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的差异:无名指与食指的调查研究
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隐藏了人的性格差异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差异——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以及行为的差异,主要受雄性激素的影响——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儿童,理科比文科要好;而那些无名指比食指短的孩子的文科要好于理科。
人和人之间的不同除了显示为性格上的差异,也显示为性别上的差异。英国的心理学教授曼宁(Manning, J。)在研究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时发现,男人的无名指往往比食指长,即男人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往往较大,而女人的无名指的长度与食指的长度往往接近,女人的食指的长度甚至超过无名指的长度。研究人员的假设是: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隐藏了人的性格差异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如果无名指明显比食指长,这个人(尤其是男孩)就比较容易暴躁,野蛮,好斗,不善言辞。相反地,如果无名指明显比食指短,则这个人(尤其是男孩)比较敏感,谦虚,有神经质。如果两者一样长,个性就介于两者之间。
曼宁教授甚至冒着失败的风险做了一个调查:他假定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的人跑步速度也比较大,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小的人跑步速度也较小。他选择了6名跑步运动员,事先,他并不知道这6名运动员的跑步速度。他对这6名运动员的手指长度进行了测量,然后按顺序做了编号。他用纸片将6名运动员的编号盖住,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编号挂在胸前,告诉他们:等跑步比赛结束之后,才能看自己的编号。接下来6名运动员开始比赛。比赛结束之后,曼宁教授让他们按照比赛结果的名次依次排列。然后,他让运动员揭开自己的编号。令人吃惊的是:运动员最后跑步比赛的名次,正好就是曼宁教授事先给他们按照手指长度的测量结果编排的顺序,只有第3名和第4名的顺序相互交叉了。曼宁教授的解释是:第3名和第4名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原本就很接近。
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越大,则越显示出男性的特征,比如善于操控汽车。研究者测量了5名男人和5名女人之后,让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的人站到一边,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小的人站到另一边。结果,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的一边都是男人,只有一个女人是例外。不过,站在男性的这边的这位女人不仅貌似男人,而且她和男人一样有较好的操控感。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小的一边都是女人,只有一个男人是例外。而这位男人做事的风格恰恰又比较接近女性的细致和耐心。
在2008年5月出版的《英国心理学杂志》上,英国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斯纳(Brosnan, M。)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他们对于儿童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与其认知能力的关系。在记录了74名 6~7岁之间的男童和女童的手指长度之后,他们把这些实验参与者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与他们的语文、数学测验的成绩作了比较。结果,他们发现,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儿童,理科比文科要好;而那些无名指比食指短的孩子的文科要好于理科。那些比值最低的男孩儿同时也是数学与读写能力相差最悬殊的儿童。
不过,由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者们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手指比率与人的性别取向的关联性不大。研究者在北京一所大学共招募221名受测者,男性118人,女性103人,年龄介于21至38岁,皆为汉族。所有受测者都接受了手指比率测量,以及与男性取向有关的态度和行为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在中国的受测者中,食指与无名指比率与人的性别取向不存在显著相关。
这些研究表面上是在测量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实际上,它们在研究人的雄性激素对人的性格以及行为带来的影响。如果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则提示此人在胎儿时期从母体那里获得较多的雄性激素。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以及行为的差异,主要受雄性激素的影响。
美国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人们对关在实验室里的一群猴子进行了密切观察,目的是了解它们的社会结构。研究员发现,猴子中的雄性成员之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雌性之间的等级关系则比较松散。它们之间也就是谁为谁梳理毛发的关系,仅此而已!但是,雄性猴子知道谁是它们中的老大、老二、老三……它们之间的决斗将决定这一切。
研究者洞悉了猴子称霸的原因后,就刻意在猴群之间制造混乱。他们为猴群中级别最低的那只猴子注射睾丸激素,然后再把它放回去。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只猴子居然挑衅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许使它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是,它居然赢了!紧接着,它与下一个“头头”展开了激战!20分钟后,它竟一路过关斩将,直奔猴王,一阵厮打之后,猴王落荒而逃。再来看看我们的英雄吧,它矮小、瘦弱,但是它体内含有过高的睾丸激素。它成了猴群的“代理大王”。
但可悲的是,这种情形并不能持续很久,药物作用会很快消失。这时,我们可爱的小英雄就成了众矢之的,此前被打败了的头头们开始报仇雪恨,层层打击,直到他再次被赶回猴群的最底层。
如果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可靠的,那么,教师以及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