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育儿的十大原则

  所谓“管教”,指的是你对孩子所做的影响着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一切。然而,你如何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你所期望的样子呢?为了长成你所期望的样子,你的孩子又需要从你那儿得到什么呢?不论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最终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应该扎根于帮助你的孩子培养起能够持续一生的内在自我控制力。你需要这样一种指导体系,它能够让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约束自己,从而使他到40岁时仍然保持良好的品行,你还应该将这样的指导体系融入到孩子的全部个性当中,使它成为孩子个性的一部分。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人后具有:

  ●敏感

  ●信心及坚实的自尊

  ●做出正确选择的智慧

  ●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对权威的尊重

  ●解决问题的技能

  ●幽默感

  ●不懈地追求目标的能力

  ●诚实、正直

  ●健康的性意识

  ●责任感

  ●求知欲

  1.尽早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关系

  养育的基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健康的关系。要想知道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你必须首先了解孩子。对孩子的了解深深地印刻在父母的心中,你可以称之为“直觉”,但是“直觉”这个词多少会让人感到有点神秘,会令父母们迷惑不解(父母们可能会想:“我如何才能相信自己的直觉?我甚至连自己有没有直觉都不知道!”)。而“密切的亲子关系”这个词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把高度接触的养育方式称为亲密育儿法,通过这种养育方式,你可以建立起并且不断地加强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养育孩子奠定基础。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他们能够知道对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期望是合适的,并且会明白如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行,并且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会尽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这样,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同形成了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会为你描绘与你的孩子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关系的途径,以便让你能够读懂孩子的行为,从而作出适当的回应,并且使你和孩子都能发挥出内心最美好的品格。在本书的其余部分,我们将帮助你保持与孩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你在为人父母之初和子女的关系不够稳固,我们将帮助你重新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与子女关系不密切的父母由于不太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会对自己的养育技巧缺乏信心,因此他们会为了弄明白孩子的行为而四处向专家求教。他们尝试着一个又一个的方法,盲目地寻找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事先预防的。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出现了养育问题,并且你感到你们之间有距离的话,那么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加以改善。想改善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永远都不会为时太晚。当然,越早与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你对他的管教就越容易进行。建立起与孩子的密切关系并且保持这种密切关系,这是养育子女的基础,也是亲密育儿法的核心内容。

  2.了解你的孩子

  “了解你的孩子”,这几个字是对孩子的养育中最有用的词语。你应该了解你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与能力,你的养育技巧必须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而改变,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求。一个2岁的孩子发脾气时父母需要做出的反应与一个4岁的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所要做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适龄行为

  父母与孩子之间许多冲突的发生都是因为父母期待孩子像大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为了辨别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良行为,你必须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了解哪些行为对于当时这个成长阶段来说是正常的。

  我们会容忍孩子的那些与年龄和成长阶段相应的行为(比如,大多数2岁大的孩子都无法在餐馆中安静地坐定一两分钟),但是我们会纠正孩子的无礼行为以及可能给孩子或他人造成危险的行为(比如,我们会说:

  “你不可以爬到桌子上去。”。

  了解孩子心思

  小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如果你以一个大人的观点来评判小孩的行为,那会让你也做出傻事。一个2岁的小孩跑到外面的大街上去,他并非是想跟父母过不去,而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捡回来。欲望突然间产生之后,紧接着就是行动,中间不会有任何的思考。

  如果一个5岁大的孩子非常喜欢小伙伴的玩具,他就会去把它“借”来。成年人在有了欲望之后可能会停下来,掂量一下所要采取的行动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道德,而小孩子不会这么做。

  通过本书的内容,我们将教会你如何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而让你能够了解孩子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且能够想出办法去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我们称之为“先想孩子所想”。下面来看看我儿子马修的故事。

