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爸妈不宜说:“你怎么这么懒”

  “我的儿子怎么变得这么懒了,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平常都是我做家务活儿,前天我生病在床,要他帮忙拖一下地板他都不肯。”晓豪的妈妈伤心地向朋友倾诉着。

  原来,晓豪两三岁时探索欲很强,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但父母却“无情”地剥夺了他的动手权利。晓豪要自己穿衣,但妈妈嫌他动作太慢,或看不惯,于是便帮他穿好了;晓豪要学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你太小了,会把袖口弄湿的。大一点儿了再洗,好不好?”妈妈的温柔拒绝阻止了晓豪的积极行为。当晓豪上学后,妈妈把孩子的学习看成是重中之重,晓豪想帮着做点儿事时,一句“这活儿不用你干,只要你把时间多花在学习上,把学习搞上去就行!”就把晓豪的积极性打发掉了。久而久之,晓豪习惯了大人为他安排好一切,妈妈也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服务。当晓豪一天天长大,妈妈发现晓豪不爱劳动、不能帮忙时,才惊叹:你怎么这么懒惰!可悲的是懒惰已成为习惯!

  有些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太懒:懒得理发、懒得收拾东西、懒得叠被。其实懒孩子的出现,不应该归罪于他们自己生性懒惰,而要去责备他们的父母。

  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地想亲自去做一做,例如:扫地、洗碗等等。可是在他们参与劳动或表现出有干神奇的事情的积极性时,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就加以制止。这样,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当他们想勤快一下时,父母硬是加以阻止,从此他们便心安理得地等待父母的伺候。父母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自己扼杀了孩子勤劳的特质。

  直到孩子长大,越来越懒了,父母才像刚刚发现一样开始惊呼:“这孩子怎么这么懒!”面对这个事实,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当孩子主动地做了一点儿事,不管那事做得是否值得称赞,都要称赞孩子、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大大提高做事的兴趣。

  有一位读研究生的老姜向一位儿童心理医生诉苦,说他念初中二年级的女儿懒得简直不像话,学习不行不说,还没有个上进心,小小年纪倒学会了磨洋工,对家务活儿丝毫没有兴趣,整天什么都不做,像个生锈的陀螺似的,大人撵一撵,她就转一转。

  “可是你都为她做了什么呢?是太少了,还是太多了?”医生问,“你是不是整天唠唠叨叨跟在她的屁股后头指指点点、比比画画?你了解她的想法吗?你知道她的需要吗?不管是怎样的想法和需要,你真的曾经屈尊与你的女儿平等地交流过吗?你设身处地地为她着想过吗?”

  “她哪里有什么想法呢?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做。”他嘟哝着说,“她就是懒呀!懒蛋一个!”

  “你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吗?她在每一年、每一天里,真的是什么想法都没有?”医生提示着,“你想想看吧!如果有人像个管家似的,什么都三包三管了,饭菜有人做,衣服有人买,该想的都有人在为你想,该做的都有人在为你做,他们又没有别的要求,只是让你读几本书,再考个像样的大学光宗耀祖,如果是你,你会心甘情愿去做吗?并且做得比他们好?”

  “可是……”

  “你什么也别说了,你只要记住我的话,努力去尝试一下,你就会看见自己的错误的。和你的女儿一样,你还没有不可救药!”医生建议。

  “可是……”

  “你还是赶紧回家去吧,好好想一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先改变自己糊涂的观念和思想,然后再说!”

  与他的女儿相比,到底是谁最懒呢?谁最需要改变呢?是爸爸?还是孩子?

  当然懒孩子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懒孩子的转变也非一时之功。所以父母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不宜拿出母亲常有的唠叨,因为这些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事与愿违。

  和孩子一起干活儿时,要尽可能使劳动变得有趣,不要那么枯燥,那么无趣。劳动更不应成为一种惩罚去让孩子承受,那样,孩子只会增加对劳动的厌恶感,变得更加不爱劳动。

  也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积极,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却偷懒,处处等大人来伺候。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与老师的密切配合,让孩子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成为一个勤快而招人喜爱的孩子。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教育  好父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