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家长为子女能够进入名幼儿园而斥巨资抢购都市里的学区房时,当无数父母为孩子能够踏进优质园而彻夜排队时,当各类媒体纷纷报道多少个家庭为孩子没能接受到一流的幼儿教育而愤愤不平时……有谁注意过这样一些情形:在都市大大小小的菜市场里,那些经年累月伴随着忙碌打拼的农民工父母的学龄前孩童:婴儿时,他们在货架上欢呼雀跃;到了该入幼儿园的年龄了,他们仍然在市场里嬉戏穿梭。只有当困了、累了,蜷缩在市场里的蔬菜筐旁,他们安静的样子多少能够引发路人感情的落寞和疏离。
残酷的数据
来自北京市政协的一项调研显示:截至2009年底,从人口家庭化迁徙上升趋向、及近3年北京市新生儿中非户籍人口占51%的情况可以推测,流动的学龄前儿童数量不仅多过具有北京户籍的儿童数量,也大大超过学龄阶段的流动儿童。仍以北京市为例,另一项调查表明,在北京,收费低、没有正式注册、俗称“山寨园”的幼儿园已经达到1298所,总数量超过全市正式注册的1266所幼儿园。不能否认,适应低端市场需求的“山寨园”已占据了北京市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
中华女子学院的一项调研,选取了128位在京生活的3-6岁流动幼儿父母。他们中89.8%来自农村,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和小学,但他们大都希望子女能进入质量好的公办园。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中仅1人的孩子进入了公办园,有77人明确表示进不起公办园。究其原因,除学费贵外,没有北京户口、家庭居住地附近没有公办园、需要房产证及各种证明等不一而足。
很显然,就在城市户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凸显是同时,就在城市居民要求更多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强烈呼声背后,另一个巨大的群体——流动儿童的入园需求却在不经意间被社会和有关部门忽略了。
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焱教授曾强调: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于处境不利的家庭及其子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补偿作用。越是处境不利的家庭及其子女,越需要学前教育,因为他们从社会提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受益最大。
现实的背景
面对解决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社会上曾经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及态度。中华女子学院的相关调查表明,一部分人认为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是重要贡献者,所以从情感的角度,应该接纳他们并为其提供服务,解决其子女入托难等问题。另外一个观念是,如果城市能够把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好了,是否会造成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挤占城市里现有的教育、卫生等资源,甚至会带来犯罪等社会乱象。
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处宋文珍处长告诉记者,她们从2001年开始关注流动儿童的就学、卫生保健,以及其他权利的保护问题。她发现在当时的各级各类文件中,流动人口是被进行专项治理的对象,这在当时的许多国家级的文件里也不难看到。换句话说,各级政府和机构对流动人口和儿童基本上秉持的是治理的态度和管理的办法。根本没有意识到城市在希冀流动人口为自己留下各种服务的同时,却为他们及其子女提供了一个相当歧视的生存空间。因此也根本谈不到为流动人口的子女在接受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提供公平的、接纳性的服务和环境。
记者也了解到,各国近年来出台的学前教育的国家政策,都把优先向处境不利的家庭及其子女提供不同程度的免费学前教育的国家政策、公共服务作为重要的制度设计。在我国,农民工家庭和子女无疑属于处境不利的群体,需要社会和政府给予充分的关注,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必要的公共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解除看护和教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更可以为农民工子女今后在入学、社会融入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接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第三种力量的突起
为了满足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近年来在一些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抑或是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出现了专门接收流动儿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即所谓的“山寨幼儿园”,人称教育的“第三种力量”。在北京周边地区出现的“山寨园”,行业整体的月收费水平通常在200元到400元(包括伙食费)之间,基本符合农民工群体的承受能力。低成本办园,物质条件一般比较简陋,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在北京昌平区的一些一个月收费仅仅200元的“山寨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午时分,不少奶奶辈的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用餐,她们说这样每月可少交100元。据报道,在甘肃和宁夏也出现了每月收费仅为40元的简易园,为农村孩子提供基本的“粗茶淡饭”式的学前教育。
“山寨园”的出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最起码的学前教育,满足了他们的基本托幼需求。如针对农民工家长从事商贩、清洁等职业工作时间的差异,山寨园的开园时间通常是周一至周六,有的周日也开园,平时早六点半孩子就可以入园,一旦孩子晚离园,“山寨园”通常也不另收费。
之所以被称之为“第三种力量”,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学前教育研究所张燕教授日前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上向与会者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家的公办教育和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教育之外,“山寨园”实际上是有别于前两者。尽管目前相关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并不宽松,但在政府办学和市场办学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在维护社会教育公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张燕强调,来自社会底层,自发形成的学前教育作为“第三种力量”,为流动儿童提供了最基本的学前教育,他们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制衡目前社会上教育的功利化、权贵化的现状,实现教育公平不无启示作用。
还学前流动儿童受教育尊严
在北京,有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每天早上带上手绢、水瓶来到自己的快乐家园:“四环游戏小组”。活动结束后再回到父母所在的市场摊位上或是家里。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个物质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封闭的围墙,大门敞开、拥有无限欢乐的小天地。“四环游戏小组”是由张燕教授等北师大学前教育的师生创办的一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义务教育的幼儿园。学生志愿者负责教学,家长们轮流当校长和保安。成立6年,400多名孩子从这里“毕业”。家长赵亮明逢人便说,“在这里不仅让孩子懂了规矩,还教会我们怎么带孩子”。
据了解,类似在北京农贸市场中偶然诞生的“四环游戏小组”这种不同于现有体制内幼儿园的非正规教育模式,目前正在流动人口聚居的北京市石景山刘娘府社区和海淀肖家河等地进行项目推广。
尽管绝大多数“山寨园”存在办园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安全防护差,保健措施不能落实到位;缺乏合格师资和专业人员,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等问题。但是“山寨园”因其具有因地制宜、入园方便、收费低廉、提供针对性服务等优势,至少给流动的学前儿童一个快乐成长的天地,满足了农民工子女入园的基本需求。“我们不应该简单按照城市正规公办园的标准要求它、限定它,甚至取缔它,我们需要创新机制,引导、培育、支持这支城市中的重要托幼服务力量。”张燕教授说。
中华女子学院曾参与过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调研的老师们也提出,政府应加强对这类幼儿园的规范和扶持,可通过奖励和生存补助的形式,改善其办园条件和提高师资质量,从而改善现有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困境。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王练副教授认为,“流动儿童已逐渐成为城市中越来越庞大的特殊人群,他们面临着的受教育难等问题,它不仅事关家庭的利益和未来,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劳动力的素质水平问题。”
记者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应该是包办一切的全能政府,民间力量的兴起预示着社会发展的希望。该是为山寨园正名、认识平民教育存在重要社会价值,因势利导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