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写出内心真正的东西

http://www.sina.com.cn    《好妈妈教出好作文》 

  好多年前和何力平老师谈到他的雕塑创作,他说,他从不把没有完成的东西给别人看。别人东说一句西说一句,会扰乱自己的思路。

  确实,创作就是自己的东西,管它好不好,首先是自己的,离开这一点就不是创作了。

  那时我还是文学青年,没有发过多少作品,更没有进过什么圈子,对自己很不自信,难免把一些作品拿去请教人。事实证明,确实如何老师所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见倒是听了一肚子,但真正修改的时候,还是得自己思考,别人的意见很难用得上。

  创作如要请教别人,常常就会走入这样的误区:要么完全跟着别人走,要么根本就写不下去了。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你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别人却不一定能够理解。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别人看你的作品,也是他的角度、他的眼光、他的逻辑。而他的逻辑和你的逻辑有可能并不和谐,不和谐的声音听多了,很可能搞乱你的逻辑,让你无所适从。

  小孩子写作文就是这样。倘若有家长在一边可以倚靠,要么成了家长的口授,要么他就根本一句也写不了。因为他的文字无法按自己的思维流淌。

  写作文首先要敢写,我手写我心。这说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孩子会有很多疑惑,能这样写吗?如果完全是自己的,势必和别人不一样。从众心理的根源在于没有自信:跟着大家走,即使错了,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就算不够优秀,也不会显得太笨。

  不敢让自己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不敢独立承担所有的后果(好的或者不好的),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为什么缺乏自信呢?评价体系决定的。我们欣赏的,总是那些说套话的作文,孩子们自然就会形成说套话的习惯,自然就会认为那种人人会说的话,才是他该说的。而真正发自内心的话,也许并不成熟,甚至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你只要否定他一次,他就永远记住了,这样的话是说不得的。

  我们要真正让孩子写好作文,就一定要有宽容之心,允许孩子说不该说的话、说出格的话,在真诚流露的语言中去寻找闪光的珍珠。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现在一些孩子写作文会冒出网络用语,或者动画片、漫画、游戏里的用语,老师们很反感,有人甚至提出封杀——在考试中如果出现这样的用语,一律扣分。其实,语言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只要能够准确表达,起到交流的作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看,真正有价值的写作,还是要像何老师当年说的一样,排除干扰,写出内心真正的东西,那才是你自己的。

  附:鲁鲁的作文   

  进入初中,我不再依赖父母

  进入初中已有快半年了,在初中生活中,我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我不再依赖父母了。

  刚进入初中时,我对不依赖父母的理解是自己在寄宿制的学校里,父母都不在身边,就算是想依赖,也依赖不了。

  记得刚开学没多久,有一次,我睡完午觉起床,发现床单上有一些血渍,原来是手破了流血弄到床单上的,没办法,在学校里又没人能帮你,只能自己解决。于是我一边抱怨自己倒霉,一边拿出备用的床单,花了20分钟时间,终于把床单铺好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宿舍里已空无一人,去看了看别的宿舍,也没有人,我狂奔到教室,上课已经10分钟了,老师让我罚站。

  下课后,我不停地抱怨自己今天多么的倒霉,多么的背,还时不时地说一句要是爸妈在多好啊,两三分钟就搞掂,也不至于被老师罚站。现在想起当时的举动,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愚蠢了,明明是自己做出的事,自己做出的选择,所有的决定都是自己做出的,那为什么还要抱怨呢?

  现在对不依赖父母的理解是,既然自己在学校里生活,要培养的就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如果还什么事都想着如果父母在会怎么样,那么这场游戏就没有意思了。

  在上上周三,我发了一次烧,早上一起床就感觉头疼,之后去洗了一把脸,感觉稍微好了点,但是还是有些头疼。上午上课时一直想睡觉,但还是艰难地熬过去了。午饭后,回到宿舍,上床没过五分钟就睡着了,一直睡到打起床铃,起床后感觉精神好多了,头疼也没有了。后来想起,才觉得自己是没有靠别人,只是自己吃了一包感冒清热颗粒,和自己身体的调节,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要比打电话回家,再去医院折腾一大圈好。这一次我也是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困难,但是与前一次不同,我感觉很快乐。

  为什么两次都是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而前后的心情却不一样?第一次是抱怨,而第二次是快乐?我认为应该是你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以及态度。

  就像我之前说的,人生好比就是一场游戏,你可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合作,但是所有的成功都应该是经过你自己的手创制出来的,这好比就是游戏中一条最重要的规则,如果你是通过违反规则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游戏还有什么意义?胜了也不会高兴!

  2008-12-21

  (初中一年级)

  虽然从写作的角度看,最后一段结论与前面两个事例之间契合得不是很好,原因在于他还没有将这两件事想透。但就思想的角度看,我非常欣慰儿子能作这样的思考。这里面其实是一波三折的,可以看出,他的思考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试图穿透事物的表面,寻找它内在的意义。这种深究的精神非常可贵。而且他也确实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使得文章跳出了“记流水账”的毛病,耐人寻味。

  至于文章的不足,在语言上不够精练准确,这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难以避免的,所以我不苛求。等他将来积淀多了,自然会有提高。而在思想提炼上的欠缺,也就是结论还不够清晰有力,结论和事例之间还没有达到天衣无缝,这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修养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文的时间仓促,来不及深入思考。所以,我提醒他,这两个例子是很好的素材,希望有时间再多想想,看能不能得出更好的结论。

  也许在以后的某次闲聊当中,我们还会再聊到这篇作文,或许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也许我们再也不会提及,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旧的东西总是会不断被抛弃。但存在过的都会留下印记,即使永远不再写它,曾经有过的思考,也会像一滴水,不管在大海里它是多么渺小无痕,也是大海的一部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