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诚的钢琴老师是当地的名师,对诚诚这样懒洋洋、悟性又一般的男孩不是很耐烦,上课时经常教训诚诚和恭立一侧的诚诚妈:“你看他弹得有气没力,是不是早上没吃早餐啊?”“他又没照规定背谱,你以为你儿子是天才啊,下次再这样你们就不要来了,说出去是我弟子我还嫌丢人哩。” 诚诚妈唯唯诺诺。当诚诚提出来“我要是有时光穿梭机就好了,碰上我不喜欢的星期六一按机器就可以跳过去”,诚诚妈还是舍不得退掉闵老师这个家教,因为老师教出那么多天才琴童,别的琴童想拜师还没机会哩。
诚诚不得不一再地经历他的“磨难周六”,情绪低落更影响了他对音乐的理解,不仅上课时表现迟钝,自己在家练琴也“呆若木鸡”。
专家分析:
“对诚诚这样懒洋洋、悟性又一般的男孩”这样的评价是老师给的,家长自己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在我们成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和鼓励,而这样的评价就像给孩子贴了个标签,非常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被培养成音乐家、舞蹈家、文学家……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具有音乐的细胞,而有的孩子肢体的表现力就特别突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当他对某个方面产生强烈的兴趣时,培养和发掘孩子的潜能会更容易。而文章里的诚诚似乎对弹琴已经失去了兴趣,不仅如此,还把它当作了“磨难”,如此一来,又怎能有好的表现呢?
当孩子有了兴趣,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而老师对诚诚、诚诚妈的教训,却浇灭了孩子的兴趣。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本能,孩子练琴反而变成了“受训”,上课表现迟钝,练琴呆若木鸡也就不奇怪了。
专家支招:
1。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培养:真正立足于孩子的兴趣点,而不是培养孩子成为××名家。因为“名家”毕竟是少之又少。当家长带着这样的功利心去让孩子学习时,其实是抛给孩子一个压力的包袱。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目的是藉此陶冶情操,提高品性素养,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只有孩子学得开心,才会越学越好。
2。老师、家长须因材施教,多一些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并要学会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找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