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咨询到底是谁的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08:51  《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 

  心理咨询,谁的选择

  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中国的普通大众中存在两种错误的看法。一种认为它很神秘,神秘到难以捉摸,心理咨询师被看成是能一眼就读懂别人的心思的人,甚至被看成像算命先生那样的角色。另一种认为它很简单,简单到就像朋友之间聊天那样,心里咨询师只不过就是一个倾听者和反应者。第一种看法随着心理知识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已经有所减弱,只要接受过一些教育的人基本上都不再这么认为了。第二种看法相对来说在目前比较普遍,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准还有待提高,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咨询师还为数不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知之甚少,想当然或道听途说地将心理咨询室内进行的活动简单化。抱着这两种看法的人,一般都不会来做心理咨询,前者会觉得自己的那点小问题没必要找心理医生,他们把心理问题等同于命运来看待,既然如此,还不如去测测未来命运或者听其自然的好;后者会觉得去找心理医生也不能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还不如随便找个朋友聊聊就好。

  而在美国,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都曾经去看过心理医生,他们可以毫不避讳地对别人说:“是的,我最近情绪不太好,刚去和心理医生谈过,现在感觉舒服多了。”我相信,随着我国心理学的普及与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一条佳径。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点问题也不出现,也就难免会出现或轻或重、或长或短的心理障碍,在这种时候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无疑是必要的。这就像生理上的问题一样,自己吃药或让其自行痊愈可能会见效,但毕竟不是最保险和最好的做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拥有公认资质的医生来对症下药显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前面已经提到,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自愿,只有自己自愿的选择,才能使心理咨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会遇到孩子自作主张来给父母、(或者反过来)父母擅自作主来替孩子预约咨询时间的情况,他们的理由都很直接和简单:“我爸妈有问题,我觉得他们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我那孩子最近情绪不正常,感觉他心理上出了毛病,也许让心理老师帮助帮助就会好”。一般来说,这样的预约结果是:父母或孩子爽约不来!90%的情况都是如此。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很谨慎的一件事是,即使100%确定我所遇到的某个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会轻易去指出来,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让对方排斥和反感。甚至当别人很诚恳地问我“您看看我是不是出了心理问题”时,我也依然会相当谨慎地回答:“你自己觉得呢?”除了希望预知命运这件事外(有些人连这个都不想知道,只想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恐怕很少有人愿意被别人一眼看到内心,那和被一个未被允许的人脱光衣服的感觉差不多。谁也没有权力去脱光别人心灵的外衣,那是一种暴力。

  某些父母会以看穿孩子的心思为骄傲,甚至有些洋洋得意,他们可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我都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别再说假话了。”说这样的话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小心,即使你说的是对的,也可能非常厉害地撕开了孩子自我保护的那层膜,很有可能让孩子产生极其强烈的抗拒心理。小心呵护孩子的心,保护他们的自尊,这有时候比所谓客观与事实要重要得多。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角色是爱与支持的象征,不是判断是非对错的法官。一个看问题具有穿透力的法官也许让人敬畏,但放在家庭里面就是不合适的,会给孩子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高明的父母应该是这样的人:让孩子知道他们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但从不在孩子没有准备袒露和接受的情况下去出手戳穿。

  一个6岁的小女孩儿,她画了一幅画,很漂亮,拿去向妈妈展示,妈妈在开心了几秒钟之后就马上警觉到:“不对呀,她不可能会画出这么有细节的竹节的。”这位母亲是聪明而敏锐的人,她立即向孩子指出:“你在撒谎,这不是你画的。妈妈早就说过,撒谎的孩子是最不好的孩子。”原本还充满着欢笑与自豪的女儿僵硬在那里。从此以后,她再不把自己的作品给母亲过目了。事实上是,这个孩子画了大部分的内容,只有竹节部分是她请求一个大哥哥帮她描修的。母亲断然的戳穿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何必呢?还不如假装不知道,不就是个竹节吗?孩子在受到妈妈的赞美和欣赏后,自然会在以后努力去画好它。妈妈完全可以这么说:“哟,宝贝都会画竹节了啊?真棒。什么时候学的呢?”假如他们之间的互动一直良好的话,可以肯定这孩子一定会告诉妈妈真实的情况。就算母亲想强调不撒谎这个品质的重要性,也可以这么问:“这画画得真不错,可是你不会画竹节啊,是谁教你的吗?还是别人帮你画的呢?”这样的处理结果无论如何都会比直接进行披露和教育要好得多。

  我想说的是,就算想指出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办法也依然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说出来。父母的“火眼金睛”是没有必要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假如您有这样的习惯,不妨深思一下:您那么做的目的,真的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吗?会不会有表现自己的成分呢?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又对心理咨询师有所期待,觉得咨询师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是否进行心理咨询。不要无所顾忌地对孩子说出所谓的“真相”,要婉转地表达对孩子的关心与关切。比如面对一个有严重抑郁倾向的孩子,父母在咨询之后感觉孩子必须接受心理辅导,那么可以这么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你这段时间很不开心,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帮助你快点走出来,你是否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呢?”如此慢慢进行下去,让孩子最终自己选择说:“那好吧,我去心理咨询室试一试。”这样的选择表面上是孩子自己做出的,事实上父母从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既然是“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父母改变自己的动力又从哪里来呢?他们会自愿选择心理咨询吗?非常值得庆幸!只要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一旦真的发现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有关,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主动接受心理调适。

  爱是改变最强大的动力,虽然问题往往由爱而生。

  注:本书不少地方都详细描述了心理咨询中的谈话细节,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叙事的方便,而是为了让父母了解一些与孩子良好沟通的方法,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信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心与心的交流,它同时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如果父母能对此有所领悟,那与孩子的交流就能变得有效而通畅。

  为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人,请让孩子自己选择!

  不要为了弥补和救赎自己在人生中所留下的遗憾和错误,而把孩子推向那条父母选择的道路上,那样会让孩子和父母一样,再遗憾!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