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招学会倾听孩子身体语言

http://www.sina.com.cn    《时尚健康》 

  《动物世界》的一段镜头:小兽们在母兽离巢时,因为缺少了与母亲的交流与互动,会渐渐变得安静,它们本能地限制自己的身体活动,从而降低新陈代谢和营养消耗——因为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能回来,它们要尽量保存体力,让自己活得久一点,等到母亲回来的时候。

  结果就是:母亲不在身边的小动物,或者说孩子们,发育往往较为迟缓。对小动物,或者说孩子们,与母亲的亲密交流就像阳光与食物一样不能缺少。而相对语言交流,身体的交流是我们更原始,更本能的交流方式。

  曾有心理学家发现,一场完整的交流,肢体语言占70% 的作用,语言占30%。而对孩子来说,肢体语言所占的比例还要更高,因为他们的语言发育还不够成熟。孩子更容易接收非语言交流所传递的信息,也更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讯息。

  尽管,现代社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发达,电脑屏幕里的视频和语音却无法代替妈妈的拥抱,亲吻,皮肤对皮肤的接触,眼神和眼神的交流。如果仔细倾听孩子的身体语言,我们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更容易传达我们的爱意。

  1、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是孩子的“安慰行为”,说明他内心感到紧张不自在,可能需要妈妈的更多关注了。

  “吸手指?哈,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小孩都吸!”

  是的,儿童心理学认为,一般情况下,吮吸手指是孩童时期吮吸母乳、奶瓶的延伸,和婴儿时期的抓握反射一样,是一种本能的动作。大多数情况下,过一段时间自己就会好。这里就要建立一个基线了。“基线行为”(Base line behavior) 就是宝宝的常态,比如平时吃饭什么习惯啦、怎么归置自己物品啦、坐姿什么样啦。常常亲手照顾宝宝的妈妈心里会有这样一个标尺,容易分辨出孩子的正常表现以及突兀异常的表现,就像医生发现生病和健康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个平时不吮吸手指的孩子,最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手指,这可能是孩子的“安慰行为”。安慰行为说明人的心里不自在。这些动作成人也有——比方有人紧张时会不停拨头发、旋转手指上戒指等等。回想一下,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宝宝感觉孤独,紧张,或者担心?

  不要强硬地去制止:“把手放下!脏!”“不要老是吃手!”这样可能反而使这个习惯得到强化。

  孩子只是需要你更多的关注。最好的亲子关系当然是照顾、关爱、倾听。如得不到,有些孩子宁可用找茬、叛逆、闹事招致打骂等等手段刺激关系,寻求关注。父母的关爱与拥抱能让他们转移注意力,安全感十足,不需要再做出安慰自己的动作。

  2、手臂冻结

  限制手臂的活动是不积极、自信低的表现。孩子期待一个家族聚会很久了。

  以前每次碰面,他都无比热情地和每位家庭成员问好拥抱,但是这回,轮到小姨父时,他却不言语地将手臂放下并躲开了。或者,每天上幼儿园都高高兴兴地和阿姨、园长、老师问好,但这天到幼儿园却冷淡地拒绝某位阿姨的牵手,把身子转开。

  孩子显得非常不愿意回应对方的肢体行为——注意,这时候他正在偏离他的基线行为。

  “你怎么了?”“这孩子今天怎么回事?”“怎么那么不礼貌啊你!”不要单纯地指责孩子,不公平呵。他冰冷的反应说明他感觉到了某种威胁或者害怕,可能毫无缘由,只是突然情绪不好,也可能和对方上次见面时候产生了不愉快事件,或者老师特别偏爱某个小朋友,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

  往往还伴随着另一个动作,“腹侧否决”,就是孩子把整个身体都转开了,仿佛在说,“不要靠近我”。有趣的是,孩子也能注意到这些,一个孩子眼中,人体像布告板,能通过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表达思想。他们都能读懂这种表达。如果你正忙着工作,家务,讲电话,讲电视,上网,孩子高兴地向你奔来,展示劳作课的一件手工玩具,或者抓来的一枚金龟虫,你不觉得重要,给他一个“腹侧否决”,他会感到拒绝和孤独。

