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 > 正文
尊重孩子,不是说对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对错误的行为不批评,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有的时候幽默的批评更容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建立自信获得成长的力量。不当的批评则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在家里,家长可以掌握分寸,尽量避免不当批评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如果小朋友在幼儿园或是学校里遇到老师的不当批评,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我们学校有一名非常优秀的思维训练老师,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海皮”姐姐。这周一上班就看到她情绪有些低落,原来是刚刚拿到了考研成绩,总分350,超过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是英语48分,没达到单科及格线,于是折羽而归。
大家都为她惋惜,劝她来年再战。但是她在沉默之后突然爆发,在办公室里疾呼一句:“我恨死初中的英语老师了。”
同事们听了都感觉一头雾水。
“是啊,我上初中的时候其它学科成绩平平,但是我只对英语感兴趣,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98分。结果我们那个老师说我一定是抄的,说我根本不可能考这么高,还告诉了我爸。我爸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把我打了一顿。”Happy大吐苦水。
“从此以后你就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立志要争一口气了?”同事Lisa问道。
“当然不是了。我恨死那个英语老师了,心想你说我学不好,我就学不好了,从此上英语课我就看小说,玩,就是不好好学,结果可想而知,我英语遭透了。”Happy老师满腹感慨,“老师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不是一时一刻的影响,是一辈子。我要不是英语拉了后腿。我现在博士肯定都学下来了。”
这就是老师过于主观的不当批评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实例。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会很为难,一方面如果直接跟老师交游流,指出老师的不妥,在老师眼中无疑是“护赎”的表现,也担心让老师因此会对孩子有所芥蒂,给孩子穿“小鞋”。同时如果过于维护孩子,也会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老师的信服,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但是如果一味地迎和老师的观点,又担心会伤害到孩子。
其实我们可以帮孩子分析,把矛盾冲突剖析给孩子,让他自己面对:“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事实上,老师之所以会“不当”批评,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总结。
“如果平时你很乖,很守纪律,老师就不会认为这件事是你做的。”
“如果你每门功课都很用功,考的成绩都很好,这次老师就不会觉得意外,觉得你是抄来的。”
老师通常是根据已知的情况凭经验做出判断,真实的情况也许他没有看到或者没有看全面,所以可以让孩子主动找老师沟通,向老师讲清楚事情的真相,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的沟通理解,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所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情的判断也不同,并不是老师真的错了,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理解这个道理。
遇到小小的误会、委屈,不是愤怒、伤心、隐忍而是要做到理解和顺受。
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也曾遇到过老师的误解与不当批评。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当他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时,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的板凳吗?”不料他小心地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诚恳地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好,可比前两个强一些。”老师深受感动,知道自己批评错了,还当众表扬了他。
其实这个小故事就是告诉孩子,你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呈现出来的作品,如果用大众的标准去判断,它不够完美,甚至是丑陋的、糟糕的。所以老师或者他人的评价虽然你不喜欢,不想接受,但是它并没有错。
因为角度不同,我们自己更容易跟自身,跟过去的程度去进行比较从而看到进步,而老师或者外界看到的则是与群体的横向比较。谁都没有错。明白了角度不同可能带来的评价差异,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和接受批评。如果能够让大家看到你为此所做的努力、自己与自己比较所取得的进步,那就更好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