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帮”孩子做到哪一步才恰当

http://www.sina.com.cn    《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 

  每年六七月,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忙的不亦乐乎。他们要么就是家有宝宝要入小学的,要么就是孩子要面临小升初或是参加中高考。

  进入学历教育阶段,每一次选择,比拼的不仅是孩子的智力,更是家长能量、人脉和钱包。

  早上一到办公室,就听到同事A说:“一个楼的,人家都进中关村三小了,我们怎么也得人大附小啊。忙了两个月好不容易托人批了条子,刚来电话让我下午去把赞助费交了,这才小学一年级,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同事B说,“怎么办,这就像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一关一关地过吧。我昨儿晚上就为了我儿子体育测试三十分的事情,忙到十二点。”

  “怎么回事?”同事们都饶有兴趣地打听着。

  同事B细细讲来,原来她儿子今年中考要考体育,因为身体比较胖估计跑步得不了满分本来心情就非常郁闷,吃晚饭的时候又接到同班同学一个电话,说是他们家里已经帮忙找了人,保证明天体育测试得满分。于是他儿子就开始闹情绪了,纠结于“凭什么同学能够找人得满分而我就不行。这样一来在体育上我就落后了几分,万一就因为这几分,到时候考重点中学提档就卡在这儿怎么办?”

  孩子情绪不好,爸爸妈妈立即慌了神。大晚上的翻开通讯录,过筛子似的开始联系,终于人托人的联系上了关键人物,说给个红包就搞定,保证体育测试三十分满分。孩子心满意足了,家长后边追着给人送钱去。

  我听了不由问道:“如果你们当家长的没有关系,体育这一项不能保证得满分。让孩子努力学习、好好复习,其它科目多考几分不就行了吗?这么执着实在有点儿较劲。”

  “这你就不明白了!”同事B说,“大考在即,不能影响孩子的心情。再说了,家里这不是有关系吗?有关系就得使劲帮孩子多争取点砝码。”

  对此实在是有些难以认同,但是同事B的观点在办公室里却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苦什么别苦孩子”这是家长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家长能做到的都会替孩子做到,清除障碍、制造机会、提供财力人脉支持,只要对孩子好。

  但是,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财力、人脉不可能无限发挥,总有力不能及的时候,那时孩子怎么办?

  又想到很多小朋友,小小年纪就讲吃讲穿,攀比之风尤胜。

  早上在学校门口看到玲玲,她跑过来兴冲冲地对我说:“李老师,你知道吗?泽惠家有大别墅,好漂亮的大别墅。我们昨天去她家玩了。”面上是一脸的羡慕,在她身后是神情略有些不自在的父母。

  昨天晚上在金鼎轩吃饭,听到邻桌小朋友和妈妈的雷人对话,妈妈说:“今天海参特价,78元一只。你要不要吃?”小朋友想了想,“我不吃特价的。上次在万龙洲吃那个198的还凑合。”妈妈问服务员,“有不特价的,大一点儿的吗?”

  服务员怔了怔,“这一批大小都差不多。”

  恐怕这样的客人,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老同学带着女儿芊芊来我家串门儿,吃饭时候问我:“阿姨,有喝的吗?”我说有啊:“有汤、有粥,你是要喝哪个?”孩子摇了摇头。

  我以为她口渴,刚要给她倒水,结果小姑娘用手指着放在墙角的一箱特伦苏说:“我只喝这个。”

  结果,这丫头从进门到离开一共喝了三瓶特伦苏,中间白水一口没喝。

  同学说:“她就这样,从来不喝水,只喝奶。不过小孩子多喝奶有好处,皮肤也好。”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她洗澡,还是用水的吧?”

  同学愣住了。

  现在家庭教育观念中,很多传统与美德全都丢弃了,我曾经开玩笑的说过,小孩子在学前什么都不用学,把《弟子规》背会搞懂就受用无穷了。可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往往是在国学班上把这些语句背的极为通顺,但却没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更谈不上身体力行了。

  《弟子规》“信”里有这样的话“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意思是说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这是极通俗的道理,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做的恰恰是与之相反。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最好的衣、食等物质条件,而孩子在做学问上,家长的态度反而宽宏豁达起来,“学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强求,大不了以后出国留学。中国的教育体育是挺摧残孩子的”;“孩子开心就成,我们也不求孩子在学业上一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却实在偏颇。孩子在成年之前,只有一项工作,就是学习。学生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储备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家长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学习,如果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好,都惰于精进、放任自己并敷衍了事,那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吃苦的精神又从何处来培养与体现呢?你能够想象这样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以后,独自面对竞争、挑战、困境,会如何的无措与胆怯?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与帮助要掌握一个恰当的尺度,宁少毋多,因为少一分则是给孩子更多的锻炼与成长机会,让孩子激发出更大的潜能与创造力;多一分则是限制和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与努力的机会,渐渐的,原本具备的能力与自我探索的愿望便弱化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