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探索中的小手总是在搜寻着可以抓在手里的东西,因此有必要给这个年幼的探索者一些与东西相关联的语言联想,帮助他挑选哪些东西是可以用手去碰的。对于安全的东西,你可以说“可以碰”;而对于严禁触摸的东西,可以说“不能碰”;对于脸和动物,可以说“轻轻地碰”。为了调教任性的、见东西就抓的小家伙,你可以试一试鼓励他“用一个手指去碰一碰试试看”。如果孩子想碰的东西你认为完全应该去碰,你可以让他联想到另外一些词,比如“使劲去碰”、“值得去碰”。
宝宝的小嘴开口讲话。语言能力——口头的和肢体的——的发展使得对宝宝的教养变得容易了一些。宝宝开始能够用话语来告诉你她需要什么,她的这种新本领在让人欣喜之余也带来了困惑。宝宝的话语是十分有趣的,同时也会让人感到迷惑不解,父母往往要费老大的劲才能弄懂宝宝发出的“哒——卜”声到底是什么意思。学步阶段的孩子喜欢试着胡乱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为的是听一听这些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看看别人听到后会有什么反应。他们尖叫着、呼喊着、吵闹着,有时候他们的儿语让你听着感到开心,有时候又会让你心烦。语言还为感情表达带来了途径,一向讨人喜欢的孩子嘴里暴躁地说出个“不”字,会让你吃惊得瞪大眼睛。
宝宝有了自己的想法。学步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进行思考,但还缺乏逻辑性。就像出生后第二年的前半段中运动机能开始发育一样,在这一年的后半段中智力也发展起来了。1岁大的孩子不用多少思考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各种运动中去,而2岁的孩子会研究一下她周围的环境,在用她的双手去冒险之前,会在头脑里首先盘算好行动的步骤。然而,宝宝做某件事的欲望往往超过她成功地做这件事的实际能力。成长过程中特有的这个问题会使宝宝陷入麻烦,并让照料者处于危险的边缘。尽管你知道宝宝还没有掌握某项本领,但是你对他的解释阻止不了他进行尝试。比如,一天早上,我们的儿子斯蒂芬强行非要自己倒果汁不可。他那时已经会拿杯子和水壶,但是还不具有弄明白杯子什么时候倒满了的智力。他就是不要我们给他倒。于是我们让他站在水池边把水倒进杯子里,而我们在桌旁倒果汁。在水池边玩了一阵倒水之后,他终于肯让我把着他的手教他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不再往杯子里倒水了。
在第二个年头,宝宝的个性将变得越来越鲜明。活泼好动、莽撞、固执、小心谨慎、爱冒险是初学走路孩子的特点。孩子们生来是不一样的,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养。马修在初学走路时相对来说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孩子,他好像在做一件事之前会首先进行一番仔细的盘算。如果他深深地陷入了麻烦,他不会反对我们把他解救出来。而2岁的劳琳生来就有不同的脾气,她看到厨柜顶上有一个让她动心的小玩意儿,于是不顾伤残的危险硬要拿到它。由于她的个性,我们很少让她脱离我们的视线。她的欲望让她不懈地努力着,跌倒了爬起来,告诉她“不可以”之后还在继续坚持,嘴里争辩着,让大人知道她想要什么。如果饼干筒被拿开、放到了柜子的顶上,她反而会来了劲,要爬得更高。父母的任务,用一个被初学走路的孩子弄得疲惫不堪的家长的话来说,就是“保护我的宝宝,不让他摔断脖子,但仍要鼓励他进行学习。”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