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时对他们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在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松习得。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节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为家长,这段时间承上启下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备战幼小衔接?本期我们从生活和学习两个角度来分别谈谈。
新小学生“生活自理”备战方案
初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嫌上课时间太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读写作业偏多;有眼涨、手痛、脖颈酸的感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更有甚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种不适应是由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因此专家指出,家长要先知道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了解孩子将会有哪些“不适应”,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应对措施。■主导活动的变化
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此番变异无疑在他们的心里投下了“重磅炸弹”,游戏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取而代之学习则成了更适合儿童心理成长特点的活动。从教学来看,室内教学时间明显拉长,室外活动量减少;从休息来说,休息时间明显减少,不再有午睡。这些“时间差”对年幼的儿童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社会角色的变化
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的角色转变往往会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关注这个心理发展。■人际关系的变化
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限于家庭内的几个成员。专家提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区别就是孩子需要独立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独立收拾学习用品、收拾课桌,随时根据课表准备好需要的书本或用具……如果在学前阶段缺乏这种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不但耽误时间,最重要的是会产生紧张情绪,以致影响学习。因为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体现在方方面面,更应该小中见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比提前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更重要。
新小学生“学习自理”备战方案
孩子入学后是否愿学?爱学?能学好?可能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专家指出对于刚入学的儿童要适度培养,不可一味灌输知识,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孩子认识拼音字母
拼音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不可或缺的工具。学会了拼音就能让孩子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并从阅读中认识生字。★教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
现在小学生识字的任务比较重,一年级的孩子要在文章阅读中认读1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孩子如果在学前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对他们入学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教孩子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在小学一年级结束时,正常的进度是要学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如果孩子在上学之前对数学加减法完全没有接触,那么可想而知,他们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该是如何“艰苦卓绝”,甚至引起他们的惧怕心理,对之后的学习失去兴趣。教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是比较合适的。专家提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要陪读
孩子初上学在家做功课时,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些家长一手包揽所有准备工作,在孩子做作业时总是陪在一旁,有了困难家长立刻予以解决,孩子做完作业后还要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纠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不“陪”就不“读”。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其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当然,不陪读并不是说不要去关心和帮助孩子,家长的帮助应首先体现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上面。
TIPS:必备学具一览
开学在即,该准备好的学习用品都“万事俱备”了吗?家长和新小学生们都一起来对照检查一下吧。
必备学具:书包、文具盒、直尺、三角尺、削好的HB铅笔几支、圆头小剪刀一把、橡皮数块(无图案)。所有的文具应实用为上,切忌玩具化、高档化。此外,家长也要注意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和特殊需求,添置需要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