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明”≠大智慧
不知从何时起,孩子开始学会耍“小聪明”了。为了多看一会电视,洗刷时故意磨磨蹭蹭;为了“骗”爸爸给他多吃一块冰激凌,说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吃两块;为了不去幼儿园,就假装生病,说自己肚子疼?孩子的这些小聪明,常常让父母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同时又忧心忡忡,既担心“揭穿阴谋”会让孩子“难堪”,又怕听之任之会让孩子变得“不诚实”。
孩子常耍的4种类型的“小聪明”
◆ 钻空子型
洋洋主要由妈妈带着,爸爸工作比较忙。可是最近妈妈要去出差,不得不让爸爸单独在家带洋洋。洋洋很喜欢吃冰激凌,这天洋洋吃完了一个冰激凌,还想吃,就告诉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吃两个。”晚上爸爸让洋洋早点刷牙睡觉,洋洋又有理由了:“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看完两集《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觉。”于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电视了。9点了,妈妈打电话来问洋洋睡着了吗?爸爸说洋洋在看电视,妈妈很惊讶,洋洋平时8点就睡觉了。
案例分析: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钻爸爸或妈妈的“空子”。如果爸爸妈妈不仔细分析,往往会中了孩子的计。案例中,如果洋洋的爸爸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让孩子按时睡觉,孩子就会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了,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由于家长本身对孩子溺爱、娇惯,对孩子的错误包庇、袒护,往往会强化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对这种类型的小聪明,家长需要反思夫妻之间教育态度是否一致,是否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从而给孩子可乘之机,让孩子钻了空子。
◆逃避惩罚型
爸爸最近给强强买了一个能发声和发光的玩具飞机,强强很喜欢,恨不得上幼儿园都带着去,平时家里来了小朋友都不舍得拿出来让小伙伴看看。可是,最近两天,强强有点闷闷不乐,也不拿玩具飞机玩了。妈妈问:“强强你的玩具飞机呢?怎么不玩了呢?”强强说:“送给邻居家的小弟弟了。”过了几天,妈妈在收拾房间时,在沙发下发现了玩坏的玩具飞机。妈妈很生气,孩子不但把刚买的玩具飞机弄坏了,而且还撒谎。
案例分析:虽然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尔还会犯错。孩子因害怕自己的错误行为被成人惩罚往往会耍一下“小聪明”,以此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逃避惩罚。面对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大人不必马上揭穿、急于纠正,而应当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偷懒型
妈妈看到明明把玩具撒了一地,让明明在吃饭之前把玩具收拾好,并告诉明明:“不收拾好玩具,中午就不许吃饭。”过了一会,妈妈看到明明屋子里很干净,散落一地的玩具不见了,书包、衣服都不见了。妈妈走过来偷偷一看,原来明明根本没收拾,而是把所有的玩具和衣服之类的都塞到柜子里了,玩具杂七杂八地堆在柜子里。
案例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耍一些这种类型的小聪明,如偷偷少练两遍琴,故意把字写的大大的,认为这样就可以少写点,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瞒过父母,获得一时的轻松。当孩子出现这种小聪明时,父母不要给予孩子批评或指责,而是诚恳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但不聪明而且会害了自己。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也可以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方法(比如怎么样收拾等)。总之,父母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孩子就没有理由推托自己该做的事。
◆满足需求型
婷婷这几天总说她在幼儿园里睡觉是表现最好的,老师每天都夸她。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觉得女儿在幼儿园向来不喜欢睡午觉,最近怎么一下子变化这么大呢?这天,妈妈去幼儿园接婷婷回家。老师告诉婷婷的妈妈,说婷婷平时的表现还不错,就是中午睡觉的时候不好,老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
案例分析:有时孩子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型的小聪明”。案例中,婷婷想用“午睡好”来证明自己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好,说明婷婷很想做一个好孩子,其出发点是正确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面对孩子的“小聪明”,父母应该如何做?
A 千万不要这样做:
◆把孩子的小聪明等同于撒谎行为,认为孩子道德品质有问题。
◆把孩子的小聪明等同于偷奸耍滑,给予孩子严厉的批评和指责。
◆把孩子的小聪明等同于聪明、智慧,给孩子表扬和鼓励,从而强化孩子的行为。
◆把孩子的小聪明当成好玩的事情,一笑了之,放任继续。
B 应该这样做:
首先,正确看待孩子的小聪明行为。孩子的小聪明不外乎以上几种,其实孩子的这些小聪明不见得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但也不意味着孩子性格顽劣。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将这种“小聪明”引导成大智慧。
其次,区别对待孩子不同类型的“小聪明”。孩子不同类型的小聪明,在背后有其不同的行为动机,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对待孩子“小聪明”的问题上要区别对待,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如对于钻空子型的小聪明,父母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要尽可能地教育一致,莫让孩子钻空子;对于偷懒型的小聪明,父母要告诉孩子其实这样做并不聪明,害人害己;对于逃避惩罚型的小聪明,父母要正面指出他的错误行为,成人要耐心教育、循循善诱,可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孩子了解撒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并鼓励他帮助他改正;对于孩子愿望满足型的小聪明,父母要学会精心呵护,且莫等同于孩子撒谎或不良行为,父母可亲切地指出与事实相违的地方,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与现实分开,切不可粗暴地训斥,也不要归结为道德问题。
Tips: 日常生活中,建议父母这样做
1.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孩子会耍“小聪明”,是父母要求太严格,还是要求太松,或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让孩子有钻空子的机会。
3.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因为过分的限制和严格,容易导致孩子以“小聪明”来欺骗父母。
4.建立必要的规则,让孩子学会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玩具坏了要告诉爸爸,让爸爸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