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书的因素,我个人认为,有怎样的因素可以影响孩子的分级阅读。第一个是篇幅。对孩子而言,应该来说,篇幅是影响分级的最重要的考虑的因素。
比如说幼儿识字量有限,长篇的不太适合。有了阅读量以后,篇幅就不是考量因素了。我自己是编写教材的人,常常有一个内部的说法,就是长一个年级就长100个字,小学一年级是100个字,二年级是200—300,这是比较简约的说法。我在教学中也观察到了,有的文章比较短,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特别的好理解。举例子,《丑小鸭》差不多有6千多字的原文,对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变成课文只有400字的时候,反而不太好理解。篇幅是考虑的因素,但也不能绝对化。第二个是生字,生字是影响孩子的阅读。生字牵扯到后面就是生词,在国外有非常简约的一种说法,老师带着孩子来说,5根指头法,你怎么判断适合孩子的阅读,你拿来一本书,随手翻一篇,不认识的字,你用指头按住,如果这篇文章按满5个指头,就基本上断定不太适合,或者是超出了阅读的能力。对中文来说有特殊之处,中文孩子只要认识1千个左右的常用的汉字之后,词汇量已经可以实现流利的阅读。也有人说,如果有5%的字孩子不认识,就很难流畅阅读。这一点也不能绝对。孩子到一定年龄之后,会猜读,会跳读,就像成人一样,不认识的字,如果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理解,我们不会停下来。还有词汇的难度,还有情节的难度,这个对孩子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图书的类别,是故事体的,是散文体的,还是诗歌体的。我记得有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报告,让孩子说最喜欢哪个类型的题材,故事类和笑话类的是首位,在最后是散文和诗歌。这个可能是现状,这一方面是孩子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引导的原因。还有翻译的质量,国内的图书翻译的书占据了非常大的数量。这一个人的翻译和另外人的翻译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版本,在孩子的地方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反映。还有阅读的拼音等辅助手段。
还有环境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的阅读氛围。还有书籍的数量,还有父母和老师对阅读的态度,教师的教学和父母的共读是否频繁,老师的教学是否到位,这些都可以归为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孩子阅读的能力,也是我们对分级阅读标准,或者是对儿童分级阅读因素的一些判断。
最后想和各位聊一聊的就是制定标准必须考虑的因素。当时在筹划这个会的时候,白老师也说,能不能有一个标准出来,我当时表示说这个很难。标准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而且要融合各个学科一起来研讨的过程,非常的困难。并不是不可以制定,是可以制定,但是不要着急,要一步一步缓步而行。制定标准要有价值观,如何理解儿童、儿童观的问题,怎么理解儿童,如何理解阅读,或者说分级阅读,你觉得阅读是为了兴趣,是为了知识的扩展,还是为了安身立命等等。当然这些都并不矛盾,但是我们在目前的阅读情况之下,很多时候还是把阅读做比较功利化的理解。
阅读只是假设一般性的发展规律,一个标准、包括一个书目出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来辩驳,很多人来质疑,或者用一些特例、个案来质疑,我觉得我们在制定的时候,有没有假设大多数儿童的规律,三岁就开始读《红楼梦》的那是天才,不作为一个普遍的考虑。标准的制定要有弹性和适应性,要警惕和防止绝对的科学和经验。文学界应该走绝对的经验,让孩子读就好了,没有关系的,读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教育界容易走绝对的科学。我知道国外有一个讨论分级阅读的可读性公式,国外有一个是抽三篇文章来分析字,落到哪个级别就判断孩子是否适合这本书的阅读,这个似乎没有必要。也要防止纯粹的数字指标,给一个数字,我们读了多少,在一二年级要读多少万字,多少本,在中学的时候,要读多少万字和多少本,忽略阅读的兴趣、态度,这些更重要,同时更难检测的指标。在我看来兴趣和态度比数字本身还要重要一些。
所以说这也谈到,美国全国教育组织,对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分别做的,四年级一般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要通过文章提供的字面和推理性的情节,阐述对文章的理解,概括整个故事,明确决策的动机和故事的主题,等等我就不一一念了。优秀的学生应该做到有这样的一些对四年级的学生。我对照了一下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孩子,很坦率地讲,课程标准太空疏了,描述的不够详尽,也不够科学。
当然还有美国国家研究院关于儿童阅读成就的一个描述,这个描述在那本《让孩子迈开阅读的第一步》这本书当中有。比如说0—3岁,可以看书面,能够说出名称来,能够听故事,要求成年人书写。6—7岁,从6岁之后,每一年都有,注意到在文本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阅读并理解简易的书面说明。
在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到,国外对分级阅读,或者对阅读能力的一些说法,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持一个辩证的态度,我们不能一谈到国外的标准,就强调中国有中国的标准,中文也中文特殊的方式,这些我都承认,但是我觉得我们在提这样说法的时候,还是要给予对国外的东西有比较多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来讲。
对这样标准的制定,我有这样的想法,原来小的时候,我看见墙上刷了一些白色的标语“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缓称王”我不太了解,老师教我们世界上有三分之二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缓称王”是不是要解救他们需要很久,我长大之后才明白那些人并不希望我们要解放他们,我们也没有能力解放他们。
对儿童的分级阅读也是一样,我们要深入研究,广纳建言,缓出结果。
黄集伟:谢谢王林先生,刚才他的演讲非常精彩,他谈到了他在研究分级阅读这个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科研的成果,特别谈到了他比较反对绝对的经验,但是也反对绝对的科学,我想起来,以前我曾经在一个作家的随笔当中读过一句话,关于阅读这件事情,家长只需要做的是,把你认为孩子可以看的书放在书架上就完了,至于孩子什么时候读是不知道的,正如我们不知道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什么时候下。我刚才谈了王林的演讲以后,我发现分级阅读可能会改变这种状况,就像去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北京要下雨,我们有办法让它不下。然后我们也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能够对儿童的阅读产生一些有效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他读的书尽快的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