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校和家庭同时教育效果更好

http://www.sina.com.cn    《做最好的父母》 

  学校和家庭同时教育效果更好

  如果学校要求孩子观察牵牛花的特性和长势,并要求每个孩子在学校种植一株牵牛花。那么家长朋友,一定要在家里也种植一株牵牛花,并陪同您的孩子一起浇水、施肥,同孩子一起观察。

  任何需要在学校做的事情,如果能在家中同时进行,效果会达到2—3倍。

  日本的小学生每年必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玩谚语纸牌。

  所谓谚语纸牌,就是在牌的一面写上诸如“多嘴惹祸”,另一面写上“树大招风”这类谚语句子的纸牌。在图画纸的双面印刷或写上谚语,孩子们取下就可以玩了。

  孩子们在语文课以及综合学习的时间里不断地玩着这样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些谚语轻松地记在脑海里了。

  而后,我在早自习或者晚自习的时候,再一点一点地教他们这些句子的含义。这样一来,在我上课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孩子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了。当我说到“今天我要教大家的是‘好事不宜迟’”,话音刚落,就会有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说:

  “我知道!我知道!”

  “你好厉害哦!那么,来说说看。”

  “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事情一想到就要马上去做!”

  他说完后,孩子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回应:

  “哇!某某,你好厉害啊!”

  “你怎么会知道的?”

  “你们看,因为我有这个!妈妈给我买了这本谚语的书!”

  “哇!真不错哦!”

  这样的场景我每年都会看到。

  我还看到有的孩子带来的谚语书上画着四格漫画,看上去清晰明了,很容易读懂。书中一共有200条左右的谚语。据说这个孩子是在第一次玩纸牌的当天,就让他的父母给买了这本书。他非常投入地看这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也就自然地进入他的脑海。后来这个孩子逐渐成为了纸牌达人,在班级中的表现也十分出色。

  如果老师每天讲1句谚语,那么这本书就要花上200天才能够讲完,而如果自己阅读这本书,1天或2天就有可能读完整本。

  虽然在班级里也有关于谚语的书籍,但是大家要轮流看才行。而如果是自己的书,就可以想读就随时读了。

  由此可见,作为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已经在学校学习了谚语,在家中就没有再学习的必要了。

  谚语纸牌的制作方法

  在卡片的一面写上谚语的上句,另一面写上谚语的下句,像这样制作2组,其中的1组是父母在玩游戏时需要读的。而另1组则要翻到写着下句的一面并整理好,父母读出上句,就让孩子找出所对应的下句的纸牌。如:

  正面(上句):

  多嘴惹祸

  背面(下句);

  树大招风

  同样的还有:

  “徒劳”

  “无益”;

  “吃小亏”

  “占大便宜”;

  “事不”

  “过三”等。

  学校、家庭两方同时进行这种“乐学”教育,才能够使效果加倍,甚至达到三倍。这样的做法适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举例来说,1年级学习生活课,要让孩子种植牵牛花,这个时候,家中也一定要配合学校的学习,种植牵牛花。

  当然孩子在学校时也要每天给花浇水,时常在观察卡上画上画图或写下文字记录。同时在家里和学校都种植牵牛花的小孩,与没有同时种植的孩子相比,对于课程的热情和投入就要高出许多。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如果在家中同时种植,父母和孩子就有机会自然地谈论起有关牵牛花的话题,交流每一方所观察到的细节,父母还可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各种疑问。

  其次,不论是谁,对于频繁接触的事物都会保持兴趣。早上起来在家给牵牛花浇水,到了学校后又给花浇一次水,如此一来,孩子对于牵牛花的兴趣就会变为2倍。

  再次,比较家里和学校牵牛花的不同也会成为一种乐趣。

  有些细心的孩子能够察觉到家中的牵牛花与学校的牵牛花在长势上出现的细微差异。

  于是他们就会思考或者询问大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他就能够了解到日照程度和土壤状态等区别。

  比较实验是科学思考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如果再给孩子买些有关牵牛花的书籍,或是让他看相关的科学节目或光盘,对孩子来说将会是更好的学习上的刺激。

  了解到孩子要在学校学习有关牵牛花的知识,就好好地把握住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加以活用,我认为这样是最明智的做法。这样一来,等孩子再大一点,到了自然课学习植物的时候,这些经历就会在他的学习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实际上,在我所认识的家长当中,有不少人也正在尝试这类方法。

  虽然我只介绍了有关谚语纸牌和牵牛花的种植两项内容,却足以说明问题:任何需要在学校做的事情,如果能在家中同时进行,效果便会达到2倍甚至3倍。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