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很独立,大事、小事都由自己安排决定。这和他们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也和整个社会崇尚自我有关。
美国法律规定,16岁可以考取汽车驾驶执照。我的美国同学Amanda非常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在她16岁生日那天早晨,她起床后就看到了一张爸爸、妈妈写的生日贺卡,同时还附有一张图。她按照图上的指引,从家里的不同角落先后找到了车内装饰物、擦车工具,最后找到了一个精美的纸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汽车钥匙。Amanda跑到屋外,看到院子里停着一辆新车。她欣喜若狂。早餐的时候她的家长和她说好,只为她付了半年的购车贷款,算是送给她的16岁生日礼物。另外半年的贷款她需要自己付,同时汽车修理、保养和汽油费也由她自己负担。高兴之余,Amanda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计划,生活一下子紧张了许多。当她迎着同学羡慕的目光开车去学校时,很是得意了一阵。但没过几天,她又开始坐校车上学了(美国公立学校坐校车免费)。我问她:“怎么不开车了?”Amanda说:“汽油费又涨价了,还是坐校车合算。打工攒的钱还得慢慢还贷款呢。”
这就是美国的家庭教育,凡事和孩子讲清楚,并不强迫其接受。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一切后果要自己承担。因此,不论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课外活动上,还是放在打工上,都是孩子自己的决定,自己心甘情愿的,所以,再苦再累再难,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自己的决定嘛!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在关于人生设计的大事上同样如此。比如,关于高中毕业后上不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等等,美国孩子都是通过学校的升学顾问、大学招生咨询会上的专家、朋友、网络来寻找答案。很多人早早就想好了这些,并着手准备。家长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一般都尊重并同意孩子的选择(其实家长知道,不同意也没什么意义)。我的好朋友Kate大学想学新闻,她就有计划地利用假期时间去自己向往的大学参观、咨询,还参加有关的夏令营和会议,为的是对自己将要上的大学和专业有更多的了解。
中国的家庭教育,并不有意识地主动培养孩子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大多数家长认为,一切和提高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都是瞎耽误工夫。慢慢地,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淡,自立能力也越来越弱。这和家长对孩子培养的初衷南辕北辙,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学生,2005年曾代表中国中学生赴埃及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同年赴美国参加了中美高中生交换计划,在休斯敦高中学习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