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家长的教育感悟

  缘起

  接触维尼老师也是由于自己遇到了一些困惑,维尼老师的自我心理成长一文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他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在黑暗中摸索中的迷茫,让我产生强烈共鸣。他最主要主张的认知疗法,在灵修书上早有提及,当时看了也兴奋不已,不过很快就被无数的不合理认知淹没了,因为自己不知如何去和这些认知辩论,如何形成合理的认知。从那时起,已经开始记录心情,但更多的是事情记录并没有太多的思考,看到维尼老师十几年坚持每天3-4小时反复思考,坚定了我的这一给可能会带来极大改变的做法。

  老师的文章在网络博客里,我已读过一部分,原来以为书只是把博文里的字印在纸上而已,书里的内容觉得就是那些了,计划几天就可以看完。但看了书才知道是不大一样的,实际上几天也看不完,看书的过程中引发的思考颇多,结合《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一书,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1中庸之道

  老师的书通篇都在提倡着中庸之道,起初我对中庸也不太理解:什么观点都有道理,怎么说都有合理的一面。那还谈什么对错?合理与不合理?我们正是因为迷茫于不知该怎么办,才读书求助,如果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回答,感觉说了等于没说,让人失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才觉得中庸确实是思想精华所在。中庸并非是什么观念都五五开,有的合理成分大些,有的不合理成分大些,这就需要区别对待,避免不合理成分造成的副作用。我们学习的各种育儿经验都是在某些条件下的合理成分较多的理念。

  在实践中,如何能让育儿理念发挥能效呢?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这就是中庸之道。

  2如何把握好“度”

  对于度的把握,也是让我困惑不已的,期望最好可以用标尺量化,这样就准确无误了。实际并无固定标准可言,只有自己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在思考中,体会到适合自己的度。

  比如把握顺应和帮助的度,前段时间我们家在育儿中感到了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冲突增多,孩子反抗压迫精神越来越强。我觉察到亲子关系受到了损害,需要修复,在顺应和帮助两者间的度没有把握好,也可以说是大人在假顺应,真控制。

  维尼老师用了大量篇幅讲顺应尊重之道,因为现状是家长把控孩子的育儿模式占了主流,所以老师提醒我们需要顺应之后,搞好“关系”,才能谈到影响孩子。书中也提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帮助和引导,如果我们着重点在帮助和引导,就难免会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觉得他需要帮助的地方真多,对他的要求自然就拔高了,家长的愿望和孩子的现实产生矛盾,破坏了亲子关系。因此,我认为顺应和帮助的度的把握,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

  维尼:哪个是主要的,哪个辅助的,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并不能一概论之。

  3不是特效药,需慢慢消化

  此前我也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育儿速成,花一个星期看完书就可以完美实践,从此就漫步在幸福的育儿道路上了。看了几天感觉此书不是方便面类的快餐食品,需要长期体验感悟摸索。育儿问题较多的家庭见效可能会快,对我来说,长期的思考、坚持、实践是不可缺少的。常看到家长在短时间给维尼老师积极正面的反馈,这是好事,说明老师的理念合理面相当大,同时也很希望这些成效能够长期保持。

  为何说要慢慢消化呢?

  其一,育儿看似是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是自我的成长,需要家长不断地反省自我,挑战自己固守了数十年的不合理观念,新旧观念的冲突带来的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和自己辩论,靠速成是成不了的。

  其二,固有的习惯思维模式还会出现反复。一段时间不强化,书看过一遍觉得好像都会了,期望着一劳永逸而束之高阁,很快固有思维就反攻回来了,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由此得出此书白看了,没啥用的结论。因此需要反复阅读,思考,实践。

  4思辨让理念更明晰

  维尼老师的书里不光是说理念是“好”的,同样也提到了被质疑。比如三种思维和阿Q精神的分辨,起初接触三种思维,我也觉得是软弱消极退让,而不是主张自我。其实是,先接纳,再图改变,结果自然。看似在退,实则在进。

  5成为“专家”之后

  1)、自己的心态应当放好

  看了几本育儿书,考了几个证就被誉为是专家了,自己也很认同“专家”身份。把自己置于“专家”角色,好为人师,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和人说话时常会有种错觉:我比你懂,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说的和我不一样你就是错的,你不懂我也不屑和你费口舌,其实是没有真搞懂,经不起别人的质疑和推敲。维尼老师是真正的专家,但他并不浮躁,注重实践,也给我深深的启迪:当你觉得满了,那就再无空间吸纳更好的东西了。

  2)、如何看待“美誉”

  我曾经被选为优秀家长代表,上台介绍育儿经验,我滔滔不绝的展示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其他家长给了我很多光环,让我为此璀璨了不少时间。之后,当我纠结困惑于育儿中的问题时,竟漠然不敢言,究其原因:

  一、不能容忍自己育儿路上怎么还会遇到问题呢?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育儿上,读了那么多的书,应该坦途一片才对,他应该茁壮成长为一颗优秀的参天大树才对。

  二、周围的人也不能理解,舆论让你倍感压力。你不是专家么,怎么还会遇到解不开的问题?太不应该了。而事实上,多优秀的医生也会得病,得的病还不一定能治。无论有多优秀,允许自己有问题,允许自己可以向别人求助,对自己网开一面。自己的生活冷暖自知,不需要演给别人看,别人的说好说坏如果没经过自己的认可实际都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

  作结

  老师说“家教是场修行”,我觉得活着就是修行,而育儿是修行之路上给了我们一把钥匙或者催化剂。感恩路上遇到维尼老师和给予帮助的朋友们。

  说明:本文部分思想来源于维尼家庭指导师群友交流中,在此感谢有你们一同前行,路上并不孤单。

  本文选自新浪育儿博主心理咨询师维尼 点击 阅读原文

文章关键词: 家长 育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