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到了。怎样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又有利于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日前,和一位在小学教书的朋友交流,他谈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看法,使我颇受启发。总结起来,他有三点“心愿”。
一愿许愿也还愿。即大人们说话要算话,不要把办好事、办实事仅弄成了“哄孩子”。我们中国有“哄孩子”的传统,过去,孩子们不听话了,或者大人想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办什么事情时,就往往给孩子一块糖吃。现在,这种家庭教育的简单化模式也已经传染到了整个社会,但是,却常常是只听一阵好话,最后连块糖也没有。每年“六一”前,几乎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教委、妇联、共青团都要发关于关心少年儿童的通知,有的地方领导还要通过广播、电视讲话,承诺一大堆,措施四五六,让人听了心花怒放。可是一过“六一”节呢?说过的话就置于脑后,连说话的人自己也忘了。有的,即使真搞,也不过是小范围象征性地有这么一个活动,大部分孩子参加不上,让孩子们空欢喜一场,长远的打算和规划更成了“望梅止渴”。其实,说了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不如干脆不说。孩子们是天真的,可也是敏感的,是有脑筋的。我们现在说“八荣八耻”,其中就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一条,要不然,长此以往,就会破坏大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孩子将来的成长。
二愿放假莫“假”放。按一般常规,“六一”前各学校都很忙,又是文艺排练,又是体育活动,还有书法竞赛、小制作、小发明等等,忙个不亦乐乎,教师和学生都深感心力交瘁。节过完了,放几天假,休整休整,这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可是,现在却有这样一些地方,放假成了“假”放。名曰放假,轮到孩子那儿比不放还忙。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学校或老师,谁让现在的应试教育比什么都可怕呢?只不过就放两三天的假,却要给孩子们布置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像要把节前因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还有的,放假之前就宣布,一开学就考试,弄得家长们放假期间也有了沉重的负担,又是督促,又是辅导,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孩子们基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更不要指望痛痛快快地玩。名为放假,其实压力更大了。
三愿关心后代莫只盯着“口袋”。现在适合儿童的读物很少,反映儿童生活的电视节目、电影也很少,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不挣大钱。特别是城市,原有的一些针对儿童而设的公园和图书馆大都因为经济效益问题改行了。却有一多,就是专门针对孩子的食品类型多,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六一”前后,他们大都知道家长要给孩子们点零花钱,所以变着法儿把生意做到学校附近,往往是平时一元钱的东西,这几天卖两元,孩子们见一个买都买,可谓不计成本,不讲价钱。对于学校来说,能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活动的路就剩下一条了——包场看电影。然而,一些电影院涨价,而且,根本不想办法安排儿童们喜闻乐见的影片。给孩子们创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项目和场所,实乃当务之急。
“好衣靠人裁,好花靠人栽。”我们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真正行动起来,不能只在经济上打主意,不能到了“六一”想起后代,过了“六一”置诸脑外。关爱儿童,关爱后代,就是关爱未来。希望把关爱儿童,关爱后代当成全社会一项经常性持续性的扎扎实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