  我儿子马修在2岁的时候是个十分专注的孩子。在玩游戏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总是很难让他停下来。一天,他正玩得起劲,到了我们要出门的时间(我们的一个约会要迟到了),玛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马修硬抱到了门口,马修像一般2岁大的孩子那样吵闹着、挣扎着。起初,玛莎像平常那样有一种“嗨,这儿是我说了算”的想法,并且认为要马修马上服从自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当她把哭闹、挣扎着的孩子抱出门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的养育标准出现了偏差,她并没有用最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急着要去赴约,但她没有顾及到马修的需要。马修需要事先提醒,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渡。她意识到,在马修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要他停下来并不符合他的天性,尽管我们的确时间很紧。他并不是要公然地违抗他的妈妈,而只是忠实于自己的意愿。要让他结束原来的活动,他需要更多的时间。于是,她平静地把他带回到玩耍的地方,同他一起坐下来,然后一起说:“再见,玩具;再见,卡车;再见,小汽车。”直到他能够从玩耍中轻松地摆脱出来。这只不过花了几分钟的时间,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就得在车里把同样的时间浪费在与马修闹别扭上。这不是一个什么“技巧”或者“方法”的问题,基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相尊重,以及玛莎对马修的了解,这种养育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么做完之后,玛莎感觉很好, 因为这么做让她达到了目的——没费什么口舌就轻松地把马修带出了家门。她让马修学会了不用发脾气就能从玩耍中摆脱出来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养育的全部内容。

  如何不吼不叫、不强迫地把正在玩耍的孩子带出家门

  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做出决定时对孩子们的需求也加以考虑的话,那么对他们的养育就会更有成效。顾及孩子们的意见实际上有助于对他们加以监督和管理。“了解孩子”成了我们懂得如何去养育他们的关键。爸爸妈妈最了解他们,他们和我们在心里对这一点都确信无疑。

  3.帮助你的孩子尊重权威

  如何才能让子女尊敬你呢?一个权威的角色需要兼有和蔼与睿智这两种禀性。

  你首先必须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要从照料婴儿、逗宝宝开心做起。在这么做的过程中,你就会逐渐地了解你的孩子,你的宝宝也会建立起对你的信任。对权威的尊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一旦孩子信赖你,认为你会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就会信赖你给他作出的限制。

  许多父母把管教孩子与控制孩子混为一谈。睿智的、有权威的父母并不是直接去控制自己的孩子,而是控制住局面,以便让孩子能够轻松地学会控制自己。子女回报给父母的是真诚的信任和敬重,而不是害怕和反抗。

  4.为孩子确定规则

  你必须为孩子确定规则,同时又必须创造条件使得这些规则容易遵循。孩子们需要有划定的界限。没有界限,小孩子们就不能茁壮成长,甚至不能生存;他们的父母也会不得安宁。去了解、学习婴幼儿的处境,蹒跚学步的婴儿总是精力充沛的,富有探索的精神,这是他们的任务。而对环境进行控制是父母的任务,这包括两个方面:限定合理的范围以及提供环境,也就是在家里营造一个环境,使得孩子们容易遵守大人给他们划定的限制。要管教一个满地乱跑的幼儿,划定界限这一部分的任务就是要对快要惹上麻烦的、冒险探索的孩子说“不”;而提供环境这一部分的任务是为孩子安排一个不会发生危险的家庭环境,让身心都闲不下来的小家伙们有一个玩耍和学习的安全场所。

  5.期待孩子服从管教

  孩子是否听你的话取决于你的态度,你指望他顺从你,他就会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听你的话。

  当我们问起那些听话的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他们的子女会服从管教时,他们都回答说:“因为我们期望他们听话。”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可是许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个基本的养育道理。他们太忙了,他们的孩子“太任性”,他们这么找借口:“这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

  在孩子们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如果你不告诉他们,他们压根儿就不明白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一天晚上,在一个小朋友们喜欢去的餐馆里,我们观察到两个家庭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养育问题。一个家庭2岁半的小女孩在座位的隔板上爬来爬去,一直不停,直到打搅了邻座的顾客。父母轻声地阻止她:“别这样!”但这并不能让爬个不停的小女孩停下来。显然,这个小女孩一点也不懂得这样爬来爬去是让人不可接受的,她得到的信息是:“我们希望你别再爬来爬去。但是你一定要爬,那是你的事,我们可不管。”另一个2岁半的男孩却得到了根本不同的信息,做出了不同的行为。这个家庭的父亲让孩子坐到他的身边,时不时与孩子交谈几句,始终让他参与到全家的谈话中去。当这个小男孩开始爬来爬去的时候,他父亲马上就制止他,温和地把他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通过积极地引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既尊重孩子又对他加以限制,这个父亲向孩子传递了信息,让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他能够克制自己,不要爬来爬去,因为那样做会影响邻座的顾客。小男孩得到的信息是:任何翻越隔板、爬过座位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他把这个经历留存在了他的记忆当中,等下次他们再去餐馆时会回想起来,到时他大概就不会再去爬过座位了。

