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早教,还是摈弃目标的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08:51  《妈妈宝宝》 
早教,还是摈弃目标的好(图)
早教,还是摈弃目标的好

  贝蒂·艾德华绘画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想画好一张脸,就要将关注的重心放在想要表现的主体之外,也就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这些部位周围那些看起来很奇怪的形状上,只有这样,一张细腻逼真的脸才会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样,在与宝宝相处时,我们也要首先摒弃目标,才能真正进入早教的更高境界。

  贝蒂·艾德华带来的启示

  贝蒂·艾德华有一部著作叫《像艺术家那样思考》,是一本关于绘画的著作,里面谈的自然都是与绘画有关的事情,看起来跟育儿毫无关系。但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绘画的方法,其实跟育儿的道理还是非常贴近的。

  贝蒂在这本书里面主要谈的是人像素描,奇怪的是,她并没有教我们怎么画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而是教我们怎么画这些需要表现的部位之外的形状。按照贝蒂的说法,如果我们去关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这些部位,我们就很容易被小时候所接受的那种表现这些部位的符号所控制,以致影响我们更好地去观察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导致我们的观察严重失真。

  在看了大半本书之后,我试着去临摹了一个线描的头像,只是凭着我的感觉随便画了一下。就这样,仅仅花了三五分钟,我就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形象。看到我自己亲手描出的这幅“画”,我自己都惊呆了。我,一个绘画盲,居然也能大致把这样的一个头像描摹出来,并且比我平时临摹的头像要逼真多了。如果我像以往那样,只是去关注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等部位,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也描摹不了这么好的。

  看完我这段关于绘画体验的描述,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究竟要说些什么了。如同贝蒂教给我们的绘画技巧一样,在宝宝的教育问题上,如果我们也能抛开那些功利的目标,更多地关注怎样才能跟宝宝在一起玩得更加开心,那么,我们就能更轻松地和宝宝相处,同时也将许许多多跟教育相关的内容在无形中带进来。

  设定目标带来的局限性

  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早教是很玄妙的一件事情。加上不少人都会错误地诠释早教,将早教简单地理解为“教”,以为早教就是教宝宝知识,或者提升宝宝的某项能力等,于是早教就不可避免地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8个月的宝宝应该怎样早教呢?”“4个月的宝宝怎样早教呢?”“怎样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呢?”“怎样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呢?”在与父母们的交流中,我接触到的问题大致都跳不出这个圈子。

  实际上,如果我们设定一个目标来实施我们的早教策略,我们的目标常常会不那么容易实现,甚至有可能彻底走偏。比如有位妈妈发现自家宝宝的语言能力比同龄的宝宝差了一截,于是她很迫切地想改变这种状况,每天花很多时间去教宝宝说“爸爸”“妈妈”之类的词汇,可是宝宝一点儿都不配合。

  我不想否认这位妈妈的一片好心,但是,我更想提醒这位好心的妈妈:正因为她的目的性太强了,所以才会忽视宝宝真正的需求,跟宝宝别着劲儿来。同时,也正因为忽视了宝宝真正的需求,她的早教才无法跟上宝宝的步伐,自然也就无法跟宝宝内在的需求发生和谐的共振,进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更可怕的是,由于这位妈妈过分关注语言能力的提升这个目标,所以很可能在无意识中妨碍宝宝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她要求宝宝冲着爸爸叫“爸爸”的时候,小家伙或许正在关注他手中的某个玩具,他在很认真地观察这个玩具的色彩、形状,感受它的质地、粗糙度、冷暖。实际上,也就是正通过手中的这个玩具全面提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等多种能力,而妈妈的打扰却导致他中断了这种探索行为,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啊!

