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蚂蚁》这本书,更希望大家都能保护蚂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地球!
在南方一些热带树林中有一群橘黄色,身长腿长,头部长着一对锋利上颚的蚂蚁,它们就是著名的织叶蚁——树冠上的统治者。
细长蚁也是一种非常依赖植物的种类,它们多在树枝小洞中居住,一些种类专门住在有蚜虫或者介壳虫的植物上。竹子是它们最喜好的居所,细长蚁会挑选竹象甲咬过竹子的作为巢穴,竹子被竹象甲咬开的小洞口刚好通过一只成年的细长蚁。除了在防守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它们还会在竹子里面养一些介壳虫,它们把收集到的介壳虫搬进竹子里作为家畜,介壳虫在安全的竹子里繁殖并吸取着竹子汁液,并不时排出蚂蚁喜爱的蜜汁,使很多细长蚁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丰富的食物。
通常我会用相机把蚂蚁行为和特征记录下来,但是由于大部分蚂蚁长得太小并且爱动,拍摄时很难对准焦点,往往要做出高难度的动作。
尤其南方天气湿热,蚊子、狂蝇千方百计在你眼睛产卵,所以每次在丛林拍摄都付出不少代价。
在自然界中,蚂蚁演化得极为多样。即使同一个种的工蚁,个体差异也可能非常大,工蚁和兵蚁分化明显。它们的栖息环境多样化,地面有凶残成性的行军蚁,地底有专偷同类幼体的细小窃蚁,还有一些一生住在树冠层的种类。有时候为了拍摄它们,必须使用一种“有偿服务”。这种服务主要针对一些勤奋的蚂蚁模特,滴一小滴糖水就能使它们停留十几秒。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为模特拍照。如果觉得这种喝水姿势不能表达出它们个性,你就要跟蚂蚁一样趴下来爬进这个微型世界,捕捉精彩瞬间。
一些种类的蚂蚁最爱挑衅和最好战,每次出动都很快,并且大规模,即使是面对小小的食物或者一头外来的蚂蚁。如大头蚁类的伊氏大头蚁,它们分布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常见蚂蚁,它们种群里面有工蚁和兵蚁2型,工蚁体长3.5mm,兵蚁5.5-6mm。兵蚁头部很大,里面大部分是发达的上颚肌,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再加上结实而锋利的颚片,活脱一个超级战士,在战场上可以轻易割下敌方的头颅。但是兵蚁在群体中数量很少,一般是工蚁的十分之一。大头蚁反应极为迅速,一旦收到探子回来信号,工蚁和兵蚁就会涌出巢,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扑向目的地。这样的气势和数量往往吓跑其它想瓜分食物的蚂蚁。
大头蚁大军驾临之时往往都有其他巢穴的蚂蚁探子在食物上取样,打算带回巢,但是很多都被大军赶跑或者捕杀。兵蚁和工蚁合作无间地制服猎物,把食物抬回巢,如果食物太大搬不动,兵蚁会把食物切割成几小块来方便运送。如一些会飞的昆虫,大量工蚁会尝试咬住飞虫的肢体,然后兵蚁趁机爬上飞虫身体,先切断翅膀,然后头部。
