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孩子丢给老人的惨痛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08:52  《巧妈咪New一下》 

  郜妈爱说笑

  一位打扮得雍容华贵的太太正在挑选水果,她的小狗趁她不注意,用舌头逐个舔着货架上的苹果。

  店主很不高兴,但还是礼貌地请这位太太注意她的狗。

  这位太太立即严厉地对小狗喊道:“不准再舔!这些苹果都还没洗,脏脏!”

  郜妈侃一侃

  去年有两部与“隔代教养”有关的影片,在台湾引起众人的关注。

  一部是由台湾女导演王小隶执导的《拥抱大白熊》。

  这部片子讲述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离异后被送至外婆家托养,和同样缺乏父母关爱就读中学的表姐相依为伴。强烈渴求亲情之爱的男孩,为了唤回爸妈的关爱,结交损友,甚至自导自演绑架案玩失踪……

  另一部则是吴念真拍摄的纪录片《阿祖的儿子》。

  同样是以“隔代教养”为主题的影片,却引起不同的反响。

  小成本拍摄的《拥抱大白熊》,由于导演是以爱与宽容为主述点,所以让观众在看得心酸之余,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来思考“隔代教养”。

  《阿祖的儿子》则引来一片批评。因为这部纪录片所采访纪录的对象,都集中在台湾低收入、低学历群的家庭;且是一些背景特殊——如单亲、外籍通婚、未婚生子的个案,却避而不谈一些中上阶层的父母,平日把小孩放在爸妈或保姆家,放假才带小孩回自己家来“玩一玩”;或经济条件较好和“有办法”,可以请来外籍劳工照管小孩,另一种形式的“隔代教养”。

  我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也曾经历过“隔代教养”所带来的一些困扰。

  儿子八个月大时,我在“讨厌妻子做家庭主妇”的丈夫的驱赶下,重回电视台工作。在“经济恐慌”心理因素促使下,丈夫让我将儿子交托给“价钱好商量”的婆婆照顾。

  却未料避着公公出外兼职存私房钱的婆婆,并不乐意我们一厢情愿的安排,于是便看自己的姊妹、女友们哪个有空,就将孩子塞到哪家去,然后在我们下班来接孩子前,再把孩子接回她家。

  八个月大的孩子恰是开始认人的时期,可怜的儿子每天都由不同脸孔的阿姨们照管,据说整天都哭个不停。这个情形直到三个月后某一天,丈夫提早下班去公婆家接孩子,才被我们获知。

  那三个月“居无定所”的日子,在儿子心中应该留下了极大的阴影,让原本温和、爱笑的他,变成一个焦虑、爱哭、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这个在托养上所犯下的错误,我花费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努力用各种方法去弥补挽救,但直至今天,虽然儿子给外人的印象是一个阳光少年,但为娘的我,却仍忐忑不安于他还怀有那“病根”。

  女儿一岁时,我又在丈夫的驱赶下,再度回到电视台任职,将女儿交托给娘家妈妈来照顾。当时母亲已六十多岁,身子骨虽然尚称硬朗,但一方面实在是“带怕了孩子”,二方面也很想能享受些自由自在走走玩玩的“老福”,所以实在没有替我带孩子的意愿,但却因我的住地距娘家不远,她又曾替我姐姐带过孩子,若不接受帮我照管女儿,怕受到亲友邻居的批评。

  而我在将女儿“赖”给母亲后,因为很“放心”,因此隔三差五地让女儿晚上都住在母亲家,以便在下班后可以专心照管已经入幼儿园的儿子。

  我娘家父母把我女儿照顾管教得很好,那些发生在旁人家“隔代教养”中,因娇宠过度而造成不好好吃饭、任性、骄横、霸道等的坏毛病,我女儿身上一丁点都见不着。

  但这“放心”的假象,却在某一天我送女儿去娘家的半路上,被女儿的一句问话给戳破。

  “妈妈,我今天从幼儿园放学后,是回外婆家还是回‘你家’?”女儿抬着小脸问我。

  “说什么‘你家’啊,妈妈的家不也就是你的家吗?”

