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培养孩子时,缺少“社会化”的意识,为让孩子好好学习、不出去闯祸,喜欢将孩子关在家中,或只希望孩子和成绩好、家境好的同学玩,限制孩子的交友范围。专家说,这样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现在,家长普遍不太重视与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认为,社会复杂,孩子容易被人欺负,上当受骗。因此,孩子放学回家,总是把他们关在家里做作业。星期天或假期,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出去玩会出事,竟将他们锁在家里。
二是孩子的学习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出去玩与人交往。现在的孩子尤其在城市中读书的孩子,在学校里有很多功课要学,很多作业要做,回到家里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课外练习等着,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额外加码,还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报名参加了社会上举办的名目繁多的“特长班”。繁重的课业负担残酷地挤占了孩子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本来就缺少伙伴。从第一种情形看,这种消极防范并不科学,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安全”了,但实际上不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安全”,相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却危害很大,易造成孩子孤僻、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从第二种情形看,—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常给孩子增加许多“学习”内容,因此,孩子被有意无意地剥夺了与同龄人正常交往的机会,致使儿童缺乏“社交”意识,社交能力更是低下,孩子长大踏入社会时还要弥补“社交”这一课。
据专业人士介绍,心理学认为: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他律道德);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则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自律道德)。如果在他律时期,父母内定了一个不科学的交友方式或标准,10岁之后,他很可能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自律道德而产生交友障碍。孩子们交友,肯定会发生磨擦、打斗等碰撞,若引导得好,“碰撞”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机会。而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则是孩子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转折期。
下面列举的孩子及家长的表现,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
A 【不收便宜礼物】
小学三年级的小晖,家境好,成绩好,但朋友少,有个原因是妈妈要求他只和家境好、成绩好的同学交往。
小学一年级时,小晖过生日,同桌送给他一个生日礼物,他一看,只是一张自制的贺卡,不屑一顾地说:“我不要,妈妈说便宜没好货!我妈妈从日本给我带礼物了,可贵呢!”
妈妈要求他只和家境好、成绩好的同学来往,他的同桌就是这样的同学,但是同桌却不喜欢和他玩,有时还故意冷落他。有一次,同桌的妈妈出差回来,带回来一些热带水果,同桌给很多同学都分了,但就是不给小晖,还对他说:“你说非‘必胜客’不吃,这水果很便宜,你肯定不会吃的。”其实小晖非常想尝尝那些热带水果。
有位成绩很差的同学,一次唱歌比赛得了一等奖,小晖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同学们却视他为明星;而小晖吹自己的衣服是名牌,同学却不爱听。
点评:小晖妈妈的这种教子做法是错误的。父母若以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为理由限制孩子的交友面,肯定会让他产生交往障碍。一个人没有了朋友圈,将倍感孤独,以致非常痛苦。带着童年产生的交往障碍步入成年、步入社会,会导致职业空间里人际关系的紧张;在择偶时,他们也会用过分挑剔的眼光选择伴侣,从而给婚姻生活蒙上阴影。
B 【总惹小朋友哭】
小学二年级的小强,现在一放学就会被妈妈关在屋里做作业,不许下楼去玩。
一开始妈妈还是让他下楼的,但他一下楼,就会把其他小朋友惹哭,邻居上门告状,感到很丢人的爸爸就会狠狠地把小强打一顿。妈妈心疼儿子,所以就不许他再下楼去玩了。但小强嘴啃铅笔,百无聊赖,根本做不进去作业。
别人问小强:“你为什么要打小朋友?”小强总是一脸茫然地说:“我根本就没有打人啊!”原来,小强下楼看见小朋友非常高兴,总会很亲热地不是拍一下对方的头,就是拍拍人家的脸,表示亲热,想和人家一起玩,但因为他的手很重,会把人家打得很痛而大哭起来。
点评:小强的“友好”被视作打人,如果父母因为担心邻居来告状就把他关在屋里,他生命中攻击的本能部分,就没有机会与社会进行磨合、碰撞,那他永远无法学会怎样和人交往。如果父母告诉他可行的交往方式,如:对小朋友表示亲热、友好时,不要动手,因为你的力气太大,人家会感到你是在打他,你只要热情地说:“让我们一起玩好吗?”就可以了。这样小强就会通过具体的事例,学会和人交往,从而成长起来。
C 【被“小胖墩”欺负】
小学三年级的小伟,以前因长得瘦小,经常受同学欺负,妈妈教他要“先礼后兵”,现在他已经能保护自己了。
小伟上一年级时,妈妈听另一位家长说,她看见好几个同学将小伟推倒在地上,还踢他。妈妈并没有到老师那儿去告状,而是问小伟:“你被人家欺负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小伟说:“我在想,要是妈妈和爸爸出现就好了!”妈妈说:“在这种时候,我们永远都不会出现的,你得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对男孩子来说,一定要表示强大,人家才不会再欺负你,但一定要先礼后兵。”
小伟听了妈妈的话,逐渐不再怕比他强壮的同学欺负他了。有一天课间休息,班上一位身高体胖的同学把在门口,不让大家出去,于是小伟上前让这个“小胖墩”让开,如果不让开,他就会和全班同学一起谴责他。看到小伟强硬的态度,“小胖墩”无趣地走开了。
点评:孩子被欺负,也可以成为成长的契机。看到孩子被欺负时,父母应该面带微笑,这样可淡化孩子被欺负后不舒服的内心感觉,否则会让孩子更加紧张无助、焦虑不安。如果父母担心孩子被欺负,而将他关在家中,那么孩子永远也无法学会如何平等交往、自我保护。父母若上前去替孩子打抱不平,也不可取。
人际交往,需要孩子在真实生活的碰撞中,揣摩拿捏、模仿学习、掌握提高。这些过程,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必然过程,是孩子自己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