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常常抓着已经用得很脏很旧的东西或玩具不放,如果家长把这些东西从孩子手中拿过来,孩子就会大吵大闹。家长有没有为这样的情况而着急、生气过呢?儿童的恋物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家长不必过度担心,但也不能轻视。
案例 戒掉小花被,还有维尼熊
同事阿凡说起他两岁多的儿子有“ 恋物癖”,成天拿着一只已经摔裂了口的密胺杯子,睡觉的时候也要抱着它……麻烦的是:这只杯子里面还必须得盛上一点儿水,所以经常把地板家具被褥搞湿。
孩子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乐乐也恋物,曾经的小花被、小熊,到现在的巧虎。
2006年,小花被和乐乐如影随形;有一次,被子遗忘在出租车上,我还打电话到出租车公司找寻,幸好师傅及时找到送还(为此另付了10元车费);后来,为了清洗方便,我们悄悄地把它裁成了四块……2007年初,全家人齐努力,乐乐戒掉了小花被;但小熊维尼又取而代之。
2007年冬,小熊被主人遗失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我们找了几天;那几个晚上,乐乐总是在睡梦中哭醒,找小熊……之后,幼儿园老师送的“小熊2号”上任不久,又被小主人遗失在出游的路上;再之后,巧虎手偶上岗,直到现在……
分析 孩子恋物不是病态
简单地说,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为什么宝宝会迷恋这些物品呢?因为它们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变成黑夜、宝宝想睡又怕失去知觉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某些物品对宝宝来说就非常重要。
那么,都是什么样的物品最容易让宝宝迷恋呢?大部分是柔软的物体,是可以让孩子拥抱、享有绝对操控权的物品,比如他们经常玩的绒布玩具、经常用的杯子、经常盖的小毛毯等。
孩子恋物只是一种心理需求的体现,并不是病态,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此不闻不问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孩子相处时间较短的父母来说,更需要进行一些情感投入。
最容易让宝宝依恋的物品:
1.乳房、奶瓶;
2.指头、玩具或拳头;
3.毛毯;
4.柔软物品;
5.照顾者的身体
对策 纠正恋物,家长要做八件事
那些对安全物过于依恋的孩子,比如小毛巾不许洗,谁也不能碰,可能严重缺乏安全感,也需要心理干预。
父母可以做的 8件事 :
1.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
2.睡觉时爸爸或妈妈陪伴孩子并给他讲故事,或在孩子的卧室里点一盏小灯,减少孩子一个人独睡的恐惧。
3.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4.睡觉前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获得平静以及心灵的安抚。
5.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
6.避免硬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
7.多准备几个迁移物,如两三个小枕头、几个相似的毛绒玩具,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情有独钟”。
8.丰富孩子玩耍的对象,扩展孩子的视野,诱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