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说说“输不起”

 【孙莉莉】输不起——这个话题在网络调查中,被很多家长反映了出来。因为有比较,所以有输赢。如果给孩子寄予了太多赢的期待,孩子会怕输。如果经常跟孩子说:你最棒!你是最好的!会让孩子内心产生负担而怕输。如《我能输得起》一书所示,孩子会明确表示:“我讨厌输”。

说说“输不起”说说“输不起”

  【孙莉莉】输不起一方面是特别渴望赢,赢了之后,恨不得想让全世界知道我赢,但是又不能输,输了之后,就会哭、吵闹,甚至会用一些不当的、不良的方法去获得赢。那么,在孩子输不起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陈禾】这里边有一个天大的冤枉——孩子的冤枉。其实孩子输不起就是家长和学校培养出来的。因为家长过分看重结果,所以让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不能输”,因为输了后果很严重。其实,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们必须先反思,如果情况不改变,孩子很难改变。我们要看孩子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是否有学习乐趣,是否尽了能力,而不是老盯着他为什么总是磨磨蹭蹭做了半天还是做不完,其实那个功课的确太多了。

  我们读书的时代很穷,因为打夜工睡得少,所以常常会在课堂上睡觉。我们的老师在了解情况以后默许了这种行为,然后作业也是尽能力能做多少做多少。结果在年末会考中,我们这些同学的成绩是全校最好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输不起的重点是要看你怎么样来培养孩子。

  这里,我推荐两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不去计较输赢,从内在力量上做一点改变。一个叫蛇棋。这个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你一直领先,但是不能保证你会赢。这样的设计会让孩子充分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去,去享受游戏,而不会产生那种胜很高兴,败很沮丧的感觉。

  另一个游戏叫扣核桃,是从内在的节奏感来调整的。一个人的包括整个思维,整个神经系统,最重要的是建立秩序感,这个通过游戏则可以达到。妈妈爸爸拿核桃(数量不限),孩子拿塑料水杯。爸爸妈妈将核桃滚出去后,让孩子用水杯去扣。核桃滚出的速度和方向都是可以控制的,孩子则会全神贯注非扣到不可。如果扣不到,会失望,但不至于发脾气,因为没时间让他叹气,紧接着他要开始扣第二个了。这个游戏对这种非赢不可的心理的调整很有效。

  刚才孙老师特别说的那种“你最棒”之类的话是一个致命伤。其实,当孩子做什么事做得很好的时候,你要肯定他。做得不好的可以批评,但是批评要有一个原则:先肯定他的能力。然后,再换个思路去引导他思考,不要用“你错了,你为什么这么笨”之类的话,用“可以更好”这样的话。这样的情形让他的心里能承受得了,那种非胜不可的心理就不会产生了。

  【孙莉莉】陈老师提到的两个游戏特别好,我们可以试一试。《精神动力学》里有讲,通过跟孩子的非竞争性的肢体游戏,会帮助孩子形成内在的秩序感,是一种对自我行为、自我能力的一种挑战,而不是刻意地跟别人比较。刚才,陈老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输不起背后的孩子心理和家长传递的一些信息之外呢,可能还会引发一些行为。比方说,孩子为了赢可能会去说谎;可能会去作弊;可能会去跟别人争吵、打架等等。关于这些现象,请周老师和我们补充一下。

nn

   【周晓音】这本《我不作弊》非常有意思,我翻完以后想到的第一个人是《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他非常爱赌,但是每次都会作弊。韦小宝作弊有两个原因:一是特别希望自己赢。二是每次都和比他大,比他厉害的人赌。讲这个是希望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先去排查行为背后的原因。韦小宝赌钱想赢,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要去跟人的天性做对抗。但是,因为想赢,而后面出现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他因为和比自己厉害的人玩,不作弊肯定会输,所以,他作弊。回到孩子身上,可以在玩的时候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来玩,玩一些机会均等、输赢感不是那么强的游戏。这样,从孩子的立场上来说,有赢有输。那么,过分想赢的那个劲就减弱了。所以输不起更需要家长的包容,关心孩子这些行为发生背后的心理因素。

  【孙莉莉】谢谢周老师!很多孩子在玩的时候很喜欢讨论输赢,那么,这个一方面可能在于这个家长对于他的期待,对结果的关注有关。另一方面,就像周老师讲的,人之常情。人有一种好胜,去跟别人比较,去让自己优秀的愿望。在生活中,有些活动就是一种竞争性的活动,面对这种竞争性的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做?建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根据这个孩子当前的性格,适当调整活动本身,核心的理念是:我们不看重结果,我们看重的是娱乐和学习的过程。还有就是在我们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坦诚地把我们对输和赢的体会讲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输赢,让孩子不再把输赢看得那么重要。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好习惯 家庭教育 养育有道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