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一度非常流行,我们的教育也难免不被熏染。曾有这样一则新闻:某国内名校毕业生,谋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企业做职员,月薪八千元。为这,其父差点儿跟他断绝父子关系,为何?父亲认为,千辛万苦考上名牌大学,为的就是成功发财或有权有势,孩子至少也应该进入政府部门谋个一官半职,或者年薪达到多少标准。
这则消息被报道出来后,无数人为之咂舌。成功学之所以在国内流行,不仅有时代的因素,更有文化上的原因。古语有云“成者王侯败者寇”,这种说法非常决绝,对于失败几乎零容忍。
成功并没有错,因为人们都需要通过成功来确认自我。但成功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人愿意做舞台上耀眼的明星,也有人愿意做台下鼓掌的人。只要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完成自己内心的目标,都可以算成功,可是生活中,很多人走偏了。
我认为,成功就是身体健康,智力足以应对自己喜欢的事,内心和谐,有快乐的能力……如此便算成功了。
第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没有孩子会缺乏营养,但每个孩子都健康吗?未必。我说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好的生活习惯、水平相当的体能。想要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要进行自控力的培养。
第二,一定水平的智商是必要的。智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及生存的一种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但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没几个人能够拥有爱因斯坦的智商,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却能给孩子加分。同样,家长的不当教养也会给孩子减分。譬如,面对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若家长总是不耐烦,总以“哪那么多为什么”结束对话,那无疑会破坏孩子的求知欲,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能力的发展。单纯的高智商并不能与成功画等号。早有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生命的挑战而必须做出智慧的反应时,许多高智商的人失败了,而许多低智商的人却成功了。他们强大的心理能力,与最后的成功有着直接关系。
同时,积极心理学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结果,爱笑的人更幸福。幸福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人,即使家产丰硕,财富足够其追寻所有的物质满足,但其获得的都不过是一种暂时性的感官愉悦,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早有研究表明,彩票中奖500万元,人的兴奋度也会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消退。何况现实中,有太多的“富二代”“官二代”在虚无中迷失自我。他们当然算不得成功。相反,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长、成就的人,即使他的成就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仍然能够赋予其人生更为丰满的意义。
好的安全感、接纳自己和接纳他人、爱的能力、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等,构成了孩子成功的心理素质。而想要孩子学会这些,父母先要懂得它们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多运动,和孩子一起运动
陪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疏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各种作息时间,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动静分明的生活、活动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和引领很重要。如果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却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自然对孩子不具说服力。当然,对小宝宝而言,游戏就是运动,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陪孩子玩起来,即使是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也是一种非常棒的运动。
陪孩子阅读,并耐心回答他们的为什么
弗兰西斯·培根早在450年前就已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卢梭的父亲伊萨克是一位钟表匠,他在工作台上一边工作一边教三岁的卢梭读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读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和《宇宙万象讲解》,以及莫里哀的戏剧集。博览群书使卢梭获得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了才慧、想象力和悟性,激发了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阅读的好处可见一斑。但是,要记得,若想孩子阅读,不能直接把书扔给孩子,起码在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之前,父母们绝对不能这么做,这只会带给孩子压力和抵触情绪。
陪孩子阅读,并且要珍视孩子由此生发的疑问;引导孩子学会使用工具查阅知识。知识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慢慢形成。
学会“看见”你的孩子,并且给他们做自己的权利
孩子健康长大,是建立在他们的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除了生理需求,孩子的智力成长和心理需求同样需要被大人“看见”。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可见,孩子是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学会爱的。请多抱抱你的孩子,多对他们说:“我爱你。”
孩子需要自己的探索空间,这是他们学习的途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获得自我的成长。所以,请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曾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是孩子形成独立自我的关键。所以,请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给孩子选择权。给孩子相应的自由,表明我们信赖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我们。在大人允许的范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氛围。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做选择并让孩子担负义务,这些虽是日常的行为,但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至关重要,可以帮孩子以更有力量的姿势走向这个世界。
学会“听见”你的孩子,并且接纳孩子的一切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他们自己的烦恼。他们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会发脾气,会大哭,会看起来有些无理取闹,这些都是孩子发出的信号。做父母的,要能够放下身段,聆听孩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被理解了。要想当个更好的倾听者,父母们就不能只是用耳朵,更要用心。当孩子对你说话时,请尽量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情。孩子说话时,不要中途打断他,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上学的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都是最佳的倾听时刻。当然,你随时随地都能与你的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
倾听的过程中,请帮助孩子确认他们的各种情感(尤其是消极的),并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状态。当父母否定孩子的感觉时,孩子会感到孤独、失望,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行为问题。只有当孩子的情绪、情感被接纳,他心里舒服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发展。所以当孩子大哭时,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给予孩子拥抱或目光安抚,并且说:“你很伤心,因为……”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均请尽可能立即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说话,可使父母多了一次懂得孩子、靠近孩子的机会,也可获得孩子的信赖。
千万别等孩子长大了,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什么话都不愿意跟自己说了,才后悔:早该多花点时间去“听听”孩子的。
最后,记得要放弃完美主义。父母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孩子们“无法让人接受”的一面,记得不要忙着纠正。请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时间,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接纳。
确保专门的亲子时间,并在这段时间里传达给孩子快乐、积极的信息
父母再忙,也应该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在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带孩子出门,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全程都要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撑者和陪同者。
陪伴过程中,请传达正面信息,少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因为负面的口吻只会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负面行为上,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动是什么,自己应当做什么。孩子将脚抬到桌子上,消极的说法是“脚能放桌子上吗?这是放脚的地方吗?”积极的说法是“请把脚放下去,桌子是我们吃东西的地方哦!”
传达积极信息的另外一点,就是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总盯住孩子的缺点。也许有父母会说,我的孩子真的跟别人家的孩子没法比,就是一无是处啊!不是孩子没有优点,是父母没有发现。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伊雷娜·居里和艾芙·居里。早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进行探索性的发掘。经过观察鉴别后,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心灵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她的天赋是文艺。正是居里夫人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促成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需要提醒的是,陪伴孩子不仅仅是妈妈们的事儿,爸爸在孩子成长中也十分重要—爸爸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物质提供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如果你对照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请不要焦虑。你的发现就是转变的契机。请记住,没有完美父母,但我们可以通过更智慧的爱,滋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本文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授权摘自《陪伴是最好的教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