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积极的话,过分享的生活

  一个家里总要有人做先驱者,当他从慢三步变成快四步的时候,家人的步调也会受到他的影响,慢慢改变。

  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一个独特的家庭,都会受到生活在那个家里的长辈们的个人经验、习惯、意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样,随着孩子的成长,最终他也就继承了这个家庭的习惯、传统以及沟通模式。

  古人说得好,“利人莫大于教”,在一个人的个人成长史中给他最大帮助的除了教育还是教育——不是被教育者教育,而是被环境所教育——其思想、习惯、性格特点的形成与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分不开。特别是孩子,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更容易被周边的环境改变,他在家里所经历的、从家人那里接收到的,都可能在他心里种下一粒“种子”。

  我们还得明白一个事实,孩子未来一定会有远远超过父母所能想象到的许多经历,也许他会被生活中的美深深地感动,也许他会被人生中的不幸深深地伤害。可是不管怎样,他总得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

  那么,想孩子的人生不走弯路、多接受积极正面的影响,我们可以怎么做?

  就 16 年来当老师实践精英教育后接触并观察数万个家庭的案例,以及对我们家孩子 13 年成长阶段的规律总结,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个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说积极的话,过分享的生活,即用正面的方式及时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体悟。

  一个家里总要有人做“先驱者”,当他从慢三步变到快四步的时候,家人的步调也会受到他的影响慢慢改变。举例来说,在我们家的旅游传统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就是我和孩子都养成了写旅游心得,然后分享给家人的习惯。在这个分享里,孩子得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也不仅仅是成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还包括别人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逻辑、处理事情的态度、途径等。当这些都传达给了孩子,他慢慢就学会如何独立思考的方法,多看多想,这相当于“站在父母的肩上”能看得更远。

  除了旅游后写心得体会和家人分享外,我们家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简单的“分享”练习——看电视后花一点时间讨论,看各人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而且有统一的“表述标准”——“观影四要素”:喜欢的一个人,喜欢的一个场景,喜欢的一句话,最后从中懂得的一个道理。

  我和孩子看过的一集纪录片《留学生》,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故事讲的是一个在德国留学失败的孩子的经历。这个孩子从选择出国那一刻起,他就在犹豫去还是不去?不去,是因为他已经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去是因为他想过没有母亲管的自由生活。就因为这么简单的理由,他到德国大学上了两年,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竞争力,最后只好回来了。

  那时,程杰已经在北京王府学校读高中了,也面临一个毕业后出国上大学的问题,所以就这个故事,我跟孩子分享这样两点想法:

  ①不能觉得自己能出国留学,就一定会有出息。如果本身在国内都没有竞争力,出国了最终也可能被淘汰。

  ②选择不要太多,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然后一直坚持下去,那就是成功必需的条件。即使小孩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和广阔的视野,需要父母或者精神导师指点,但是最终拿主意的一定是孩子自己,那么他在选择的时候就应该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程杰也很认同以上的道理,他自己也分享了一点感受——最好从小就设定好自己的目标。教育也是一种投资,花钱花对了才是投资,否则就是烧钱。看来他的财商真没白练。

  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往往能得出不同的答案,然后互相一交流,自然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与家人分享经历和心得是一种“智慧互升术”——因为共同成长、改变、互相激发出智慧。

  有的时候,分享这样的经历和心得时,不是我们教孩子什么道理,反倒可能是孩子看待问题有不同思路,从而让我们从他身上汲取精神养料。比如在我们家,这样看电影分享感受的做法,很快就轮到程杰做引导者了。

  程杰上高中后,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看许多英文原版电影。

  这样每个星期五他从学校回来,就会向我讲解并推荐一部电影。

  有一次他从学校回来告诉我,这一周已经看了 5 部电影了,其中有 3部比较好,推荐我周末看一看。我就对他说:“这样吧,这个周末妈妈真没有看好几部电影的时间,你先讲讲为什么推荐这几部电影,然后我再决定选择一部最好的去看看。”

  然后程杰就开始分享了。他说第一部电影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魔球》,里面有个棒球队员……没等他说得更具体,我着急地告诉他:“你只用告诉我通过这个电影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好了。”

  程杰不愿意了,然后就看他优哉游哉地躺到沙发里“招呼”我:“妈妈,看电影不是这样看的,要慢慢地看……妈妈,您先把茶水帮我沏好,听我给您慢慢讲。”嘿,这孩子还挺会“慢生活”的。

  等我沏好茶,他继续讲电影,最后用了一句“天才是很孤独的,如果想走天才之路,就一定要克服这种孤独”做总结。

  我想了想,暗自点头,确实世界上 80% 的人都是普通人,剩下 20%的成功者要走不同的路。这部电影他真理解了,确实值得一看。

  我说:“喔,这个电影是讲这个道理啊!那第二个电影呢?”

  他说:“第二个电影名翻译成汉语应该叫《如果你能抓到我,你就来吧》,讲的是一个伪造支票的高手,他伪造了世界各个银行的支票,美国联邦警察不停地抓他。他在逃亡的过程中‘挥霍’了很多钱,等警察抓到他的时候,他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国际刑警就想,把他抓去坐牢有点可惜,毕竟他的天分是别人不具备的,所以就决定让他帮助国家做事。”

  “杰哥,这个故事和你们中学生没有什么关系啊,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启示呢?”我问。

  他回答:“我将来是要做一家世界性企业的 CEO,这个电影至少有一点让我受益,那就是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如果你能给他足够大的荣誉,哪怕再坏的人也可能洗心革面。”

  这个想法还真好,但我没想到他讲到第三个电影竟然还引申到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上。他说第三个电影叫《请叫我第一名》,故事讲一个面瘫的孩子因为生理原因说话时发音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嘲笑他。这个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这时一位老师出现了,对他特别好,总是鼓励他说“你可以的,你行,你是最棒的”。然后这个孩子开始练演讲,克服了生理困难,并且在学校参加演讲得了第一名,后来在州里参加演讲得了第一名,最后还被总统接见……

  说到这里孩子话题一转,他说:“妈妈,这部电影才是我真正想推荐给您的。您也是一位老师,如果能像电影里的班主任一样,不断鼓励学生,发现他的优点,不也可以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吗?”

  说实话,后来我还真去看了孩子极力推荐的这部电影,对我的震动挺大。

  从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里,我很欣慰地看到,这么多年来与孩子分享各种经历、心得的方法确实起到了效果。因为从孩子推荐的电影中,你能看出他的价值取向,也能看出他读懂了别人的人生智慧,更重要的是他有种意识,看懂别人的生命故事后,知道同样的道理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去应用,甚至还想到可以将有用的东西推荐给有需要的妈妈。

  所以,我想说,但凡可以与孩子分享的东西,都应该分享,不要想“他是个孩子,他能懂吗”这样的问题,我们千万别低估孩子的智慧,做家长的责任,在于给到孩子增长人生经历和智慧的方法和途径。站在家长肩膀上的孩子,他的“自助式成长”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本文由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授权摘自《孩子,你的天赋妈妈懂》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天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