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的出路在于素养的提升

  4 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者素养的提升

  在前面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老师这个职业和能做这个职业的人。实际上,最关键的在于由谁来把握哪些人能够做老师,哪些人不能做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来把握的这个人具有了可以实施这一计划的权利,那么在现今的情况下,他还必须得找到能够培养出这样的教师的机构。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在快速地变化,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培养教师的学校和机构也开始选择了多元化的培养课程和方法,比起前些年的情况要好多了。

  大海无水

  开头,我们把目标定在学校,从在职的老师中间选人,我想我们必须得招到从心底里热爱孩子而不是只为了挣工资从事教育的人,并且这些人应该为自我提升而感觉到愉悦。后来发现根本不行。比如有个教了好多年学生的老师,全国劳模,是一个市里小学美术教学的带头人,全市的美术老师都到她那里听课,她也喜欢我们的教育,培训了三个月,上去一讲,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校正不过来,只好辞退。

  再后来,我们就直接从在校大学生中间挑选,我以为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大学生虽然没有上过讲台,但是他们从小受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管怎么培训,他们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都在模仿他们以前的老师。所以,要找一个能用的人才太困难了,有时候甚至有这样一种感觉,就好像驶进大海,却找不到一滴水,无水可寻……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永远处在自我提升的状态,自我提升就像蚂蚁啃骨头,啃完了,修养就有了。自我提升不在于我们多么用功,而在于我们的方向是不是对头。在我见过的人里,有的太用功了,用功用得都吐血了,修养还是上不去。修养是灵魂的建构,不是只用功就能解决问题的。有些艺术家一副任重道远的样子,认为搞艺术就应该穿着破衣,睡着破床,像凡•高,他这是误解了艺术的含义,是从表面来理解艺术。

  恋爱话题

  这些毕业生这样年轻,但他们的思想好像已经80岁了,而且普遍缺乏真诚,缺乏一种开明的态度。其实,爱、真诚、开明是作为教育者起码应有的态度,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础。

  比如与孩子对话。每节课的开头我们都有一段主题课,孩子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与孩子展开讨论,讨论时态度一定要真诚,不准愚弄孩子。面对孩子的时候内心一定要有感动、触动。只有这样,老师的语言才能打动孩子。而且,老师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不能只满足于回答问题,因为这是在给孩子上人的成长课。

  像恋爱这种话题,孩子最喜欢问,而且,它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绝对不能回避的。只要孩子提出来,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谈。如果老师用一种真诚的、情感的、高品位的方式来谈,孩子听的时候就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不会感到害臊,还会把那种好奇提升到一种开放的、高级的、艺术的层面上去。如果老师是带着下流的、淫秽的口气,即便没有多说,他的那种表情已经让人感到低级了。

  有个老师,孩子问: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她立刻脸涨得通红,笑得十分勉强,说:你们说我有没有男朋友呀?你看,她这样反问。孩子说:我们不知道你有没有,你说吧。她说:可能有吧。你看,她一点都不真诚,是不是?孩子说:你的男朋友对你好不好?她说:那你们说他对我好还是不好?又把问题推回给孩子了。

  当时我能感觉到,这些孩子在与老师沟通这件事上的那种渴望、那种锲而不舍……

  后来,越问越低级。到最后,老师歪了一下头说:实话告诉你们,我其实没有男朋友。

  这就等于把孩子的情感愚弄了一通,这个老师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就像个外交官一样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讲课成了外交辞令了,所有的实质性问题都避而不谈。她这是典型的不尊重孩子。

  为什么一放开,孩子就会问这样的问题呢?这是被家长被学校压制的。这样的话题在家里在学校根本就不能问,所以孩子对这样的问题就最感兴趣了。

  另一个老师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是低着头笑,一副很害臊的样子,就好像让他当新郎。我赶紧走到他的旁边,小声说:请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他这才抬起头,扭扭捏捏地说:我有很多女朋友……

  这下可好,孩子们说:老师是个花花公子!他就扭捏得更厉害了。孩子更不放过他了,说:老师,你有没有那种女朋友?他说哪种女朋友?你看,他开始明知故问了不是?孩子说:就那种那种的女朋友。

  他还想蒙混,我只好帮孩子说话了,我说:他们指的是那种订了婚的,或者是恋爱的那种。孩子说对对,就是那种。他说:啊,这个倒还没有。我虽然女朋友很多,但我们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正常的关系,就像你跟你同桌,有时候她可以向我借橡皮,我可以向她借铅笔。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而且,在孩子的心目当中肯定有一种受了愚弄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懂,他们完全明白“女朋友”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这样,孩子还是揪着他不放,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吸引女人?这个问题他根本没办法答了,站在那里扭来扭去,扭着扭着,就开始大谈道德,说这么小的年龄不应该想这些问题,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等等。

  下课我告诉他,我说应该正面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他说他没办法回答刚才那个问题。我说:那是一个人一生生活的基本部分,孩子作为一个人有权利了解这个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如果孩子问了,就说明他们需要了解,作为一个老师,有责任回答孩子想了解的问题。这是老师的职责,它比你的个人情绪更重要。

  蜀道之难

  有个老师,很想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一上去就说: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故事呀?

  孩子说:喜欢!

  她说:这个故事特别有趣,特别好听。

  故事还没开讲,就说多么有趣,万一孩子们认为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呢?要知道,孩子对“有趣”的期望是没有边际的。

  接下来,说:啊,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的脸扁扁的,像一个饼子,她的鼻子上有几个麻点点。好了,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看看屋子里面什么地方有光?

  怎么能这样呢?老师嘴里说的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大脑的思考又没有确实的感受,老师的语言既不能带给孩子对一件事物完整过程的了解,又不能带给孩子感受,而且整个过程思维混乱,概念不清。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感受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刚才还说有趣的故事,故事还没展开,思维短路到猛然让孩子去找光了。孩子们开始找光,找呀找呀,找到了光,老师用手做出一个形状,将影子投在地上,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皮影戏那样。

  老师说:你们看,老师的手像什么呀?

  这还算有趣,起码使孩子把“有趣故事”这事给忘了。这也算欺骗了,有点不尊重孩子。当然孩子们是宽容的,放弃了追究有趣故事这件事儿,学着她也用手做各种形状,刚开始做,老师一下又跳到讲台上面。

  老师说:你们再看,老师的眼睛像什么?

  一个孩子说:老师的眼睛像条鱼。

  老师说:那么,有谁能把老师的眼睛画出来?

  于是,一个孩子上去,在黑板上面画了条鱼。

  又问:老师的鼻子像什么?

  一个孩子说:像个鱼钩。

  好,又有孩子上来画了鱼钩。

  老师的嘴巴像什么?老师的耳朵像什么?……

  画完了,老师指着黑板大声地问:大家再来说说,老师的眼睛像什么?

  孩子们齐声说:鱼——

  老师的鼻子像什么?

  孩子们说:鱼——钩——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启发孩子,实际上还是拐了弯子“教”去了。而且,是用一个孩子对物体的认知控制其他孩子的思维空间。这个老师受过我们全程培训,但是在运用的时候仍然不能把握。培训一个老师我们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所以,有时候感觉到真像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让我欣慰的是,总算留下来一些非常热爱孩子和教育的人,这些人成为我们的骨干力量,他们一直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再是职业性的,而是将他们精神的享受、事业和职业融为了一体。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素质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