如果大头蚁不能携带食物及时撤离现场,其他巢穴的大军也可能会赶到,并且会因此引起战争。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一个冲突事件发生在一个山村路上。主角分别是伊氏大头蚁和它们的巨型亲戚中华四节大头蚁。中华四节大头蚁是伊氏大头蚁劲敌,体型比伊氏大头蚁大几倍。起因是伊氏大头蚁巢口的一条的蚯蚓干,由于蚯蚓太硬太长卡在巢口,工蚁只好用附近的泥沙覆盖食物。离伊氏大头蚁巢穴不远处有一条路是中华四节大头蚁平时行走的私家路,由于蚯蚓尸体卡在巢口并散发着气味,很快就引来了一头中华四节大头工蚁,这头工蚁一步步探着触角朝着蚯蚓方向走去。由于中华四节大头蚁体型大而强壮,把在路上遇到搬运沙粒的伊氏大头蚁工蚁都一一咬残,而部分逃脱的伊氏大头蚁工则跑回巢并且发出警告。很快,从伊氏大头蚁巢口涌出大量的兵蚁和工蚁,包围入侵的中华四节大头工蚁,不出数秒,中华四节大头工蚁就被制服并开始肢解。入侵的中华四节大头工蚁在挣扎时不断释放求救信号。可能是顺风的原因,传到不远的中华四节大头蚁蚁路上,并触发附近的中华四节大头蚁骚动,引来了4、5只中华四节大头工蚁过来查看。伊氏大头蚁对入侵者毫不客气,再次派出大量工蚁和兵蚁,把4只中华四节大头工蚁全部被牢牢按在地上,但是混乱中有一头中华四节大头工蚁成功逃脱。
2分钟后仍然不见中华四节大头蚁大部队……我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终于看到中华四节大头蚁先头部队——数量不是很多只有十来只工蚁,但是后边还跟随着一只体长近10mm身体栗色,头部大的不按比例的大兵蚁,这只就是中华四节大头蚁兵蚁。开始时这头大兵蚁似乎不太想参与打斗,没走几步就掉头回去,不过很快就被同伴发现这只犹豫的大头蚁兵蚁,并且咬住兵蚁上颚使劲拉它上前线,从前线回来的工蚁不断与这只大兵蚁快速来回碰头,表示前方情况紧急需要支援。几经辛苦才把这头大兵蚁带上战场。
中华大头兵蚁一步步走到前线,当闻出敌人气味后突然变得发疯,冲向集结在蚯蚓旁边的伊氏大头蚁群。沿途张大巨型上颚,将挡路的敌军工蚁逐个分尸。凭借着靠近巢穴的优势,两头英勇的伊氏大头兵蚁马上迎上去迎战。结果,在两秒之内,一头伊兵蚁就被咬得躺倒在地上,身体盘曲,六腿微微颤动,奄奄一息了。原来这只中华大头兵蚁是战场上的老手,它们不同对方直接交手,而是巧妙地绕过伊兵蚁上颚,利用老虎钳般的上颚直接咬破对手最脆弱的前胸,使伊兵蚁立即瘫痪。与此同时,又迎来一头颜色更深的中华大头兵蚁加入战团,2头大兵蚁肩并肩地在伊氏大头巢口附近厮杀。可能大量被杀的伊氏大头蚁散发出气味,大部分伊氏大头工蚁已经忙于逃脱,部分兵蚁见状立即回巢防守,成一道环绕巢口的小防线,数只兵蚁守住洞口。利用头颅和上颚抵御中华大头兵蚁。而伊氏大头工蚁则从巢内搬搬运泥沙堵住其余的巢口。尽管如此,中华大头兵蚁却把一只只伊氏大头兵蚁从巢口拖出来处置,直到洞口太小挤不进去为止。
我从未见过伊氏大头落得如此地步,在家门前的食物被强占。而在战场路过的其它大型种类蚂蚁,大多数并没有理会这里的厮杀。因为它们忙于一天的主要工作——采集蜜露。
活跃在植物上的蚂蚁是很好的拍摄对象,它们经常为了等待蚜虫、介壳虫分泌的糖水而停留半天。还有一些会陪伴着灰蝶幼虫,并为幼虫筑房的蚂蚁。双色曲颊猛蚁是有一种颜色鲜艳而且行动迟缓的猛蚁,它们与在地面嗜肉的猛蚁亲戚不同,曲颊猛蚁似乎已经放弃了它们原有捕猎行为,而改变成经常上树收集植物的蜜露的善僧。
一般来说以植物作为“超市”的大部分是比较进化的种类,如一些弓背蚁,生性胆怯,行动敏捷,来无影去无踪。
