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红衣男孩和他的一段记忆

  周翔:一个红衣男孩和他的一段记忆

                 --图画书《荷花镇的早市》印象

  文/彭懿 

  画这本《荷花镇的早市》的画家叫周翔,我不认识他。 

  当这个男人携带着自己童年的记忆向我们走来时,不知是因为距离太遥远,还是因为岁月的阻隔,我们还看不清他,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你看环衬——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环衬,不要漏看了它。画家似乎什么都没有画,只是用淡淡的水彩抹出了水天一线,它朦胧,泛着晃眼的白光,如水如雾,可这就是记忆,画家准确地画出了他记忆闪烁的一瞬间。当我们唤起自己一段久远的记忆时,一开头扑面而来的画面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说不出这是一种什么绿色,不是苹果绿,不是鳄梨绿,有点发白,梦幻,却又有一种让人久别重逢的期盼,我喜欢画家调配出来的这种颜色,这是一种属于他一个人的记忆初现的颜色。 

  直到第一个画面,这一切才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 

  这个画面,实际上就是前面那个环衬的延续,只不过我们原以为是水的地方变成了岸,原以为是天的地方变成了水。居高临下,我们看清楚了,这是一个春天或是秋天的早上,天还没亮,有一艘小船慢慢地划进了沉睡的画面。一看那白墙黑瓦和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二画面的浩淼的湖水,我们就知道这是江南水乡了!小船上坐着一个身穿红衣的男孩,故事里说他叫阳阳,是个城里的孩子。哈,其实,这个贯穿了整个一本书的红衣男孩就是画家本人,是童年时的周翔。 

  就这样,画家带我们走进了他童年时曾经去过的一座小镇。 

  这座小镇有一个风情万种的名字:荷花镇。可是,我寻遍了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未见荷花。这让我多少有点遗憾,荷花呢?不,不遗憾,至少周翔不遗憾,这是一座他记忆中的小镇,有没有荷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永远地记住了这样一个美丽如花的名字。何况,和这个名字一起被他记住的,还有小镇上的那些人和风景。 

  小船慢慢地划进小镇的一条小河,红衣男孩上岸了,于是,我们跟随着童年的周翔走进了荷花镇的早上。如果掐头去尾,画家一共用了十六个对开画面,细细地描绘了他眼中所看到的一切:窄窄的小巷、路边的露天小吃摊、人头攒动的集市、锣鼓喧天的地方戏……它更像是一篇散文,没有什么情节,故事被彻底地淡化了,只剩下了简约的旁白和对话,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概括出来:阳阳和姑姑一起逛了一圈小镇的早市。但我们不会失望,因为这本图画书叙述的重点本来就不是故事,是画面,画家是想用画面吸引我们,而不是一个故事。画家的目的达到了,没有故事在一边干扰,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画面上。我们静静地看,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升火,看到一个人从楼上探出身子晒被子,看到一个人在讨价还价,看到一个小孩在人群中放风筝,看到了墙上引人发噱的标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 

  都是凡人琐事,可这就是阅读这本图画书的乐趣。 

  荷花镇的早市人可真多,画家在画里画了多少个人呢?估计画家自己都没有数过,我替他数了两遍,第一遍是1045个人,第二遍是1018个人,数着数着就眼花缭乱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一千个人肯定是超过了。这一千多个人没有一个人的动作是重复的,形态也迥异,我把他们一个个研究来研究去,有的看得出他们在干什么,也有的猜不出来,但那股子鲜活的生活气息我是感受到了。画家说这本三十几页的图画书他构思了十年,画了一年。我想,他绝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用在勾勒和描摹这一千多个人物上了。是的,红衣男孩阳阳不是主角,阳阳不过是一双眼睛,这本书的主角是这一千多个人,是一组群像。 

  书中的人物都是不紧不慢的,一脸的安详与知足。不要说画中的他们了,就是画面之外的我们也被这种远离世俗尘嚣的恬静感染了,真的,一页一页慢慢地翻过去,我们那颗浮躁的心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除了恬静,还有一种暖暖的、温润的东西流进了我们的心田。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温馨呢?是透过那一幅幅画面传递出来的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这样看来,画家用水粉和略微有那么一点发绿、发暗的暖色调,来表现这个温情、朴素而又怀旧的题材,真是再吻合不过了。 

  据说画家是一个狂热的图画书爱好者,图画书的那些技巧早就烂熟于心了。这我信,因为我看出来了。你看,这本书的第二个画面和倒数第三个画面,其实是同一个画面,都是阳阳的姑姑摇着一艘小船穿桥而过。当然,一个是驶入,一个是离去。对照这两个画面的颜色,我们会发现后面一幅要比前面一幅明亮、鲜艳得多,就拿河水来说吧,一条暗得发蓝,一条亮得都发绿了。画家是在用色彩,告诉我们时间的推移。还有,倒数第二个画面,画家把镜头拉远,拉成了一个大全景,小镇的全貌尽呈眼底。这其实是荷花镇的一幅全景地图,顺着那条小河,我们可以顺着阳阳来时的路线重走一遍。 

  最让我琢磨的,也是这一个画面。它前面的十五个画面,都是满页的画面,但到了这一幅,不但没有了文字,还突然在四周加上了一圈白框,好像被定了格,被镶进了画框里,永远地挂在了画家的记忆里。为什么要挂起来呢?我猜,画家一定是寻找过了,一定是一个人悄悄地寻找过了,一定是没有找到童年时曾经去过的那座小镇。也可能找到了,小镇还在,但那些人和风景却已经遍寻不见了。画家失落,我们也失落,为什么消逝的不是别的,而偏偏是让人魂牵梦绕的记忆呢?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