  “对喔!”女儿应了这句话后,露出沉思的表情,然后说了句让我至今想起来还觉心痛的话,“妈妈,将来我长大有小孩后,我要买一个大大的房子,让你一起住,这样我的小孩就可以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了。”

  跟一位女友谈及此事时,女友眼眶红了起来,说她能体会女儿话里渴望“情感安定归属”的辛酸心情。

  原来自小女友就被她父母送至另一城市的外祖父母家寄养,直至高中父母设法调职到与外祖父母同一城市,她才得以和父母同住。

  虽然她在外祖父母家备受宠爱,但却没有办法给她“真正”家的感觉,她仍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抛弃不要,“寄人篱下”的孩子。

  这在她心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感情空洞,使她长期受困于既想拥有被爱的权利又怕被排斥,陷在表里不一矛盾挣扎的情绪中。

  有一位也是自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朋友,他因为另有一个由父母陪伴长大的弟弟,因此兄弟俩经常为争风吃醋而争吵打架。

  还有几位也是由长辈或保姆长期照管的朋友,多半个性都十分的敏感、善妒,并伴随有刻意去讨好迎合他人,或是用自暴自弃、放纵本我来获得注意的极端行为。

  因为即便照管孩子的人再疼爱孩子,他们的爱,更多是放在满足孩子的生活与安全需要,对于更高一层次的“情感归属”,只有父母才能满足孩子。

  郜妈老实招

  千万不要为贪图“省钱”,和一时的“省力”、“省心”,而不去考虑长辈或保姆是否“有心”和“有能力”去照管好孩子;不要因为“放心”,就偷懒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

  另外在安排孩子托管之前,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向孩子说明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及父母难舍的心情,以减低孩子“被父母抛弃”之感。

  公说婆说

  Echo101225

  隔代教养之好处:

  1。老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恰好弥补了年轻父母的不足。

  2。老人吃苦耐劳,有耐心,有时间,有精力,动手能力较强;将他们的特长(琴棋书画、文化课知识、务农经验、各种技术工种及研究方向)与孙子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可以节约一大笔教育支出,和节省雇保姆的一大笔开销。

  3。子孙可在三世同堂的家庭中锻炼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亲身学习体验尊老爱幼。

  4。可以从老人那里学习朴朴实实的生活点滴。

  5。儿女有自己父母做可靠的后盾,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

  需先注意的是:

  1。要事先沟通好,让长辈做好带孩子的准备工作(如买上几本科学育儿方面的书送给长辈,跟他们一起观看一些育儿节目)。

  2。帮带孩子的长辈必须与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或住在邻近,让孩子可以天天与父母相处,以满足孩子的“情感归属”。

  新浪网友

  我是一名国际学校里的幼儿教师,国外孩子的父母再难也会自己带孩子。没有经验、工作忙都是借口!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爸爸、妈妈的爱的。

  新浪网友

  爷爷奶奶养大的孩子据说自信心比较强,因为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更溺爱孩子,反而让孩子产生较强的自信心。

  新浪网友

  我儿子是8个月大时被送到爷爷家的,平时和爷爷睡,周末我带。有段时间晚上他睡着睡着叫爷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再累也把他带在身边。

  新浪网友

  我是一个从小就在奶奶爷爷家长大的孩子,父母身边有一个妹妹。长大后,与父母之间宛若局外人的感受,与妹妹的亲情还不如好友,这让我非常难受。由于这些原因,即便身体不好,我还是将儿子很艰难地带在身边。

  新浪网友

  我也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跟自己的父母亲总是不亲。我七八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一吵架我也常说:“我不要住在你的家。我要回我自己的家(爷爷家)!”我觉得小孩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于父母于小孩都有太多太多的遗憾。

  新浪网友

  我女儿小的时候一到奶奶家过夜,就要剥脚指甲,回家后就没有这个陋习,后来我观察到这个现象后认识到,是因为女儿没在父母身边住,有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新浪网友

  女儿一岁了,马上就要交给她爷爷奶奶了,因为她爸说:不希望太太永远待在家里。家里的老人很固执,也不愿接受新事物。她爸就说:慢慢改造吧,好歹有人看着。这辈子也不可能再生了,就这么个小孩,还要成为别人的试验品,真觉得遗憾。

  新浪网友

  庄稼误了是一季,孩子耽搁了是一辈子,不可以听任丈夫说什么是什么,要争取孩子的“教养权”呀。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隔代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