  除了让我们的目标走偏之外,过于关注那些功利的东西,还很容易影响父母的心态,变得比较焦虑,更加急切地想要去改变宝宝。于是,父母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就带给宝宝压力,让宝宝的情绪也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让我们的早教充满了压力甚至是火药味。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宝宝产生一种挫败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变得越来越自卑。

  摒弃目标,玩出早教境界

  即便不懂心理学、不懂教育学,每个父母也都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育儿专家,而且也只有父母才是最好的育儿专家。因为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宝宝,知道为宝宝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对宝宝来说,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就是他的生活。实际上,不管宝宝要锻炼什么能力,我们都可以通过摒弃目标来轻轻松松地玩出来。要玩出早教的最佳境界,其实真的不难,难的是我们一定要首先摒弃内心设定的那些所谓的目标。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谈到我和楚楚玩信封的游戏,在《林怡教你玩游戏》这本书里,我也提到了这个小小的事例。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平常的小游戏,但是这个游戏一样可以带给宝宝许多许多。这个游戏起因于楚楚对我的一个信封产生了兴趣,他试图要我的那个信封,于是,我将信封里面的东西抽出来,把信封递给他。因为他还小,手眼协调能力欠佳,在我递给他的时候,他一失手,信封就飘飘洒洒地落到了地面。我赶紧去接,看到我慌慌张张弯腰抓信封的模样,楚楚乐得不行,因为信封非正常的掉落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通过余光,我观察到了他的这一反应,于是我灵机一动,立刻跟他玩起了抓信封的游戏:

  我假装很笨拙地去捉那只空中飘飞的信封,并且再度“失手”让它掉落了下去。

  “天,又没抓住,这次我可得小心了。”我一边说,一边捡起信封,两只手十分用力地抓住信封往上提,仿佛那只信封沉得像一个大砣陀似的。

  “这次我可得抓紧了,不能再让它跑掉了。”我假装在跟信封较劲,而那只信封总是那么不听话,它一会儿要往左,一会儿要往右,就像被施了魔法。楚楚看到我和信封搏斗,开心极了。“你看,它老个不听话,又想跑。呀,它要往上跑!又要往左跑!不好,它又往下跑了!谁来帮帮我吧!”“呀,不小心又掉了,你看,它还拐了一个弯往下掉!唉……”“嘿,我终于抓到你了!”我的情绪总在随着游戏情形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沮丧,一会儿信誓旦旦,一会儿又开心之极,一会儿显得很愤怒……

  看到抓信封的事情这么有意思,楚楚也过来帮忙了,一起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并开始用他不算太清楚的口齿来描述抓信封的事件……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游戏,我们玩了2个多小时,小家伙一直不肯停歇,直到他们要回家了,这个游戏才被打断,在小家伙不乐意的嚷嚷声中勉强结束。在大人看来,这个游戏是如此无聊,从头至尾不过都是在捡信封而已。可对于宝宝来说,这个简单的游戏却是如此有趣。这个有趣的游戏并没有很刻意,也没有设定任何的目标,只不过顺势而为罢了,可是它一样带给宝宝许多的收获:

  ◎ 我们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对情景进行描述——楚楚获得了丰富的语言刺激,他的语言能力通过这个游戏得到了提升;

  ◎我们的情绪随着抓放信封的过程不断在变化——楚楚对情绪的感悟力被提升了,明白了什么样的语调、表情与什么样的情景和情绪相关;

  ◎对信封运行轨迹的描述——让楚楚有了对空间位置、速度、轨迹等诸多概念的初步认识;

  ◎抓信封的过程——楚楚不断地跑来跑去,跳来跳去,双眼瞄住了信封,伸手去抓,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手指的灵活性,也促进了他的大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

  如果我们过于关注游戏的功用,这个游戏就会被我们所枪毙,我们就会失去一次非常好的、全方位引导宝宝全面发展的机会。在抓信封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之外,游戏过程中发生的那些因果关系,以及突发事件还可以锻炼楚楚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于是,非常多的早教内容就这样被一个寻常的小游戏带了进来,而我们事先并没有设定任何目标。也正因为没有目标,我们的游戏才会很随意,我和楚楚之间除了快乐,再没有别的可能影响情绪的不良成分。

  实际上,只要我们想方设法让游戏玩得充满趣味,根本就无需去考虑究竟能够给予宝宝什么。只要我们去做了,我们自然就会有收获。如同绘画一样,我们关注的是主体之外的形状,但最终我们获得的则是意想不到的、富有表现力的主体本身。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早教  游戏  婴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