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亲爱的奶奶

http://www.sina.com.cn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四、亲爱的奶奶

  奶奶快到七十岁了,可是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缝补洗涮,接送贝贝上学放学,照顾他的吃喝穿戴……对了,她还要照料大狗妹妹的吃喝,隔三差五地为它洗澡,梳毛,修剪指甲。谁让奶奶是个干净、讲究的老人呢?

  奶奶就像个陀螺,整天就这么转来转去,转来转去,总没个停的时候。

  人家的奶奶们凑到一块儿,喜欢絮絮叨叨地抱怨:“哎哟,老了,眼花了,手脚也不灵便了!真是没个活头了。”

  贝贝奶奶却逢人便说:“我还行!我眼神好,腰不疼,手不打颤,年轻着呢。”

  居委会洪阿姨觉得老人家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想个主意说:“贝贝奶奶啊,我帮你请个钟点工回家吧?搭把手照料孩子,免得你一个人太辛苦。”

  贝贝奶奶呵呵地笑:“这样吧,谁家要请钟点工,你帮我介绍,我去做啊。”

  洪阿姨无话可说了。其实洪阿姨也知道,靠奶奶一个人的退休金,雇不起钟点工。如果由居委会出面花钱请一个呢?好像又没有这样的先例,这笔账没法出。

  洪阿姨知道奶奶是个自尊的人,用任何办法帮助她,公的或者私的,都会伤害这种自尊。洪阿姨只能默默地关心这一家,时不时地过去串串门,捎带着搭手做点事。

  一转眼,祖孙两个在康盛小区居住五年了。如果用植物来打比方,刚搬来的时候贝贝还是一株嫩苗苗,现在已经是一棵汁液饱满的树,被阳光照着,被水肥滋养着,一天一天飞快地长,树皮要绽破了一样地长,满树的叶子肥绿得要滴水,枝顶儿要伸到高高的天空和阳光里。

  奶奶呢?奶奶的树却是越长越瘦了,越长越矮了,树叶子萎黄得快要掉落了。小树把根扎进了老树的身体中,吱吱地喝着营养,所以老树愈见干瘪,飞快地走向衰亡。

  老树明白这个道理,它是心甘情愿作奉献。小树不明白。小树如果能明白,它就不会把自己的根伸得那么长。

  其实奶奶原本不是这么干瘦的,奶奶也曾经年轻过,新鲜过。那时候奶奶在中学里当老师,做班主任,教语文。奶奶会背诸葛亮的《出师表》,会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会背许许多多的好文章。奶奶教育了成百上千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把自己的儿子教成了一个优秀的地质工作者。

  奶奶的丈夫因为癌症去世了,奶奶很悲痛。还好,儿子很快就把媳妇娶回了家,让奶奶心里又有了安慰。

  奶奶退休的这一年,贝贝出生。真是巧啊,小夫妻俩就像是计算好了一样,算准了奶奶心里想要的是什么。那一天早晨,隔着婴儿室的玻璃窗,奶奶凝望小床上那个粉红色的肉团团,简直就觉得快乐太多,也太满,必须化成眼泪,畅畅快快地流出来。

  好景不长,很快大家就发现了贝贝的异样。这是个唐氏综合征婴儿。这样的病症永远无法治愈。贝贝将会浑噩无知地度过他的一生。

  怎么会这样呢?有癌症,有肝炎、肺结核、胃病肾病艾滋病,怎么又会出来一个唐氏综合征?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还有完没有完?

  可是,又为什么不会这样?不幸总是会发生的,不是在你家,就是在他家,总是要有一些家庭出来承受。

  如果上帝存心惩罚人类,奶奶的家庭就是在替人类受难。

  奶奶抱起了贝贝,亲着他的脸,对儿子和媳妇说:“没事的,这孩子交给我来养,你们俩该干什么干什么,千万别让工作受影响。”

  结果就是:不幸的家庭往往会延续着这种不幸。贝贝刚满两岁,年轻的父亲在野外勘探中遭遇山体滑坡,尸体都没有能够找到。他的妻子无法面对这个残破家庭和残疾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不知道去了哪儿,从此再没有露面。