  第二个家庭的父亲是否表现出了对孩子行为的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他的控制是理性的。如果把你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期望他服从你的管教,却损害了亲子关系的话,那么你就是滥用了对孩子的控制。

  如果你坚持要孩子服从你,并且在帮孩子管好自己、控制自己,那么你就是在用一种良好的方式管教孩子,这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起内在的控制力。请你记住,孩子们需要有所限制,以免感到失去控制,而且他们也希望父母能够固守这些限制。他们会不断地试探这些限制的底线,看看你是否会毫不动摇地坚持。假如你放弃了限制的底线,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强有力地控制他。对于孩子来说,他会为此提心吊胆。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教你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一种合作的态度,使他愿意服从你。此外,我们还将告诉你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注意力的窍门,以及如何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使孩子能够理解你的想法。孩子只有在懂得了你对他说的话之后,才能照着你的话去做。为了使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好相处的人,你必须设想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帮助他去遵守这些行为。长大之后,孩子会为此而感谢你。

  如何在人多的场合让孩子安静下来?

  6.用榜样来养育孩子

  你应该树立让孩子效仿的榜样。成长中的孩子的头脑就像一块海绵,吸收人生的各种经历;它还像一架摄像机,捕捉着他所听到和看到的一切,把所有的图像存储到脑海中为日后所用。这些存储起来的图像,尤其是被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频繁地重复的图像,就构成了孩子的个性——孩子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家长,你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良好的素材让孩子去吸收。

  你可能会说:“但是我自己都做不到完美。”确实如此,没有一个家长是十全十美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和玛莎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我们懂得所有这些道理,但还是在不断地犯错误。”

  实际上,你的孩子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才是最重要的,你偶尔犯点小错误或者发泄一下情绪,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果大人总是习惯于发脾气,那么愤怒也就成了孩子自身的一部分,孩子会认为这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假如大人展示给孩子的是幸福和信任,偶尔才会有愤怒的训斥,那么孩子就看到了健康的榜样:人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开开心心的,但是有时候碰到的麻烦事也会让你生气,你会面对这些问题,在解决了之后又会回到快乐轻松的状态。

  父母们,你们是孩子最先了解的人,是孩子生活中最早的照料者、最早的权威、最早的玩伴、最早的男性和女性。你们为孩子确立了效仿的标准和榜样,影响着孩子对待权威的态度、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能力以及孩子的性别认同。你们个性中的一部分将成为孩子个性中的一部分。的确,孩子的许多行为遗传自父母,不止一位父母曾这么说过:“他好像生来就这样。”但是孩子的许多行为也受到行为榜样的影响。

  父母通过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模仿,来自我觉察,反省,完善自己,从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7.培养孩子的自信

  有正常感受的孩子也会有正常的行为。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将告诉你如何帮助孩子喜欢他自己。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有着正面的自我形象,那么就容易被管教。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因而会用有价值的方式来做出各种行为。为了保持健康快乐的感觉,他会放弃一部分打算做的错误行为。当这个孩子真的犯傻的时候,他会很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没有太多的必要去责罚他。

  然而,有着糟糕的自我形象的孩子就不是这样。孩子的感受不正常, 他就不会有正常的行为,他的父母不相信他,因而他也无法信赖自己。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越多,受到的责罚就会越多,这增强了他心中的愤怒,并且降低了他的自信,从而又让他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养育方法主要强调从一开始就必须培养孩子内在的良好感觉。在孩子的一生中,他肯定会遭遇到一些能够增强他自我价值的人和事,也会遭遇到一些削弱他自我价值的人和事,我们把这两者分别称为建设者和破坏者。我们会帮助你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多遇到一些建设者而少碰到一些破坏者,当然也要让你学会成为一个建设者。

  8.塑造孩子的行为

  明智的家长就像一个园丁,他侍弄着花园中已有的花草,并且盘算着该增添些什么。他知道他无法控制花园中已有的花草的习性,没法去控制它们开花的时间、它们的香味和颜色;但是他可以在花园中添加那些缺少的色彩,而且还可以把花园摆弄得更漂亮。

