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兴趣班究竟取决于什么?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天赋?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出了答案:"上天赋予每个孩子不同的禀赋,使他们能够成为不同领域的有用之才。而这一点常常被父母忽视,反而成为孩子们不快乐的源头。即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

  挖掘潜力还是扼杀兴趣?这样的选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家长不吝惜金钱,将孩子送进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舞蹈、游泳、绘画、音乐……以"兴趣"为名的各种"班"充斥着孩子的童年生活。

  报班与不报班

  上不上兴趣班究竟取决于什么?

  儿童文学家保冬妮的新书《小孩儿,来啦》中,女儿浇浇充满童趣的插图有着别样的风采。

  保冬妮将女儿从一岁信手涂鸦到上初中之后的图画,细心收集起来。她告诉记者:"我的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但是我们没有参加过一个绘画班。"

  这一点非常令人不解,为什么不让孩子进行专业绘画学习?

  原因在于,保冬妮心中有更加珍视的东西。"她的绘画来自她的内心,这一点特别值得珍视。如果去兴趣班,那么她所接受的就是老师的思维方式。" 保冬妮继续说,"我不愿意花钱去买老师的想法,我愿意让她保留自己内心的想法。"

  也许,孩子永远无法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艺,但是她心中将永远留下了一片"净土"。

  保冬妮并非反对给孩子报兴趣班。"在浇浇五岁时,我也给她报过芭蕾班,因为我觉得一个女孩子气质和身材非常重要,也想让她昂起头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虽然她已经长时间不跳舞了,但是从小的芭蕾舞学习仍然对她今天的气质和形象产生很大影响。"

  "作为父母你可以给孩子报兴趣班,但应该是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选择。" 保冬妮如是说。

  家庭教育专家李一慢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认为孩子上小学前应该进入兴趣班进行学习。"学龄前是孩子接受新鲜事物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习到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内容将使他终生受益。"

  面对兴趣培养与课业负担冲突的"老话题",作为家长,保冬妮和李一慢近乎一致地认为,如果真的孩子兴趣所在,兴趣班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外"班"。同时,李一慢提醒家长,不要为升学加分需要,短视地去选择兴趣班,而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可终生相伴的兴趣。

  发掘与扼杀

  如何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求知的引路人。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任何孩子都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产生了兴趣,父母教育的最好时机就出现了。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随时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真正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将其发展为可以陪伴孩子终生的兴趣并非易事。

  在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李世正编著的《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一书中,作者提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展兴趣,父母要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李一慢建议家长从孩子丰富的兴趣体验中观察他们的反应,并从中找到"答案"。"孩子经常对新鲜事物都兴趣盎然,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进一步观察和理性分析。"

  有时候,家长的适度"放纵"和"妥协",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一慢回忆说:"在儿子学习钢琴后,女儿力求与他不同,并希望能够学习古筝。我们当然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学钢琴,但是我们并没有强行要求女儿,而是让她去体验弹古筝,几次课下来她自己就下定决心要学习钢琴了。"

  事实上,发现兴趣后,保护孩子的兴趣更加不容易。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艺术总监温泉发现很多家长虽然都以孩子的兴趣培养作为出发点,但受到身边家长的影响,渐渐也将考级压力施加于自己孩子身上。成绩与兴趣本身并不矛盾,只是家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太多原因消磨了他们兴趣的积极性。兴趣培养本身应该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抹亮色,之所以会成为很多孩子的"负担",主要原因还 是出自家长身上。李一慢分析,这些原因包括"不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一味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攀比心态;过早或过度消费孩子的兴趣"。

  李世正则指出,家长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要让孩子进行超负荷训练,也不要力求完美。当父母为孩子选兴趣班的时候,首先应该清楚这是孩子的兴趣使然,而不是功利的"班"、"课"。

  放弃与坚持

  什么情况下应该支持孩子放弃?什么情况下该鼓励孩子坚持?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在一篇名为《心灵栖息地》的文章中写道:"我孩子小的时候,我常带他去的地方是美术馆。那时候,他很爱画画,许多个星期天,我 们都是徜徉在美术馆里……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没有学成绘画,但美术并没有离他而去,却是铭刻进他的生活和生命里。他曾不止一次对我说,他最大的 遗憾就是没有坚持把画学到底,要是学会了绘画,那该有多好!我问过他‘你后悔吗?’他摇摇头,‘毕竟我是真诚地喜爱过绘画。不见得所有喜爱绘画的人都会画 画,但美术培养了我的素质,让我懂得了怎样去欣赏美,珍惜美’。"

  看看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人在童年时代或者学生时代放弃了自己曾经的兴趣,有的是因为恐惧严厉的老师,有的是因为讨厌枯燥练习……

  摇篮网首席运营官杨晓宸告诉记者:"在孩子决定要放弃前,家长应该仔细了解孩子想要放弃的原因,是遇到了困难,还是真的不喜欢。如果孩子实在没有兴趣,而家长出于社会需要而强迫孩子坚持,反而得不偿失。"

  李一慢的做法是"相信孩子的感受",开始和结束都由孩子决定。"儿子除了练习钢琴外,他还在学校里选择小号课。但是小号和钢琴完全不同,不是动 手动脚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而是用嘴巴吹的,特别费劲。有段时间他小号学习遇到了瓶颈,他也会说出泄气的话。但一段时间后儿子表示仍然要坚持学小号,这 对我们来说是额外收获。"

  除了开放的心态,家长也需一些额外的方法鼓励孩子学会坚持。在摇篮网关于兴趣班所做的调查中,为了帮助孩子坚持,家长采取的方式中,讲道理、陪读、物质奖励分别占53.85%、37.06%和9.09%。

  李一慢介绍:"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势必会使他全身心投入,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比如,儿子对太空的兴趣,使他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他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这会进一步刺激他强化对这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也让他产生了成就感。"

  "父母要对孩子的兴趣有兴趣,这同样可以感染孩子。"李一慢解释说,"我自己本身对太空等内容感兴趣,发现儿子对此感兴趣后,我非常高兴,跟他互动时也特别有劲,共同的读书学习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适当的奖励也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李一慢也指出:"很多亲子互动的体验都可以当作奖励,比如赞赏的拥抱、亲吻,一起读书、游公园或参观博物馆等。"

文章关键词: 兴趣 绘画 兴趣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