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管教孩子,你做对了吗?

http://www.sina.com.cn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更神圣的职责了。——贝多芬

  “你是怎样管孩子的?”

  “我常大喊大叫的!”

  “那管用吗?”

  “通常不管什么用,只能让他老实几分钟。”

  “然后又怎样呢?”

  “他又闹起来。”

  “那你又怎么做呢?”

  “我气疯了,打了他一顿。”

  “管用啦?”

  “起了一小会儿作用。”

  被问起是怎样管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这么说。他们对孩子大喊大叫,责骂,噼啪地打一顿,取消允诺要给孩子的“优惠”待遇,强制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要知道管教和惩罚是截然不同的,使用得准确、恰当时,惩罚应该只是管教过程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管教包括为人父母的你教会孩子如何做出更好的决定。管教是教会孩子如何为他们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选择,是教会孩子去负责任,教会孩子自己思考,教会他们自己有能力去选择怎样行动。所有的这些概念都完全不同于管教就是惩罚的认识。

  管教孩子,父母应告诉孩子行为的标准,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做。特别在假期,管教孩子是每个父母责无旁贷的事,可是,怎样才能做得好呢?

  ·如何正确地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是一门科学。有些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从来没有想过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发牢骚:我那个小子气死人了,作业不好好写,天天胡闹。这是一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观念和意识,认为做爹妈的管吃管喝就行了,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而且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管教孩子,所以从一早他们就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机会。

  还有一种父母有很强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早就为孩子设计教育方案。这种类型的父母,从小让孩子学钢琴、英语、舞蹈、绘画,放学后去上各种“奥赛班”,孩子小小的年龄天天要赶几场。这些父母非常辛劳,其结果可能是“对孩子关心得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孩子的身心遭到更严厉的摧残。

  有些父母对上面两种教育方法都不认同,怎么办?干脆崇尚卢梭的“自然成长”。到底什么是“自然成长”?其实这些父母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多玩,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其实,这是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法的误解,这同样是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究竟是怎样的呢?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愿、性格、爱好、身体状况、生活安排、生物钟的节律、学习习惯来选择最适合自身个体、最能发挥效能、最能达到学习峰值的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

  那么具体说,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了解孩子的爱好,发挥孩子的特长。有些父母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本身没有错,但必须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的理想要求是否一致。

  当自己的梦想和孩子的爱好以及素质相统一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宋代苏洵一家,近代梅兰芳一家就是真实的例子。而很多的情况往往是自己的梦想和孩子的爱好、素质、特长不一致,这时候就有可能出麻烦。有些父母不考虑这些差异,经常用家长的权威一相情愿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扼杀孩子别的正常的爱好、特长,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像有的父母强迫孩子练钢琴、学绘画等,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真正爱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仇恨,造成了不少的悲剧。

  所以,父母在有自己梦想的情况下,要有一双慧眼,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因材施教,不要让你的梦想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第二,舍弃溺爱,磨炼孩子的意志。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坚强意志力的人。

  所有的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无一不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现在的孩子,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缺少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力,怕吃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字眼是太生疏了,所以从小磨炼孩子的意志很必要。怎么磨炼?无非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坚持,再坚持。

  首先,利用榜样激励法,让孩子明白意志可以弥补智力乃至身体上的缺陷。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认为是笨孩子,但他们有远远超过别的儿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对要研究的事物能达到入迷的状态。

  其次,父母要创设磨炼孩子意志的活动,刻意让孩子吃一点苦。如坚持晨跑,坚持学有一技之长等。父母还要辅导孩子制订学习、锻炼、生活的计划。一旦订下计划就要说到做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这一过程需要父母的监督。

  所以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力,父母首先得做好磨炼自己意志的思想预备。许多孩子在学一技之长时都会知难而退,孩子是否能坚持下去多半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坚持。

  最后,父母要有“舍得”心理。现在的孩子拈轻怕重、娇气的毛病,其实都是父母惯出来的。往往是孩子未喊累,父母已先舍不得;孩子尚未吃苦,父母已先心疼得恨不得自己替受。父母主动让孩子吃苦,那更是万万不可能。

  所以,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做父母的就要先放下“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宠爱心理,放手让孩子去拼搏摔打。

  第三,准确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中国的父母似乎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优点一样,也很少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去比其他孩子的优点。

  孩子在整日无休止的抱怨和批评中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表现认定。从而使孩子用少动手、少说话、少参与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短处,来保护自己,渐渐地就形成了内向、自卑、懦弱、主动性差、社会活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消极的自我表现,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使得孩子原本具有的一些优点逐渐缩小时,缺点则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教育绝不会是成功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赏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无论在学校、家里都欣赏自己,能自信地说:“我能行!”

  一个知识贫乏、技能低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必然被“小看”,导致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孩子处于这样的境地不依靠外力将难以自然地发展,如此心境的孩子是无法自立的。因此,父母要使孩子获得同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与人交往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父母可以选择孩子爱好的科目进行重点辅导,使孩子在这些方面钻得深些,学得广些,成为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体验荣誉、增强自信。父母还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孩子拥有自以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赞赏。

  父母一定要懂得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因材施教,严格管教孩子,才是真爱孩子,才是正确地管教孩子!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孩子  管教  父母  家庭教育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