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不到知心朋友谁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08:34  《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 

  有一段广告词是这样写的: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立业后伙伴是山。这里的山,就是指一个人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能够真心信任和依赖的人,能够坦诚交流和沟通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一个人最内圈、最核心的人际支撑网络,没有他们,一个人的生存将变得孤独和艰难,甚至可能感到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除父母这样的亲人以外(丈夫或妻子最终也都会演变成亲人),朋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形成了一个从父母到朋友、再到家人、再回归朋友的迁移和循环过程。中国有不少流传甚广的至理名言都是和朋友有关的,如“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于逐渐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是否拥有朋友、是否拥有铁杆的知心朋友、朋友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评价、自我构成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在学校就不难发现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形单影只,孤独地在自己的世界里上学、上课、吃饭、玩耍、放学,更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是那么渴望能交到一二知己共度学习生活,却常常被冷落在一旁而黯然神伤。不能完全绝对地说没有朋友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但至少可以说,他们多半是不快乐的、不自信的,而自信和快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多么重要的事情啊。纵使成绩优秀,纵使样貌出众,纵使才华突出,纵使家庭幸福,没有朋友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对一个人来说都是充满苦涩与遗憾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某些孩子无法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呢?有个孩子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我希望拥有那个同学那么好的人缘,可惜我没有他那样的性格。”而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来自遗传的天性和最初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建构的个性特征。

  我会在本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父母对孩子交友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由于父母担心朋友夺去孩子对自己的爱和依恋而造成的交友障碍。

  知心话只能和爸爸妈妈讲

  小青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初二年级女生。她有着一对会说话的、扑闪着灵气的、圆圆的眼睛,面部表情丰富而生动,声音如银铃般清脆悦耳,是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深受老师的宠爱,是父母心中的骄傲。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经常在夜深时独自落泪,对自己产生深深的质疑:难道,我是个坏孩子吗?为什么,别人都有形影不离的朋友,我却没有呢?我对她们那么好,她们为什么就要孤立我呀?!

  见到小青的妈妈,会惊异母女俩是如此地相像,脸、身材、眼神、说话的声音和节奏,甚至连穿着都是那么的一致:上身都穿着带帽子的绒衣,脚下都蹬着轻便的偏粉红色的旅游鞋。30多岁的母亲看上去就像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女儿则像一个从童话世界中走出来的小小公主。

  是妈妈首先来到咨询室,替自己的女儿预约咨询时间。我虽然为她约好了时间,但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有不少替孩子预约的父母都是自作主张,孩子未必会依约前来。那一天黄昏,外面下着北京少见的大雨,我在咨询室里望着窗外乌黑的天空,暗想着那孩子肯定不会来了。一个被母亲形容为不会交朋友、甚至到了害怕见到同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时候来见陌生的心理老师呢?正这么想着,门被推开了,小青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是那么地乖巧,我还没问话,她便张开嘴说:“老师,是我妈妈叫我来的,我刚考完试,赶紧跑过来了。”那一瞬间,我的体会是,这个孩子太招人疼了,如果我是她妈妈,会不由自主地保护她,让她不受任何伤害的。这样的体会是如此地强烈,以至于我马上警觉到这是我对这个孩子的反移情:她的母亲和她之间可能确实就是保护与被保护、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事实果然如此。小青言必称“妈妈说……”、“爸爸说……”,父母的话对她就是圣旨,她一切言行都按照父母的教导来展开。但现在,“妈妈说……”、“爸爸说……”都不能解决问题了:小青和她的父母都陷入了同样的难题中——无法让小青交到她所渴望的知心朋友。

  “小青这孩子就是太乖了,受人欺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总让她要忍让,要热心帮助同学,要处处为别人着想,结果她反而被别人孤立,连我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更别说孩子了。”妈妈的苦恼随着泪水的滴落表现无遗。

  “我爸爸妈妈都说我上赶着跟人家交朋友,傻乎乎地被人家撇在一边,我把一颗真心捧出去,人家都不带理的。”小青更是泪眼婆娑、哽咽难言。

  在很多次的咨询中,小青和妈妈有时各自前来,有时一起来。我观察着、倾听着、询问着,深深感受到这个家庭对小青的爱,小青不能交友的苦恼把一个家庭都搅得无可奈何。对小青的父母来说,这样的困境还同时带来另一个困境,他们认为因为小青交不到朋友而影响了她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她的学习,使她不能专心上课、做作业、考试。和胡澜的故事一样,正是因为小青的学习成绩总不见提高,她的妈妈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鼓足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

  “我能问一下母亲吗?您自己认为朋友是什么呢?”

  “朋友就是一起相互帮助的人,但,朋友再亲也没有父母亲,我自己有最知心的话只跟我爸妈说,我也这样告诉小青,跟她说朋友不能完全相信,知心话只能跟爸爸妈妈讲,否则会受伤害的。”母亲想都没想就抛给我这样一个答案。

  知心话只能和爸爸妈妈讲,爸爸妈妈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孩子如何在这样一种信念中去交到知心朋友呢?她有可能离开父母的视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交朋友吗?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