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儿子小明上小学后,老师反映他特别好动,上课时东张西望,时常走神,爱搞小动作,回家后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小明究竟是顽皮好动还是多动症?
———焦急的妈妈
A: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少年心理行为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戚元丽表示,儿童好动是天性,他们通过观察、模仿、玩耍、游戏甚至争吵来了解、适应这个世界,而“顽皮好动”只是某些孩子的个性而已。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少年时期的心理行为疾病。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步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多动症不是不良教养的结果,也不是孩子任性、不听话的结果。科学研究证明,它和中枢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多动症的孩子与顽皮多动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戚元丽说,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往往没有目的性,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顽皮好动”的儿童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顽皮儿童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会胡闹。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自制能力,他们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他们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总之,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动、冲动、行为唐突、不顾后果。当发现孩子时常有这些表现,且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特别是在两个以上的不同场合都会做出不合适的举动,但他们无法控制,则应尽早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戚元丽表示:“最好能在孩子上小学前发现并干预多动症,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影响会小很多。”据了解,多动症的儿童可能伴有对立违抗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失眠或品行问题等,所以在诊断多动症的同时也要排查其他心理疾病。
确诊“多动症”后,为了不让孩子背上心理包袱,医生往往不会对孩子明言病情,只会就患儿的具体行为、学习或社交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并给孩子提供倾诉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