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孩子从小学会勤俭节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08:32  舜网-人口导报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北京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孩子买回晚报,父母跟她商量,让她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晚报。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孩子去问卖报的老爷爷,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了几毛钱。孩子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动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那对年轻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最后只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其他物品仍旧堆放在屋子里无人问津。

  我国有句老话: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

  孩子不懂得节俭,不能全怪孩子,责任也在我们大人身上。现在有些商家引领时尚,认为提倡节俭,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出于疼爱“独苗苗”,迁就孩子花钱自不必说,就连家长自身也往往产生了非合理消费的心理——— 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等。此外有些人对节俭与奢侈存在一些误解,以为节俭是贫穷的产物,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凡事爱讲排场,其实他们并未真正理解节俭的意义。俭是节约不浪费,节是节制而有度,这种理性的生活态度,是无论古今、穷富都值得大力提倡的。

  哈里的祖父洛克菲勒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长,父亲是曼哈顿公司的经理,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节俭,也不允许子女们铺张浪费。这个家族有个家规,孩子18岁以后经济完全独立。哈里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他曾经到纽约港曼哈顿码头参加劳动,开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来。他说:“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当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我从不伸手要钱。”英国王子威廉10岁时就放弃了宫廷生活,按女王的要求去上住宿学校,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一学期只有9英镑的零用钱。他幼年时使用的婴儿车还是父亲30年前用过的那一辆,玩具也是父亲当年玩过的木质玩具,节日礼物多为廉价品。

  学会节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节俭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把身心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败。节俭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节俭有助于体察他人的疾苦,培养对他人的爱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让孩子从小学会节俭,就要让孩子适当尝尝“苦”头,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财富来之不易,也根本不知道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许多孩子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根本不懂得“节俭”二字,只要求吃好的,穿好的,玩具也是越多越好,越高级越好,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生气。有的孩子随便抛撒浪费粮食,不爱护衣物,对玩具随意搞坏,乱丢乱扔,弄得残缺不全,浪费严重。他们不知道粮食和玩具等来之不易,更不知道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因此,让孩子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努力的方向。许多“以俭养德”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永久财富。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积累,那么教育孩子就必须从自己着手,从小事着手,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营造节俭的家庭生活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如将洗衣服的水留下来冲厕所;爱惜家庭物品,小心存放不用的东西等。

  帮助孩子理解节俭的价值。父母要用节俭的故事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节俭是美德,也是生活的必需。在教育中,父母要赞赏节俭的行为,批评奢侈浪费。父母要让孩子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帮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如让孩子爱惜书本、文具,节约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不要给孩子买铅笔一大把,文具盒书包好几个。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消费,才买新东西。

  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比钱比物只能使孩子贪图安逸,失掉勤劳朴实的品质。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克服攀比心理,教孩子比学习、比劳动、比品德。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传统  习俗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