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剥夺孩子体验人生的权利

  13岁的女孩朵朵,刚上初中。她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了两个多月的课,就再也不肯不到学校去了。爸爸妈妈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享受单纯快乐的校园时光,很为朵朵着急,但又无计可施。

  朵朵的妈妈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当年以一分之差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只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她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所以,对于朵朵的养育问题只有她说了算,甚至朵朵爸爸也不能插手。朵朵成了温室里的花朵,风吹不得雨打不得,体温稍微高一点就往医院跑。朵朵也是一天到晚粘着妈妈,谁也不跟,甚至直到现在,她睡觉也不肯离开妈妈。

  朵朵上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几经周折。朵朵特别怕妈妈离开,害怕独处,没有妈妈陪就大哭大闹,一说去幼儿园、去学校就肚子疼、头疼、恶心要吐,好不容易送到幼儿园就又哭又叫发脾气,起先妈妈是通过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来哄孩子,日子久了朵朵反而变本加厉会跟妈妈要东西、讲条件。只要朵朵肯好好去上幼儿园,妈妈都是有求必应。

  上中学后,学习压力增大,朵朵的情绪更不稳定,开始拒绝上学,妈妈百般劝说无用才来求助心理医生。

  临床诊断:对妈妈过度依赖产生学校恐怖症

  经过交流,发现朵朵的情况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其一,朵朵个性脆弱又过份依赖,在精神生活及学习上都不能自立。早上需要妈妈叫才能起床,和妈妈一直在一张床上睡觉。每天由妈妈陪着写作业,书包也由妈妈整理。在小学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告诉老师,弄得老师也很无奈。

  其二,成绩不理想,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上初一后,功课多,压力大;妈妈正巧调到了另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一周回家一次。 朵朵与爸爸生活在一起,没有妈妈陪伴写作业完全不能适应,成绩一落千丈。

  其三,学校受挫,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喜欢逃避在家。每到星期一早上就肚子疼,或头痛乏力,起先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然后休息两天再回学校。回学校后不敢正眼看老师,回答问题时口吃。之后便一周、两周的时间不上学,功课越落越多。当父母强烈要求她上学时,她就大声哭闹,发脾气摔东西。直至最近这一次,朵朵扬言父母再让她去上学,她就自杀。朵朵妈妈说,只要不提上学,她就一切都正常。

  由此我断定朵朵的症状是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为,有逃学倾向,但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其伤人毁物是由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导致的。学校恐怖症是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并强烈的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恐怖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有三个高峰年龄:5-7岁,分离性焦虑;11-12岁,升入中学要适应压力;13-15岁,青春期焦虑。

  专家建议:给孩子体验人生的权利

  由母子一体到孩子降生,由把母亲的乳房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到两个反抗期与母亲渐行渐远,再到离家住校,结婚组成自己的小家,妈妈的家变成了原生家庭。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和孩子都是几经挣扎。这其中,当母亲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便又多了几分挣扎。而学校恐怖症正是母子关系挣扎中的一个典型写照。

  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

  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而无视孩子精神和感情上的需要。当孩子“闹”的时候,家长通常嫌麻烦,用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的办法而让孩子安静下来。朵朵的妈妈用的正是这个办法,直到有一天朵朵被“宠坏”。所以当物质要求难以满足朵朵时,妈妈便手足无措了。而正确的方法则是在精神和感情上满足孩子,帮助朵朵摆脱恐惧。

  我接触过一位妈妈,当她的孩子巧儿不愿意上幼儿园时,巧儿妈妈总是耐心询问巧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便能对症下药。比如巧儿说同班的西西不理自己了。这类事情对于大人来说可能完全不是事,但对巧儿来说可能就比较严重。妈妈的做法是陪巧儿去游乐园一类小朋友多的环境,带着巧儿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看到妈妈充满信心、兴致勃勃的样子,巧儿从妈妈的行为中得到鼓励。果然,巧儿再也没有说过不去幼儿园的话,因为她有了很多好朋友。

  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母亲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孩子在学习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紧张、焦虑,直至产生学校恐怖症的案例是比较常见的。本文案例中的朵朵也是受了妈妈“大学梦”的影响,才渐渐产生了对上学的恐惧。

  我也曾经接触过一位静静妈妈,她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她为女儿制定了一个博士后的梦想。没想到女儿到了青春期喜欢上了唱歌,且一发不可收拾。当妈妈把女儿的一箱碟片砸碎后,女儿就以不去上学来报复妈妈。

  其实妈妈可以暂时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永远控制不了孩子的心理,她会更加反感家长,想方设法远离家长的控制,她只会选择逃离。我建议静静妈妈改变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鼓励静静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地事情,并且在静静取得一些小成绩的时候给予赞赏,对女儿说:“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同时,妈妈可以与静静一起作出承诺,制订有效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表,并要求孩子按照计划进行,如果没有兑现诺言,可以在计划中增加一些惩罚性的内容,比如把碟片暂时由妈妈管理。后来,静静妈妈对我说,现在静静成绩很好,母女俩相处的也很愉快。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体验人生的。妈妈生了孩子,就要给他体验人生的权利,而不能彼此互相取代。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和孩子能幸福快乐!

  文:蔡玉萍

  专家介绍:蔡玉萍,北京海明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二级)擅长学校恐怖症等儿童情绪障碍治疗,神经症,婚恋情感问题。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教育  孩子权利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