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这样的童年里 他们只想慢慢长大(图)

http://www.sina.com.cn    《玛蒂娜》 
在这样的童年里他们只想慢慢长大(图)
图为:徐榕

  徐榕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

  孩子总是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50多年来,有一双清澈、明亮、纯美的眼睛始终关注着儿童的困惑与欢欣,这双眼睛,属于一个名叫“玛蒂娜”的小女孩。1954年,《玛蒂娜在农场》诞生,从此“玛蒂娜”陪伴、滋养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世界儿童共享的精神食粮。半个世纪过去了,“玛蒂娜”依然可爱动人,眼睛里闪烁着永恒的童真和美好。“玛蒂娜”已经沉淀为一种儿童文化。

  对于妈妈,“玛蒂娜”是一份铭久的情结

  年历片、小人书、花糖纸、布娃娃⋯⋯这些是妈妈们儿时的玩乐和念想,也是记忆中的阅读和审美。从贫乏和寂寞的童年走来,一旦遇到“玛蒂娜”,“惊艳”之后为之倾倒。妈妈们忍不住要和孩子一起读“玛蒂娜”,细细品读生活的本真,慢慢滋长温柔的情怀,重新积蓄绽放的能量——“玛蒂娜”蕴藉了童年那份心意连绵的盼望,姗姗来到中国的“玛蒂娜”,相见恨晚。

  对于女孩,“玛蒂娜”是一面完美的镜像

  这个眼睛会说话的洋娃娃,似潺潺流水,似田田荷叶;有时像公主,有时又像邻家女孩;她是行为的榜样,也是知心的朋友。“玛蒂娜”传达的是纯真美好,读懂“玛蒂娜”的女孩心领神会,重要的是,她们会将这份纯真美好带到以后更长远的生活里。

  穿上《漂亮舞裙》、参加《古装游艺会》、《走进童话世界》⋯⋯在“玛蒂娜”的音容姿态里,女孩们找到了憧憬的对象;《玩游戏》、《雷雨中救小狗》、《美化花园》⋯⋯跟随“玛蒂娜”游历,女孩们感悟到至真至善至美;《在郊外》、《校园生活》、《帆船夏令营》⋯⋯置身于“玛蒂娜”所处的自然、人际和社会情境中,女孩们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对于童年,“玛蒂娜”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乘热气球旅行》,在《森林探险》时《发现诺亚方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玛蒂娜”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幸运的是,她总有机会去求证那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学烧菜》、《学音乐》、《骑自行车》⋯⋯这些学习都是“玛蒂娜”自发的活动和内在的需求,她总能积极地投入。经历过《搬家》、《骑车遇险》、《生病了》⋯⋯“玛蒂娜”找到了承受压力、应对变化的方法。《在家里》、《在学校》、《怪邻居》⋯⋯“玛蒂娜”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中逐步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更令人羡慕的是,“玛蒂娜”的周围总有许多伙伴,她有充分的能力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获得安全、支持、合作和友爱,学习求同存异。生命和情感的成长共生共荣,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这就是“玛蒂娜”要传达的成长理念。

  对于成长,“玛蒂娜”是一组营养均衡的配方

  故事的“秘方”是“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家庭,学校,社区,伙伴群体,故事的场景呈现了儿童社会化的途径;认识自我,探索未知,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克服困难,培养适应性,故事的主题涵盖了身心成长的任务;自信,坚强,积极,友善,幽默,宽容,人物的塑造示范了良好的品性。

  图画的“秘方”是“儿童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图画绽放自然亮色,人物、动物、景物的描绘舒缓细致、娇柔温润、惟妙惟肖。画面里仿佛有一种光和暖,有一种情和意,有可以触摸的温热,有文字无法言表的细腻,如晓风拂面般清新,如春雨润物般沉静。亚里士多德说:“人们经常偏爱最初的所见。”这样的美轮美奂,在孩子的心中,已然是一种真实;这样的色彩和气韵,正是生命需要的底色和铺垫。

  “玛蒂娜”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个理想的童年生活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没有无法挽回的事情;在这样的生活里,孩子们享有自由和荣耀;在这样的童年里,他们只想慢慢长大。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玛蒂娜,小淑女,绘本,画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