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好人格是化出来的》 > 正文
中国的很多妇女,在她们身上都闪耀着优秀母亲的品质:慈爱、善良、开放、开朗、勤劳、智慧……
1948年,我出生在临泉县黄岭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那儿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常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的农耕文化,使我从小就接受了勤劳纯朴的教育。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我的母亲!
要说评选杰出母亲,我觉得我的母亲是最够格的。她身上闪耀着中国优秀母亲的很多品质,如慈爱、善良、开朗、勤劳、智慧等。我小的时候,母亲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也最敬重她老人家。听说她聪明好学,很小就学会了认字,十分招人喜爱,于是,外公就想方设法送她去上学。
母亲与父亲成家后,她的宽容、贤惠赢得了全村人的称道和好评。不论是兄弟姐妹,还是乡亲乡邻,谁家有困难,她都热心相助。记得我三叔家出了事后,她便把三叔的女儿接到自己身边,像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我二姑姑家有五个孩子,四男一女,当时住在农村,生活特别困难。那年,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她家要先建房子,按照当地的规矩,这要请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帮忙。到房子竣工那天,再请他们吃一顿饭,哪怕是最简单的也行。
这件事可愁坏了姑姑,面对家徒四壁的窘境,她实在拿不出东西来招待乡邻。无奈之下,姑姑回到娘家求援。
她到了几个哥哥家,哥哥嫂嫂都说没有钱(当时农村穷得很,确实也没有钱)。姑姑又泪涟涟地来到我家,当时我父亲不在家,母亲便留住了姑姑,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忙想办法。母亲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帮姑姑借钱,最终借到了5元钱。当母亲把钱放到姑姑的手里时,我分明地看到,姑姑的手抖得很厉害。
我母亲又找来一个干净的瓶子,把家里仅有的两斤棉籽油拿出来,倒出一斤多,装好放进姑姑的篮子里,并嘱咐说:“带上吧,回去用它炒菜,锅里总算是有点油了。”
姑姑再也忍不住了,抱着我的母亲放声哭起来,两个人相互抱着、安慰着……
现在想想,母亲是非常了不起的,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抚慰了另一颗即将变冷的心。当时,母亲完全可以找个理由,不用替姑姑分忧,也不用给自己找麻烦,可是,如果那样做了,姑姑将如何从娘家迈出步子,走出村庄呀。
看着姑姑伤心的样子,我暗暗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要有出息,要挣很多钱,送给姑姑,送给母亲,让她们不再为钱发愁!
说到教育,我的母亲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她教育子女,态度好,有方法,凡是让子女去做的,她自己会先做到。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细心观察我的习性,并教我认字。到了上学的年龄,又送我去读书。
当时解放不久,农村学习条件十分简陋,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来照顾我的学习。冬天里,天寒地冻,她便把平时积蓄的柴草秣放到一个泥盆里,点着闷上,用暗火为我取暖;夏天,她就从井里挑来凉水,把毛巾浸湿,搭在我的头上降温。
1964年,16岁的我以全县数学第一的成绩,从乡下中学考入阜阳地区最好的中学——阜阳一中。进入阜阳一中后,我更发奋苦读,很快就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同学不去上课,开始造反。我觉得不上课总是不对劲儿,于是,就自己藏起来偷偷地学习,结果被人扣上了“消极派”的帽子。一气之下,我离开了学校,回到乡下避开武斗的风雨。
1968年,我正式毕业离校,身份却只是一名回乡知识青年。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