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养孩子欣赏的兴趣

  3 培养孩子欣赏的兴趣

  在前一节我们讲了怎样从故事入手把孩子引进审美的殿堂,在审美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价值观、道德、伦理、知识、技能等等,其实这些完全都可以兼顾的。我们给孩子欣赏完现代派,又找出新古典主义的作品来给孩子们欣赏。新古典主义那华丽的写实风格与后现代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强烈地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动力。这样,课程就会在孩子积极的接纳之中走下去。

  新大陆

  接下来,我就从凡•高与高更扩展开来,给孩子欣赏安格尔。讲述了有关安格尔的故事之后,我拿出《贵妇人》。孩子们一声惊叫:哇,安格尔画得比凡•高好!

  我知道他们被那些闪光的绸缎、精致的首饰、妇人美丽的脸庞以及华贵的气度震慑住了。就是说,他们完完全全沉迷到了真实的表象之中……

  我问孩子:你们说,安格尔的画与凡•高的画有哪些不同?他们说:安格尔画人很像人,凡•高画得不像人;安格尔画得很逼真,凡•高画得不逼真;安格尔不但画出了小珠珠,而且把小珠珠上面的光都画出来了,凡•高的画上没有这些……他们说了一堆凡•高的不是,说了一堆安格尔的是。我一直用微笑鼓励他们尽情地述说。说完了,我开始说,我说凡•高与安格尔,他俩的画上哪个感情更强烈?

  他们好像一下被点醒了——噢!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他们仿佛突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孩子的胸怀是敞开的。他们就像大海、就像虚空一样,随时准备吸纳成人给予他的一切。

  你看,孩子们在这个“陷阱”中不断地探险、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欣赏了安格尔的《贵妇人》,我又拿出毕加索的《贵妇人》。那个妇人龇牙咧嘴,用牙咬着一方手绢,流着两行眼泪。眼睛周围就像长了壳的毛栗子一样,有一圈毛毛,中间还画着一个十字。她的痛苦已经变成了恐怖。她的痛苦不需要解释,不需借助“外表真实”这样的东西,就像符号一样,赤裸裸地让人能够强烈地感觉得到。

  孩子说:老师,这个妇人怎么啦?她怎么这个样子呀?

  我说:这个妇人恋爱了。他在跟画家恋爱。后来她又失恋了,所以就用牙撕扯着手绢痛哭。她之所以用牙撕扯手绢,是为了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你们看,她的眼睛里汪满了泪水。她哭得很爽、很舒服、很痛快淋漓。但是有些人的哭是干哭,挤不出眼泪——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他们说有过,很想哭但又哭不出眼泪,这个时候特别难受。

  我说毕加索用符号直接把妇人的哭泣画了下来,让我们直接看到一个哭泣,而不用借助任何外在的形式。安格尔的妇人就不一样了,她戴的项链很漂亮,她的手脖子上挂着那样多的珍珠,她的缎子衣服很值钱,她手套搭在扶手上面,她的椅子是真皮的……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些,在这些背后还能感觉到什么呢?感觉不到了。妇人的灵魂、画家的个性、艺术的形式等等,都很难让我们感觉得到。安格尔的贵妇人尽管华美之极,富贵之极,浑身珠光宝气、绫罗绸缎,但那些绸缎里包不住艺术。是艺术不是艺术不在于外表多么华美,不在于画得多么逼真,而在于是不是有着内在的灵魂。你看毕加索,他的妇人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赤裸裸的痛苦!看到画家心中的烦闷!看到那种只有毕加索才能拥有的独特的形式!我们再来看看毕加索另外一幅妇人像,这个妇人名叫奥尔加,与画家刚刚恋爱,浑身充满了幸福,一副优雅、闲散的样子,与安格尔的妇人很像。但是安格尔的妇人在摆姿势“照相”,毕加索的妇人就不是这样。安格尔画上的效果用照相机就能做到,毕加索的效果却做不到。

  孩子说:老师,既然毕加索的方法好,为什么安格尔还要那样画?

  我说:毕加索生得晚,安格尔生得早。安格尔在世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什么照相机,只能那样画;而毕加索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了照相机了,咔嚓一下就解决了,所以艺术家得另谋出路。

  光着身子的耶稣

  就这样,一个画家一个画家地欣赏,从后印象欣赏到现代派,从现代派欣赏到文艺复兴,从文艺复兴再转回来,欣赏到浪漫派,再到巴比松、巴洛克……每个时期都有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画家、有意思的画。

  比如说,我拿出拉斐尔《在岩洞里的圣母》那幅画,我说:你们在这幅画上看到了什么?孩子说: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衣服穿,妈妈却穿得那么漂亮。因为圣母穿着缎子,耶稣光着身子。

  我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岩洞里。他们为什么在岩洞里?因为要地震了,为了避震,只好搬到岩洞里住。

  你看,这样的语言,全是孩子自己从内心感受到的。

  然后我说:你们感受的都很不错,但是有一点,他们不是为了躲避地震才到岩洞里来的……我就讲了这个故事,他们才明白:噢,这就是圣母,这就是耶稣。有一天,他们在我的画册上面乱翻,翻到了一幅画。他们喊:噢,老师,这个人是不是也是圣母呀?我说是的。他怎么把圣母画得这样丑呀?我说那个时期画家的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像现在这样成熟。中世纪,那是绘画的黑暗时期,因为过分地为宗教服务的缘故,都不太注重绘画的形式了。画的人直僵僵的,都是侧面的脸正面的身子。

  就这样,我们又把中世纪的艺术欣赏了一次。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教育  美术  欣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