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孩子偶尔出现的一些行为并没有父母想象中那么严重,但这些都是孩子向大人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信号是在警示父母:请反思过往的教养行为,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请思考如何帮助和引导。
女性初为人母后,“分离焦虑”这颗小小的种子,就深深地扎入了新妈妈的心中。也许妈妈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分离焦虑的症状,但妈妈们可以自我审视一下是不是心中难掩这样的情绪:一边抱怨着带孩子的辛苦,一边又乐此不疲地包揽着孩子所有事务?这样矛盾的状况,通常会在新妈妈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虚构的“二人世界”,造成孩子难以断乳
宝贝快两岁四个月了,我母乳喂养了18个月。家里人对母乳喂养的观念不一致,我一直是在反对声中独自一人坚持着给孩子母乳的。孩子14个月时我感冒了,和孩子朝夕相处不久也传染给了孩子。考虑到母乳喂养,我自己用药比较谨慎,感冒拖了一个多月才好,最后没法就强行给孩子断奶了。
我感冒好了以后,还是和宝贝一起睡觉。半夜里,宝贝就会蹭衣服要吃母乳。那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听话,我们俩就商量好不告诉别人,连爸爸都瞒了好久。就这样,母乳又喂了好几个月。
到后面我基本没有母乳了,孩子吃得很费劲,有时候吃老半天可能都没有,她很生气。我就跟她说,宝贝已经长大了,不吃奶了可以吗?她说,好。喝牛奶好吗?她也懂事地点点头。这才渐渐用奶粉、酸奶、鲜奶来代替母乳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每天她睡觉要摸我的乳房,有时候大白天也要摸,不管旁边有没有人,会说,妈妈我要捏捏。不给就哭闹。家人都怪我宠着她,我该怎么办呢?
妈妈坚持母乳是很伟大的,宝宝那么懂事也很让人心疼,但是妈妈串通宝宝隐瞒爸爸的行为很不好。妈妈的心里显然只有宝宝一人。当妈妈将自己全部的关注点都给了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因为难以承受如此重的压力而选择心理发育迟滞。其实,不是孩子难以断奶、难以真正与妈妈剥离开来,而是妈妈不愿放手,不愿切断与孩子的亲密联系,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后面一系列的问题。
还孩子自己的小天地
很多新妈妈的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错误意识,那就是孩子的世界中只有我,其实这是妈妈的投射性思维。初为人母的女人,眼中和心中尽是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论孩子是否有需求,母亲都时时刻刻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尽到了母亲的责任。也正因如此,很多好动的宝贝失去了自己活动的小天地。其实,孩子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块不大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多的是失去了发展自我认知能力、了解周边世界的机会。
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错过了,就不可能重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事物,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给孩子一片相对自由的天地,妈妈可以在旁边看护,鼓励孩子去触碰他所好奇的新鲜事物,鼓励孩子与妈妈以外的人接触,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多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
有些妈妈可能会有顾虑,孩子那么小,他能保护好自己吗?请不要低估了孩子,只要大人做好看护工作,紧急危险情况下给予孩子及时的保护,其他时候就交给孩子吧。
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有跌倒才会有爬起,有失误才会有成长。父母若义无反顾地替孩子承担起了成长的责任,留给孩子的只有遵从和跟随,这样的人生还是孩子自己的吗?孩子再小,从母体分娩出的那一刻起,就不再与母亲“同体”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活动方式,跟母亲再亲密,也是两个人。
实际上,很小的孩子就有“独处”的需要与能力了,有研究发现:一岁内的婴儿就会自己玩,而且听着音乐能很愉快地独处。但因婴儿活动能力有限,“独处”表现不明显而已。更多时候,“独处”并不是孩子们不正常,而是大人们不习惯。因此,我不仅建议父母们尊重孩子的“孤独”时光,也建议父母定期体验一下“独处”的快乐,让自己与孩子保持适度距离,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思考和历练的空间。
母亲比孩子更需要亲密关系的建立
女人在生育后的角色由原来被宠爱的娇妻,又附加上一个新的角色—施爱者“母亲”。新的角色需要新的自我认同。我们的母亲通常以无微不至的关爱来获得自身认同,似乎只有无时无刻地围绕在孩子身边,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妈妈。其实这只是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无形之中投到孩子的身上。
新妈妈的压力也不小,在还未适应自己新角色时就被要求做个“好妈妈”了。这虽是分内之事,但若妈妈有半点的疏忽,通常会招来周围亲友的一通数落和指点。为了避免将自己陷于这样的境地,新妈妈只能时刻围绕在孩子的身边,以确保不良事件不会发生。她们这样做,其实是在“下意识”地用行动告诉身边喜欢指手画脚的人:“我已经如‘贴身丫鬟’般伺候着了,已经很尽力地照顾孩子了,我不需要别人的指点。”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们全心全意地付出,同样也期望得到孩子百分之百的回应。可是,孩子的看护者未必只有母亲一人,孩子也未必只跟母亲一个人关系密切,也有可能和其日常照料者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关系更好。而这恰恰是妈妈们不愿意看到的,她们的心里往往充盈着失落和失败的双重感受。结果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母亲会竭尽所能地要拉近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
学会享受忙里偷闲
母婴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妈妈们大可不必过于忧虑孩子到底是不是和自己最亲,只要你承担起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之余多跟孩子说说话和做做游戏,在孩子心里你永远是个好妈妈。如果你见到孩子和其他照料者亲近黏腻也没必要暴跳如雷或者急于自我否定,因为孩子还小,并不完全懂得真正意义上母亲的含义和母亲对自己的重要性,多一点耐心,等孩子稍稍长大一些,不用太久,3~4岁时,大部分孩子就会表现出和妈妈最亲。到那个时候,就算你想有个自己清静的时间都难,所以,还是好好珍惜眼前这并不富裕、来之不易的宁静时光吧。
这时妈妈们不妨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犒劳一下整日为孩子操劳的心,一个人逛逛幽静的公园,听一场音乐会。也可以“抓”来老公一起共享久违的二人世界。这些安排既可以缓解往日紧张的情绪,也可增进因照料孩子而不知不觉中忽略的夫妻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授权摘自《陪伴是最好的教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