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岁是幼儿第一个逆反期

  家里突然有个喜欢与你对着干的小人儿——三岁左右的小不点儿,挺着小胸脯,既倔强又骄傲地捍卫着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其实,就像人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不同阶段。面对孩子人生初始的“叛逆”举动,你准备好了吗?

  解读“反抗期”

  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为什么两三岁孩子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两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比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所以,做家长的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

  宝贝表现一 老和家长对着干

  我的女儿3岁。她从不肯做我让她做的任何事,她常常顶嘴,没有礼貌,而且以违反我的意志为乐。

  从孩子第一次对你说“不”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经意之间已经走入了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时期——逆反期。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非常不愿意别人再来干涉自己。

  孩子这种逆反的心理通常会在3岁左右达到顶点。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里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我”,或者“我要……”事事都想占据主动权。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可能会改变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上,比如上幼儿园,家长一定要做好迎接反对和挑战的心理准备。

  家长怎么来帮助他:

  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为你的孩子提供“自己当家做主”的机会。比如早晨起来穿什么衣服,早餐吃蛋糕还是炒饭……当孩子表现合作的时候,你一定要夸奖他。同时,对于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合适,一定要划出清楚的界限。

  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固执,你就要帮助他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他是因为感觉受到强迫或者遭到挫折才变得如此固执己见。有的时候,对过分倔强的孩子你也需要给他点小小的惩戒,批评或者剥夺他的某项权利(比如取消下午的冰激凌)都是不错的办法。

  或者就使用相反的心理战术,似乎很奏效。不妨说:“好吧!让我来帮你做这件事吧!”孩子常常会用带着独立性的着急心情插嘴说:“不!我自己可以去做。”结果他去做了。

  题外话:

  如果你的孩子一向都很合作,但突然变得不听话,那么一定是他的情绪出了什么问题:比如家里出现的某种变化,或者是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问题。一旦问题解决了,一切都将重新恢复平静。

  还有一些情况需要你特别注意并且要想办法来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不仅是对你,而且对包括保姆和其他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表现出逆反;会突然地大发脾气等等。

  宝贝表现二 喜欢出拳的小斗士

  我的儿子刚满3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斗士。去公园玩的时候,他喜欢把所有挡在他前面的小朋友推到一边。如果有人胆敢惹他,他甚至会打人。

  好斗是孩子们性情的一种,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好斗的孩子往往会将这种性格表现在整个童年时代。男孩通常都会比女孩更容易诉诸武力 (这点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好斗也有可能是短期行为——孩子们生气、害怕或者悲伤,搬了新家,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不会用语言和别人沟通……都有可能导致小小的暴力行为。而这种情况通常在孩子不好的情绪得以缓解之后也就消失了。

  家长怎么来帮助他:

  对于普通的“暴力行为”,你只要清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以及你希望他怎么做就可以了。同时你如果为了让孩子印象深刻,也可以来点小小的处罚,比如取消了午睡后的动画片。

  如果孩子打人,在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坏情绪导致你的孩子做出这种暴力行为的同时,也问问他是否想过被打的那个孩子的感受:“你知道被你推开的那个小姑娘为什么哭吗?”“如果你有礼貌地请她让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除了引导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是个好办法,这将最终帮助你改善孩子的行为。

  题外话:

  平时家长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必须要孩子顺从家长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部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能学习到遇事如何和别人商量,就不会轻易拿“拳头”说话了。

  宝贝表现三 无法“坐得住”

  我3岁的儿子似乎永远都坐不住——无论是在幼儿园,在电影院,甚至是在饭桌旁。

  想让这一时期的孩子“坐得住”,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活跃、精力旺盛、几乎没有一刻闲得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是成长发育的必须。因为孩子们需要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也需要学习如何能够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运用自如”,所以,他会将家长的话当成耳旁风——用行动来反抗。这种活跃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2岁到3岁之间。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他们渐渐地也就不会那么烦躁不安了,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

  家长怎么来帮助他:

  良好的行为管理是关键。家长需要为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发泄的出口。比如每天抽时间带他去室外玩,或者周末来一次短途旅行。同时,尽量避免带他去人群拥挤嘈杂的地方,以免给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要带孩子去需要保持安静的地方(比如电影院和图书馆),要尽量缩短在那里停留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尤其是要固定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最后一条——作为父母,你必须要习惯孩子的这种“活跃”。

  题外话:

  对于总是精力旺盛的孩子,要分清楚有些事是孩子必须做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爸爸妈妈最好不要给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执行。有些事是孩子可做可不做的,而且又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那就干脆不要求。

  孩子正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爸爸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征求意见,给孩子留思考时间,或让他玩完,或许诺他做完事再玩,让他能够逐步接受。爸爸妈妈切不可先强制压服,引起孩子大哭大闹,然后又让步依顺,不然会养成孩不服从成人要求的习惯。

  宝贝表现四 我有我的主意,你们别唠叨

  “我自己知道吃,妈妈你别给我夹菜!”

  对于爸爸妈妈,孩子的要求更严格,而且会经常性地提要求。“爸爸,你坐到小凳子上,好吧”,“妈妈,我抱丁丁,你抱拉拉吧”,“你们不要看电视了”,“我今天不吃饺子,要吃面条”……声音是奶味尚存的,语气是温柔的,态度是坚决的,爸爸妈妈不解释清楚理由是不能推辞的。

  小人儿有自己的主意,没得到她的许可,要想给她指点指点洗澡流程、穿衣技巧、游泳动作,一概遭到拒绝,她会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不要说了!”要不就直接用手指头堵住耳朵眼,乐呵呵地看着家长。

  家长怎么来帮助他:

  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发生顶牛现象。

  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上号时再去帮他;要洗衣服,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想扫地,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当然,父母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给他理理袖子、系系鞋带、扒掉垃圾等。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欢乐,这样孩子就不会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

  题外话:

  孩子经过这一阶段的独立行为的尝试,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后就又蛰伏父母身边积攒独立能力,所以父母的心态不应该是恐惧,而应该是期待。等到了青春期——或者称为彻底独立期,会再闹一次独立革命,这次,可就羽翼丰满放单飞了。

  本报综合整理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幼儿  逆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