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是由一个故事引出——
作家莫小米有一篇散文,写了两个妈妈分别用不同的态度对待自己,结果也有所不同。我们给妈妈和孩子讲了莫小米的这个故事: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他一叠画纸和几支笔,孩子每天画好后,妈妈都把它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妈妈也给孩子一叠画纸和几支笔,不同的是,孩子画好后,妈妈会把他的画扔在废纸篓里,天天如此。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而30年以后,第二个孩子成了真正的画家。有意思的是,人们把贴在墙上的第一个孩子的画揭下来,扔进了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捡出来,贴在墙上。
听了这个故事,妈妈和孩子议论开了——
妈妈的态度
希望孩子很快出成绩
全俪(大专,公关经理,儿子6岁):
这个故事发生在30年以前,甚至还要久远,所以会有个结果让我们看见。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结果,它可以发生在作家的书里,但是,我似乎没有这样的耐心看儿子那么远,儿子在绘画方面似乎很有些天赋,我希望孩子很快就出成绩,我等不了三十年。以前孩子多,妈妈有很多希望,可以东边不亮西边亮,但是现在不同。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不断鼓励的
过海西(硕士,销售主管,儿子4岁):
我觉得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不断鼓励的,我自己就是这样。小时侯,我有个很好的美术老师,他常常在我背后说,“画得好,大胆!”现在想想,这算什么,画得不好也可以是大胆,但是,这对我很有用,他给了我自信。我小时侯,其他功课不怎么样,其他课我找不到感觉。但是现在我的自信告诉我,我可以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跟人打交道。我儿子画画的时候,我就经常用我老师的话来鼓励孩子,他不一定将来要当艺术家,但是画画对孩子很好,使我跟孩子有了很好的沟通。
世界因为有很多儿童的活动而丰富多彩
李枚(本科,教师,女儿4岁):
我喜欢看儿童画展,也很喜欢陪孩子去欣赏儿童音乐歌舞演出,这个世界因为有很多儿童的活动,而丰富多彩,也许这个原因,我始终和孩子的想法一致,我觉得给孩子办画展是大人的需要。故事里的两个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不同,是因为她们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不同,很难讲哪个母亲更成功。第一个母亲也许得到一个在艺术方面并不成功而在别的方面有所快乐的儿子。很多母亲都想做第二个母亲,孩子3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管他呢,我5年前根本想象不到我现在的样子。我这个妈妈是不是太随意?
他能看到人们对他的看法
郎文玲(硕士,经济律师,儿子6岁):
我没有能力给孩子办画展,但是,当我们家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会用孩子的画来布置房间,所以节日前是孩子画画的好季节,他会画得很有劲,色彩也会更鲜艳。虽然我现在的职业跟画画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始终觉得画画对孩子有好处。现在孩子画得少了,而且,他已经不希望我把他的画贴在他的房间里了。但是这些经历对他一定会有用。至少他能看到人们对他的看法,我们也有更多的话题可以交流,无形中也培养了他对文化的关注。
坚持对孩子更重要
时学珉(本科,机关干部,女儿5岁):
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我也许没有第二个母亲的那种使命感,但是,我知道,我们是追求快乐的人群。虽然我有时在女儿画画的时候也挺凶,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种坚持。我希望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如果不把她的习作拿给别人看,别人怎么认同她?她自己用什么来认同自己呢?我觉得大人都需要认同,更何况孩子。
孩子的态度
现在的妈妈比当时的妈妈更急于求成
娄娄 (女,11岁):
我是很小开始画画的,我妈妈每个星期都陪我去艺术学校。
我很想知道当时那个画家怎么样看待母亲,也想知道30年后这个画家怎样评价他的母亲,但是当时的孩子不可能像现在的孩子那么直接地考虑这个问题。第二个妈妈一定很自豪有画家的儿子,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妈妈比当时的妈妈更急于叫孩子成功。
我是第一个儿子还是第二个儿子
吴晓霁(男,6岁):
到底妈妈想叫我做第一个儿子还是第二个儿子啊?我好像没有搞清。我也在画画,从很小就开始了。我很喜欢画画,我很羡慕第一个儿子可以办画展。
第二个妈妈把孩子的画放到废纸篓里,一定是想考验他。
更喜欢第一个妈妈
刘连连(女,4岁):
我妈妈对我的态度嘛,好象有时是第一个妈妈,有时是第二个妈妈。
