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怎样配合超越学校

http://www.sina.com.cn    《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怎样配合学校、超越学校

  指导孩子选择了学校之后, 家长不能就此把孩子的教育彻底交给学校,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教育,努力配合学校教育, 还要努力超越学校教育。

  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模式之下,真正让我们完全放心、 完全遵循教育规律、 努力对孩子一生负责、 对每个孩子负责的学校很少。其次, 即使孩子有幸进入这样的学校, 学校仍然不能完成对孩子的全部教育,有许多教育上的事必须由家庭来完成。

  家长关注学校教育, 先要努力做到:了解该学校教育是不是按教育规律办学, 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为孩子一生负责, 还是只顾考试; 是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注重帮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 行为习惯,还是搞题海战术; 等等。

  学校如果按教育规律办学, 家长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如果学校教育方法落后,违背教育规律, 家长就要帮孩子超越学校教育, 不要让不合格的学校和老师害了孩子。要通过孩子了解学校教育方方面面的情况, 和孩子一起分析, 仅凭孩子的能力、 经验和智慧,这方面往往很难做好, 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共同思考并研究对策。

  如果遇到老师的不当做法, 家长又该怎么办?这里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一味忍着, 听之任之, 无所作为, 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另一个极端是不仔细研究分析, 就贸然找老师、 找校长、 指责老师。这样的行为有很大的风险,运气好,碰到讲理的老师和学校还好。碰到小人, 那就很要命。无论你是对是错, 老师都可能迁怒于孩子, 孩子会成为你不明智做法的牺牲品。因此, 孩子在学校碰到问题, 最好的做法不是不管不问,也不是鲁莽行事, 而是应该讲方法, 妥善解决。

  这就像如果我们发现有病, 怎么去治好病?不是一下子就拿起刀、 就用药,而是应该先了解病情,确诊之后再考虑对症治疗。碰到问题, 应和孩子沟通、 了解、 讨论, 让孩子学会分析问题, 自己解决。当然, 家长也不要偏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试图把很复杂的东西进行简单化处理。

  家长了解情况, 不仅从自己孩子那里了解, 也要从其他学生和家长那里了解, 使所了解的情况尽量真实、 全面, 再与自己的孩子充分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相对一致的结论, 再巧妙地传递给老师, 以和老师商讨的形式委婉提出。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而且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我的女儿从美国回到中国, 在新东方扬州学校读过一年书。其间, 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 我太太总是小心翼翼, 在肯定老师的基础上,再与老师讨论如何一起解决问题。家长与学校及老师打交道, 应该小心谨慎。这是中国的国情, 也是做人的技巧, 是对他人的尊重、 对孩子的保护。

  配合学校教育, 还要注意不要“5+2=0”(学生在学校周一至周五, 这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周六、周日这两天在家所受到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也就是不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对学校教育中好的东西, 家庭一定要积极配合, 保持发扬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好东西。例如,爱劳动、 讲礼貌、 关心他人等等。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做到了这些, 回到家中家长反而对他放松要求, 使他好的东西得而复失,那就非常可惜。

  家长还一定要明白: 无论怎样, 学校教育都不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再好,依然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 家庭教育仍然大有可为。学校教育不好,也不要抱怨学校, 而是更要自己努力超越环境。孩子的学习要努力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从“他律”到“自律”, 家长努力帮助孩子达到了“我要学”和“自律”的境界,在什么样的学校就不是很重要了, 孩子一样能够自己前行。

  在同样的学校, 为什么学生的表现差异很大?关键仍然在家庭教育。从学习内容上看, 孩子的成长, 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东西要自己去学习,这种自己学,很大程度上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师生比例上看, 学校教育常常是1 比40(甚至更多), 家庭教育是2 比1。在教育的很多方面,学校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例如, 讲孝敬, 学校只能讲, 家里才能实践。再例如, 敞开地讨论问题, 学校里的老师很难和每个孩子敞开讨论, 家长却可以和孩子充分讨论,这种讨论所激发的思考, 对孩子尤为重要。

  无论孩子上了什么学校, 家长都要密切关注孩子, 他在学校做什么, 学了什么, 交了什么朋友, 读了什么书, 等等, 都要留意。孩子回到家里,父母更应该和孩子多沟通, 多在一起活动、 劳动、 讨论, 带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 使对孩子的教育达到最佳化。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