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和精力过剩的宝贝交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09:20  新浪育儿 

  恰当应对精力过剩宝贝的策略

  当发现宝贝精力过剩时,最好的办法不是针锋相对地跟他对着干,给他施加压力,而是采取一些比较策略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帮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发泄那些过剩的精力。

  1.和宝贝建立亲密关系

  和精力过剩的宝贝建立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亲密关系会帮助他意识到,他的精力过剩没什么不好,并不是坏孩子的特征。如果宝贝意识到自己并非一个坏孩子,他就会较少心理压力,并且也会更乐意朝着和他有着亲密关系的人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和宝贝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认同他的心理需求,对他的行为给予更多正面的评价,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比如他将玩具扔进马桶,不要呵斥他,而要肯定他:“你想看看玩具在马桶里怎么转圈对吗?这很好!不过玩具进了马桶就没法玩了,太脏了,上面有巴巴呢,好臭啊!来,我们可以试试别的东西。”然后用别的可以扔进马桶的东西替代玩具给他玩,鼓励他去观察并描述他见到的情形。当然也要帮助他判断究竟哪些东西可以扔,哪些东西不可以扔。

  *参与宝贝的游戏,并对他的游戏加以引导。参与宝贝的游戏会让他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并且,父母成为他的游戏伙伴,会更多地获得他的信任,让父母在他心目中获得更好的评价,一旦达到这样的效果,他自然也就会变得比较乐意听从这个亲密的游戏伙伴的建议了。

  2.提供发泄过剩精力的渠道

  宝贝发泄过剩的精力会有很多健康的渠道,只要他过剩的精力发泄出去了,他自然就会变得比较乖巧。因此,父母可以尝试为宝贝提供以下的发泄渠道:

  *适当加大宝贝的运动量。父母可以通过一些需要消耗更多体力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宝贝,让他沉浸于这些游戏中,将他过剩的精力发泄出去。当然,为了防止父母因此过于劳累,可以选择一些让宝贝充当主角的游戏,父母只在游戏中充当配角。比如,小男孩都比较喜欢打仗的游戏,那就可以给他一杆枪,其他家人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房间,或者虽然都在客厅,但是端坐在不同的方向,让他从一个地方跑到另外一个地方,轮流去消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假想的“敌人”。小女孩通常都很喜欢为别人服务,那就可以让她当个小服务生,给大家送各种各样虚拟的食品,或者将各种各样她感兴趣的商品“送货上门”。

  *多带宝贝出去玩耍,给他安排更多新奇的活动,并在玩耍与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大量的材料,提出更多高标准的要求,鼓励宝贝发挥他聪明好动的特点,用这些材料来满足他好奇与喜欢探索的需求,实现难度较大的目标,将他闹腾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他的发展更有益的方向。

  *多鼓励宝贝跟比他大的小伙伴玩耍。大孩子通常有更多新奇的玩法,他们游戏活动的强度也会比较大,因此,他们的游戏活动可以消耗更多的体力。让宝贝参与到大孩子的游戏中,一方面可以满足他好奇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更好地消耗体力。

  3.淡看宝贝的淘气行为

  宝贝的淘气行为往往是他好奇心的表现,一旦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这种行为失去兴趣,他的这种淘气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如果父母一定要管束他,他好奇心不仅不会消失,相反,还会越来越强烈,结果,他的淘气行为就会在父母的管束下越来越变本加厉。

  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对玩水特别感兴趣,如果你让他去洗手,他是不可能好好洗手的,相反,他会不断地变着花样玩水——用手指去抠水龙头,堵住出水口,让流出的水溅得到处都是。如果你给他香皂或者洗手液,他还会不断地玩这些有趣的“玩具”,直到把一整瓶的洗手液挥霍干净。

  如果是夏天,让他玩玩水也没有什么关系,冬天怕他把衣服弄湿而着凉感冒的话,不如干脆就给他穿上小雨衣、小雨鞋,给他机会玩个痛快。玩过几次之后,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他的兴趣点自然就会转移到别的地方,这个玩水龙头的事件也就不会再带给父母烦恼了。相反,如果父母想方设法对宝贝的好奇心围追堵截,这种行为就会延续更长的时间,父母也会遭遇更多的烦恼。如果确实不能让他玩,那就可以考虑用别的更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注意力,让他转向别的可行的游戏。

  4.提前给宝贝打预防针

  对于3岁内的宝贝来说,他很难预计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因此,宝贝因为精力过剩而导致的一些行为常常会给父母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面对这种情况,注意观察宝贝的动向,随时发出预警,会有助于防止局面变得过于混乱。                                             文/林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