我更喜欢第一个妈妈。
妈妈希望我成功,我也希望妈妈成功
于依(女,5岁):
总是让妈妈讲,希望孩子怎样怎样,怎么不让我们来讲,希望妈妈怎样怎样?我弹琴两年了,画画也有两年了,但是,画画不是天天的事,一个星期一次,跳舞也是每星期去一次,而琴得天天弹,我做得好,妈妈就开心,我也就开心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弹琴一个星期一次,可以天天跳舞天天画画。但是时间来不及。
没有妈妈我大概就坚持不了了
钱易憧(男,6岁):
我学琴已经4年了,我常常觉得音乐很好听,是妈妈教我听自己的音乐的,她带我到书城看画册,说我的音乐像这里的画,她带我旅游,又说我的音乐像这里的风景。后来我弹琴的时候果然可以看到这些。
艺术学校校长周文富的观点——敢于让绘画技法处于次要的位置
很多父母都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急功近利地希望孩子学画可以尽快考个十级八级,参加画展并得奖。带着这样功利的目的让孩子学画,对孩子提出严格苛刻的要求,一旦期待落空就对孩子失望。这样只能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孩子完全体会不到画画带来的乐趣,反而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抗拒画画。不一定要出一些所谓的“成就”才算是有所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美术家,孩子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画得越像只能说明孩子模仿能力越强,长期进行视觉模仿,孩子往往被形象所束缚,抹杀了其创造想象能力。
由于父母本人的艺术鉴赏能力有限,对绘画艺术了解不够,往往以“象”与“不象”作为评判孩子画画的标准。建议爸爸妈妈加强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通过画笔真正用身心去表现。
不成形的图像在我们看来都是无用的东西,但却是孩子内心的真实体现。
不要限制孩子画画的题材,更不要专注于“画的是什么”,任由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面对他的涂鸦,妈妈爸爸可以让孩子向你解释他的作品到底要说明什么,孩子必然会进一步自由发挥想象,绘声绘色地跟你编起故事,这样的收获,不比一幅呆板形似的画来的更有价值么?
色彩鲜艳的油画棒很受孩子青睐,但这绝非唯一选择。
乱涂乱画是每个孩子天生的爱好,但是这个行为可能只有五分钟热度,维持不了多久,要让孩子真正喜欢并投入画画,关键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不喜欢一成不变,如果经常有新花样,那么他们就会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因此,父母可以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画画形式,比如让孩子在小手小脚上作画,或者用水果当画笔——香蕉、苹果蘸上水粉画画效果都很不错。形式不要固定不变,画笔也可以千变万化,即使是最普通的圆珠笔也可以让孩子爱不释手。
在学画的过程中,技法处于次要的位置,关键在于培养孩子发现、感观的思维习惯。
要了解孩子,保护孩子原始的天性和悟性,不要用后天的条条框框加以限制。想象画的教学形式是给孩子他们感兴趣的议题,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找到答案,最后画出自己心中的那幅画。可以给出类似“蓝天背后是什么?”“我的小滴答”等标题,让孩子自由挥洒,不拘一格。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创的想象成果,其幻想世界的奇特,着实让成人叹为观止。通过这种想象思维的锻炼,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具有独创精神,而不是成为继承前人、缺乏想象创造才能的附加品。
不要担心孩子的随手涂鸦弄脏了地板,画花了墙壁,房子和孩子哪一个更重要呢?
我们作过调查,受想象艺术教育启迪后的孩子,其实践与应用的能力都高于未被开发的同龄人。可以说,他们接受的想象教育是一项持续思维开拓的过程。除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让孩子自由创作想象画的另一大好处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如果爸爸妈妈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孩子每一幅不明所以的画都加以鼓励,并且正确引导,无疑,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满怀信心,有助于形成活跃、自信的性格。因此,当孩子画画的时候,父母还要敢于放开手脚,让他实践。对于孩子的劳动成果应该珍惜并且赞扬,还可以进一步地启发孩子深入思考。
顺从孩子的天性,让他发挥想象,快乐地画画,你将有机会走近孩子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孩子也会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