它们食物主要是蜜露,很少主动捕猎虫子,性格比较低调,一般采用静止不动和高速奔走的策略避免其他天地发现,如果你靠的太近,弓背蚁大部分会静止不动趴在叶面等待威胁过去,如果再靠近它们可能会跳到地上极速逃跑。
弓背蚁属里面大部分是多型种类,有大工蚁和小工蚁。它们每次出动觅食不会很大规模,只会6-7只组成一个小分队,分队中总是有一两头大工蚁,大工蚁主要负责驻守蚜虫放牧区或者食物源。几乎每个蚂蚁群落都有相对固定的蜜源,为了防止一些外来者偷蜜或者搞破坏,巡逻部队会驻守在蜜源处。所以经常看到不少蚂蚁围着植物的新芽走动,因为大部分植物的新芽都有蜜腺或者蚜虫。
一次我在灌木丛观察弓背蚁时,突然发觉旁边走动着一只很特别的黑蚂蚁,身体光亮黝黑没刺,几乎没有毛发,外形和走路姿势很像多刺蚁,很快我就意识到这是结多刺蚁,它们的刺是长在结节上,不容易看到。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双齿多刺蚁,身体长满刺,对一些天敌如鸟类来说,吃起来可能有点不方便,其实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蚁酸才是它们主要的防御武器。遇到威胁时,每头多刺蚁会张牙舞爪,弯起腹部做好喷酸准备。
在南方一些热带树林中有一群橘黄色,身长腿长,头部长着一对锋利上颚的蚂蚁,它们就是著名的织叶蚁——树冠上的统治者。
巢是用树上多片叶子利用蚂蚁幼虫吐丝链接起来,大包小包的叶巢高高挂在树上。叶巢是这样建成的,当工蚁找到适合做巢的树叶以后,它们通过通力合作将叶子拉到一起。大工蚁则衔来胖胖白白的幼虫,它将幼虫在一片树叶的边缘上点一下,幼虫则配合地吐出丝,工蚁然后再在另一片树叶的边缘点一下,这样就形成了一道丝。工蚁叼着幼虫来回穿梭,就如同织布机一样密密地排满线。最后,幼虫的丝就将两片叶子粘合到一起了。它们成熟的群体非常巨大,几十个分巢遍布4周的大树上。
晴天时,工蚁的活动区域从树冠顶到地面,掠食一些靠近领地的小动物。在它们势力范围的地面上,也会看到围捕猎物的情形。当树上没有猎物时,织叶蚁就会派出地面部队,搜猎部队从地面扇形阵列一直延伸到树上的巢穴,队伍中工蚁一只挨着一只静静地站着,等待随时靠近的猎物。严密的组织是它们的优势,猎物一旦被几只工蚁咬住,就很难逃脱。因为织叶蚁脚爪抓力能是众多蚁类中最强的,锋利的上颚能紧紧咬住猎物,脚紧抓叶子或树干,使猎物不能弹动。与此同时捕猎中的工蚁会释放化学信号通知后面的工蚁过来支援。
但是它们也有专门的天敌,一种蜘蛛与织叶蚁共同演化。外形和颜色与织叶蚁近似。它们并不担心被吃掉,应为这种蜘蛛懂得破解和冒充织叶蚁的气味,通常会选择离群的工蚁作为目标。
在织叶蚁领地范围几乎找不到其他大型树栖蚂蚁,但是却有一种身体细长,行动敏捷的细长蚁悄悄地分享着织叶蚁的领地。细长蚁也是一种非常依赖植物的种类,它们多在树枝小洞中居住,一些种类专门住在有蚜虫或者介壳虫的植物上。竹子是它们最喜好的居所,细长蚁会挑选竹象甲咬过竹子的作为巢穴,竹子被竹象甲咬开的小洞口刚好通过一只成年的细长蚁。除了在防守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它们还会在竹子里面养一些介壳虫,它们把收集到的介壳虫搬进竹子里作为家畜,介壳虫在安全的竹子里繁殖并吸取着竹子汁液,并不时排出蚂蚁喜爱的蜜汁,使很多细长蚁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