  孩子们生来就带有一些行为特征,有些被发扬光大了,而另一些被克服掉,这取决于孩子们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另一些行为特征是通过灌输和积极的鼓励培养起来的。所有这些行为特征合成了一个整体,最终形成了孩子的个性。

  父母作为培养孩子的园丁,所使用的园艺工具是一些我们称之为“塑造工具”的技巧,这是一些历经时间检验的、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的行为不断进步的方法,它们能够帮助你修剪掉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支持鼓励那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品行。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塑造的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向孩子灌输一种观念, 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并且帮助他形成对良好行为的认同感。孩子会根据从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那里得到的回应来学习行为处事,这些学习到的行为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如果孩子做出良好行为后得到的回应是鼓励,他就会受到激励,继续做出良好行为。而如果孩子做出良好行为后获得的回应是厌烦,那么良好行为就会从孩子身上消失。尽管如此,如果孩子做出良好行为后能得到大量的关注,尤其是如果孩子只有做出这样的行为后才能获得权威人物给予的回应,那么不论这些关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良好的行为都会在孩子身上继续下去。因此你必须细致地考虑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你想要加强的,并且认真地筹划你该如何去加强这些行为。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塑造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一种“如果—那么”式的反应(如果比利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那么妈妈就应该说“不把房间弄干净,就不能到外面去玩”)。最终, 孩子就会把这些外加的行为塑造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意志,逐渐建立起自己内心的“如果—那么”式的反应体系,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如果我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那么在房间里玩就不会开心,因此我最好把它弄干净”)。这样,他就学会了塑造自己的行为。

  孩子就好比是一个小花园,在他成长的各个阶段,你应该针对他的不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塑造工具。

  如何塑造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房间的好习惯

  9.培养谨慎的孩子

  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孩子,既要有责任心,又要培养起良知,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权利。有道德的孩子有一种内在的是非观念,它是与内在的精神健康感紧密相连的。他的内心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在我的行为正确时我感觉良好,在我的行为错误时我感觉糟糕。”

  一个婴儿能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孩子的根本原因(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一方面在于对自己和他人的敏感,另一方面还在于预先判断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并且在采取行动之前对此加以考虑的能力。

  你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起来的最有用的社会技能之一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考虑别人的权利和感觉的能力。从那些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人身上,孩子们能够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产生优秀公民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培养敏感的孩子。

  除了教育子女学会对别人、对事情做出负责任的行为之外,你还应该教会他们对自己负责任。你能够给孩子的一个最宝贵的生存手段就是作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你应该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这么一个安全体系,不断地向他发出提醒:全面地考虑你将要做的事情。通过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就能够学会在面临重大的后果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对你的希望是:培养谨慎的孩子。

  10.善于交谈和倾听

  在本书的每一章,我们都将为你讲述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从而让他不会成为“父母的聋子”。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权威人物都擅长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你是否能够经常深入浅出地以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同孩子讲道理,会影响到孩子是服从你还是违抗你。明智的养育者懂得如何让一个内心封闭的孩子敞开他的心扉,并且会遵循这么一条金科玉律:你希望孩子以尊重的态度与你谈话,那么你必须首先在交谈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除了学会如何与孩子交谈之外,学会如何倾听孩子也同样重要。获得一个孩子(或者成人)好感的最好的办法之一莫过于让他知道你重视他的看法。对于你的孩子,你处于监管、控制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怠慢他。在第八章中我们会告诉你如何帮助孩子辨别并且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旦他能够驾驭自己的情感,他就很可能会逐渐地理解、体贴别人的情感。

  小结:

  上述的每一个养育要点都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之间缺乏亲密的关系,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么你就难以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难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也不可能成为孩子的行为塑造者和受孩子尊敬的导师。你可能懂得一些有关行为塑造的心理学原理,但是只要你不与孩子作良好的沟通,那些塑造行为的方法就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如果你不能让孩子知道你希望他服从你的管教,那么即使你与孩子之间关系亲密,也并不能保证你的孩子会有良好的教养。这十个相互关联的养育组件构成了本书所倡导的亲密育儿法的基础。你应该把这十个组件综合在一起加以应用,这样你就会有一个详细的蓝图,让你能够照着它来培养现在能给你带来欢乐、将来能使你为之骄傲的孩子。

 

    本文由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华夏盛轩图书授权摘自《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育儿 育儿方式 养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