  奶奶从来也没有谴责过自己的儿媳。老人家理解与谅解了一切。儿媳太年轻,她背上的包袱太重,她该有自己的好日子。如果上帝不公平,那就让奶奶还给她一点公平吧。

  六十岁的退休中学女教师,带着唐氏综合征的小孙子,开始了两个人的岁月。

  奶奶觉得这样挺好。有一份说得过去的退休工资,有一个总在不停长大的孩子,日子能够看得到尽头。希望当然是谈不上的,可是,还不至于陷入绝望。想想那些生下来就瘫着不能动弹的孩子,那些携带了艾滋病毒的孩子,那些被白血病折磨得七荤八素的孩子,像贝贝这样欢蹦乱跳,能吃能睡,能追在她的身后喊“奶奶”,能自己洗澡、买东西、跟外人交往、数得清“一、二、三、四”……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人活一世还能要求多少东西呢?知足常乐,心存感恩,这样的境界奶奶早已经达到。

  如果不是感觉自己一天天地衰老,如果不是想到有一天终究会死去……

  所以奶奶才要一遍遍地教会贝贝洗澡、梳头发、随冷暖添减衣服、认字、识数。奶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有紧迫感,她希望在自己死了之后,贝贝还能够有质量地活着。

  每晚睡觉前,奶奶检查了贝贝洗干净的脸和手之后,祖孙俩会温习一遍这一天学到的东西。奶奶提示说:“床前明月光……”

  贝贝口齿不清地接着背:“……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什么是‘明月光’呢?”

  贝贝扭头朝窗户外面看:“月亮爸爸。”

  “‘故乡’在哪儿啊?”

  贝贝伸出右手的食指,用劲戳自己胸脯。

  奶奶惊喜莫名:“贝贝说得太好了!故乡就是家,人住在家里,家住在人的心里。贝贝要记好啊,长大以后无论去了哪儿,不能忘记你曾经有一个家呀。”

  贝贝这时候会懵懵懂懂抬头,看卧室墙上的一帧照片。照片里有穿西装的男人和披婚纱的女人,他们都那么年轻,他们都笑得那么甜蜜。贝贝知道那是他的爸爸妈妈,他们代表“家”。家就是墙上的两个人。

  再小一点的时候,五六岁的时候吧,贝贝好不容易能够清清楚楚发出“爸爸”和“妈妈”的声音,他脚步不稳地跟着奶奶出门,心里的快乐不知道如何抒发,管迎面过来的每一个年轻男人都喊“爸爸”,管年轻女人都喊“妈妈”。被喊的人满面通红,脾气好的低了头疾步而逃,性子冷的在喉咙里咕哝一句“有毛病”。刺儿头的干脆斥责奶奶:“你这老太太怎么教小孩子的啊?我还没结婚呢,你存心啊?”

  奶奶就一个劲地道歉,真心实意地道歉。

  可是贝贝不明白原因,以为对方是责怪自己喊得不够热情和响亮。于是奶奶道着歉的同时,贝贝憋红了面孔,直了脖子,更大声地喊出来:“爸爸爸爸!”“妈妈妈妈!”

  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办法。有毛病的孩子啊。那些人终于弄清楚了,哭笑不得,不再追究。

  奶奶教育贝贝:“爸爸妈妈只有一个,他们住在墙上的镜框子里。管别的人不能喊爸妈,要喊叔叔和阿姨,伯伯和婶婶。”

  “爸爸。妈妈。”贝贝还是忍不住地喊。小孩子天性就对这两个字有亲近感。

  奶奶假装生气:“你再喊,墙上的爸爸妈妈要生气了,一生气,他们就要从墙上掉下来了。”

  这么一说,贝贝才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从那么高的墙上掉下来,会摔破腿,会流血,那该有多疼啊。孝顺的贝贝不要让爸爸妈妈疼,所以他从此不再乱喊这两个字。

  偶尔,他路过街边的婚纱摄影店时,看到镶在镜框里的男人和女人,还是会偷偷在心里喊一声:“爸爸。妈妈。”

  小声地喊,不能让别人听见。可是喊出这一声之后,心里很快乐,滑溜溜的,暖乎乎的,像寒冬时节手心里焐着一块烤山芋一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你是我的宝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