  3、躯干伸展

  舒适的信号,领地宣言,对抗权威孩子放松地把四肢摊开,这是他感到舒适的信号。也是领地宣言——比如有些男子捍卫领地的方式,就是把手臂展开放在女友或准女友身后的靠背上或者肩上。但是当人们正在讨论很严肃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动作就成了霸道的表现。有些孩子在受到责难或惩罚时,会坐在椅子上伸展四肢,这是在对抗权威的模式。

  假如孩子在面对严肃问题时有这样的表现,你可以要求他立刻坐直,如果要求无效,就立刻侵入他的领地(坐到他的椅子旁边),出于对空间入侵的反应,他会立刻坐直。如果没有及时管教,放之任之,他会对你,以及你代表的权威,爸爸、老师、妈妈、长辈、老板……越来越不尊重。如果养成了习惯,在本应集中注意力坐直的场合做出类似动作,会让人觉得他粗鲁没有礼貌,而影响今后的交往。

  4、活跃的脚部动作

  足尖指着孩子真正想去的地方研究发现,从交谈中两人脚尖的朝向,就可以判断双方是否友好,话题是否协调——若是一方的脚尖朝着另一方,说明他对对方有好感,同意对方说的内容。

  成人一直有这样的肢体语言习惯。比如一个人正接听电话,客气平静谦虚地:“啊,听到升职的消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露西也很优秀,呵我将努力工作,希望能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口上语言说得冷静,而脚尖不停地跳跃有如舞蹈,泄露了因为升级激动不已的心情。

  孩子身上也会有这样的地图。比如:上半身在书桌前好好地写着作业,或是在餐桌前安静地吃饭,双脚却朝着门口的方向,那多半是她想着赶快出去和伙伴们玩游戏啦。你可以说,专心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啦!

  宝宝平静地与你对视,若无其事——但是脚的动作非常活跃,泄露了她紧张、激动或者高兴的心理活动。也许他正在想别的事情,和你的话题没有什么关系的——不妨问问他:“呵,可有特别好玩得事情要和妈妈分享?”

  有些动作说明孩子也许在撒谎

  当孩子要求妈妈抱抱自己时,请移开眼前一切障碍物,张开手臂,给他来个信任的“腹侧展示(ventral fronting)”!

  许多秘密可以在肢体语言学里揭开,比如人在欢欣的时候,脚的动作特别活跃;恐惧的时候,限制手臂动作,尽量把身体缩小,希望就不会引起过多的注意而导致灾祸临头。那什么动作说明宝宝也许在撒谎呢?

  安慰行为:双手揪紧自己的衣角或者把玩项链;手下意识地摩挲着脖子;一下一下搓着脚——那是因为边缘系统向四肢发出请求:“我觉得不安全,安慰下我吧。”

  躲藏行为:比如一群孩子中,有一个显得特别地安静总低头,把自己的头与手藏起来,他觉得这样让自己不被发现,不显眼——其实这往往更加显眼了。

  不过,本文不是意在培训一个超级FBI 妈妈,或者间谍爸爸,每个孩子都不会没有来由去撒谎。

  导致他们“撒谎”的三大理由:

  1. 他们在述说想象里的人物与事件。如“圣诞老人与蜘蛛侠来学校玩了,还送我礼物。”这样的“谎言”对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来说是难免的。

  2. 模仿大人“撒谎”。家里成年人也许常在孩子面前说些:“听话,不吵的话咱们明天去游乐园”“呃就说我不在,出去了”此类自己觉得无伤大雅的白色谎言,被孩子以为是撒谎,教会他们模仿。

  3. 孩子迫于压力撒谎。“老师说不给买新登山靴就不让上体育课!”“不是我打破的!我没有!我不知道——”他们以为做错的事情会招致最严厉的指责和严重的惩罚;他们觉得很重要的请求一再被拒绝。必须让他知道,说真话不等于遭受拒绝和惩罚,有些事情你不同意——但理解她的心情,与她一起想想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代替的?

  最后,倾听的要决是——很多很多爱。

  倾听他们没有说的,但是不打探他们不想说的。当你发现孩子不对劲,不要责难审问他们,确认自己的直觉就行了。

  花时间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敏锐地捕捉孩子的爱好,尊重他的兴趣和选择——而不是去替他选择。

  爱他,无条件地,并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让孩子觉得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击中,依偎在妈妈怀中,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当妈妈/ 爸爸!”让他知道,能成为父母,是生命最奢侈的回馈,没有人愿意浪费。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语言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