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诱发方法在“激发兴趣”中还应注意到孩子的现有兴趣和家长确立的培养方向(目标兴趣)不一致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反复认真地思考自己确立的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如果确实正确,是孩子的现有兴趣不妥当,那么家教的任务就是要设法把孩子的现有兴趣转变为家长确立的目标兴趣。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这种转变是可能的,它叫兴趣的迁移。
家教中常有这样的事,家长想让孩子做甲事,孩子偏偏喜欢乙事。家长这时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强制孩子去做甲事,而应该设法将孩子对乙事的兴趣迁移到甲事上去,让孩子对甲事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做。
迁移兴趣,说的是通过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将孩子的某一兴趣迁移到另一兴趣上去。在家教中常有这样的事,家长想让孩子做甲事,孩子偏偏喜欢乙事。为什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对甲事没兴趣,对乙事有兴趣。家长这时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强制孩子去做甲事,而应该设法将孩子对乙事的兴趣迁移到甲事上去,让孩子对甲事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做。我们应该从孩子很浓的兴趣中,选择与目标兴趣相关联的兴趣,关联越多越好。然后就把目标兴趣的内容夹在与其关联最多、孩子兴趣最浓的现实兴趣活动中,让孩子在高高兴兴的活动过程中,接触、了解、认识目标兴趣的内容,从而使兴趣产生转移。
我的女儿小春开始不喜欢看长篇小说。我觉得读小说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许多好处,应帮孩子确立阅读长篇小说的兴趣。但是,我曾经采用讲解长篇小说的意义、推荐优秀科普作品等办法,结果效果都不明显。
当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时,我觉得时机到了,可以用兴趣迁移法。因为看电视是孩子的现实兴趣,看电视剧《红楼梦》和看长篇小说《红楼梦》有直接关联。
于是,每逢播放《红楼梦》时,不论在干什么事都停下来,全家都来看,看过之后全家讨论。由于我、孩子妈妈和儿子都看过《红楼梦》小说,所以讨论起来我们三个人都有话说,而且有意谈论小说里有、在电视剧里没有的内容。女儿小春没看过小说,就插不上嘴了,一插不上话,就产生了心理需求,她就要问,她一问就好办了,我只稍作解释,然后告诉她这件事在书中哪一回里有。于是她对小说《红楼梦》发生了兴趣,电视剧《红楼梦》还没有播完,小春就捧起小说《红楼梦》看了起来。
在每次讨论中,小春对我们评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社会历史、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因为那是从电视画面上看不出来的。于是,我又推荐她读“红楼梦评论”方面的文章。
在小春读完小说《红楼梦》之后,我不失时机又给她借了几本长篇小说。借着看完《红楼梦》的热度她又将这几本长篇小说捧上,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此后,她又提出要看国内外的名篇名著。应该说,她阅读长篇小说的兴趣是迁移成功了!
我的外甥女平平喜欢唱歌,但不喜欢诗。那是她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给她录了一盘《儿童唱唐诗》的录音带,想让她学点唐诗。可是,她不愿读,几天过去了,她一首也没学会。于是,我针对平平喜欢唱歌的兴趣,就先放了一下录音,然后问:“平平,这歌好听不好听?”
“好听!”平平以为我不教她背唐诗了,很高兴地回答。“你会唱吗?”“不会。”“你那么爱唱歌,一定很快就会学会的。来,我们来一起学。”于是我把那首诗抄了出来,和她一起跟着录音唱,果然不用两三遍,她就唱会了。大约半个小时,平平就学会了三首唐诗歌曲。第二天,她母亲告诉我,平平把整盘录音带的唐诗歌曲都学会了,还去教邻居的孩子唱。兴趣一下子就迁移了。
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孩子目标兴趣的产生,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是孩子在接受诱发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如果通过诱发,孩子的兴趣仍旧没有迁移到目标兴趣方面来,那就应改变诱发方案,直到孩子自发产生目标兴趣为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