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在去幼儿园小班接孩子时意外发现,自己孩子的班上有一个智障儿,她很不理解:“幼儿园应该是为大多数正常孩子而设的,并不是特殊学校,不应该接收这种孩子。”
还有一位家长,在听到儿子称他班上那个残疾儿为“聋子”后,就特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重残疾儿,甚至有一次还因此而打了儿子,孩子很委屈:“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这样喊,为什么我就不能?”
观点一:接收残疾儿童入园并非善举
残疾儿童应该去专门的幼教机构,那样不会耽误接受教育的良好时机。首先,残疾儿童因有某方面的缺陷,势必引起正常儿童的歧视,也许老师会有适当的引导,但总有调皮的孩子,伤害一个人太容易了,尤其是这种敏感儿童。再有,普通幼儿园的老师绝大多数没有教育残疾儿童的经验,把残疾儿童送进普通幼儿园,也会耽误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时间。所以我主张把残疾儿童送去专门的幼教机构。(蒙蒙妈妈 河北)
同处一园的话,不管是正常孩子还是残疾孩子,都会给双方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残疾儿童身处正常儿童之间,是放大了他的缺陷,对残疾儿童的身心会造成很大的挫伤。三五岁的孩子有口无心的嘲笑、七嘴八舌的指点,是不是会对弱智儿造成伤害?再小的孩子也有一颗敏感的心,孩子的体会细微到让人惊叹,况且,残疾孩子比正常孩子更加敏感,难道让他年龄尚小就要面对各方面的置疑?
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混班,势必增加教学和护理难度。在引导孩子学习正规的教材内容后,幼儿教师还要做好孩子的一日三餐、户外体操锻炼、安全监督、午睡护理、换洗衣服等工作,还不包括应对突发事件,辛苦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再多一个残疾孩子,势必就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如果区别对待,老师就要有两套方案,如果统一对待,残疾儿童受教的质量无疑缩水。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残疾儿童的出现,会助长正常儿童的优越感,让孩子们变得欺软怕硬。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看眼色行事,也很懂得区别对待。残疾儿童很容易成为孩子们轻视和嘲弄的对象,时间长了,正常的孩子滋生了更多的优越感,同情心变得稀薄。
上帝造人时,给予了他不可脱逃的缺憾的同时,也赐予他某种过人之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发现那份过人之处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家长们耐心观察、仔细寻找在孩子身上蕴藏的无穷力量,让孩子们在同伴那里获得认可,得到温暖,让每一个人都发现自己那双隐形的翅膀,让残疾儿童有一个更加适合他们学习、生活的港湾。(李敏 潍坊)
观点二:残疾孩子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他们应该“随班就读”,这会帮助正常儿童增强爱心,珍惜、呵护生命。但,需要老师付出更多,以促使残疾儿童实现潜能的发挥。
如果我孩子的班上有残疾孩子,我会觉得很正常,因为我是残疾人工作者,残疾孩子可以“随班就读”。我会告诉孩子,残疾小朋友跟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人,我们必须尊重他,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残疾同学更需要大家的关爱和帮助,我们鼓励的话、我们善意的眼神,都是纯净的泉水在滋润他的心田。只要大人在孩子心田撒播下爱的种子,孩子将来才能收获充满爱心的温暖果实。(管春晖 河南)
班上有看起来不一样的同学。有“随班就读”儿童的班级里,很多孩子可能在刚一入学的时候,会对班上的残疾儿童表现出好奇的心理,在互相熟悉了以后,就不会再刻意关注伙伴的差别。因此,作为正常儿童的家长,应引导子女用平常心与残疾孩子进行交往,并鼓励孩子向残疾孩子多表示一些善意和友好。有人将残疾儿童比作根系发育不好的植物,如对这些植物加以妥善的照料,给予适合生长的土壤和营养,也可能开花,只是要迟一些,其实,残疾儿童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温晅烨 北京)
每个孩子的大脑中都有隐藏的特殊区域,只有在特定环境条件刺激下,这些区域才有反应。所以说,残疾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他们更需要一个正常的环境来加以引导,残疾人是不幸的,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如果我的孩子班上有这样的人,我会对我的孩子说:“你要和他做朋友,要在生活上关心和照顾他,要在精神上鼓励和支持他,让他感觉到世界的美好。(苟炳娟 东营)
与正常儿童相比,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也渴望能同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学习,也需要拥有良好的教育机会,更需要融入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接收残疾儿童入园,可以创设一个培养幼儿爱心的良好氛围,老师鼓励其他小朋友们帮助、照料残疾儿童,这也让孩子们更加珍重与呵护生命。(范明刚 肥城)
我们园有一个听力弱的孩子,我特别照顾她,对她的要求也有别于他人。每次,她都用不清晰的声音向我问好,呜呜啦啦地说着我必须仔细听才能听懂的友善话语。现在,她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很多次她都能迅速、正确、干净地完成一些书面的练习。慢慢地,我对她的要求一视同仁了,完不成要求时,我也会让她一遍一遍地去改正。老师对她的平等对待,也影响了孩子们,孩子们对她的特殊感觉也一天天地减弱,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伙伴游戏中也有了她的身影。 (李海燕 淄博)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