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沟通交流 > 父母心得 > 《中国家长教子书》

 孩子你大胆地往前走
 《中国家长教子书》


  司有和

  司有和 父亲,1945年生,安徽省含山县人。教授、家庭教育专家。1969年毕业留校于中国科技大学。曾任该校信息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他在对少年大学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诱发”理论,据此使成绩平平的儿子也考取了少年班。1998年调入重庆大学。

  司卫东 儿子,1970年10月生。198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现在美工作。

  司晓春 女儿,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硕士。现在美工作。

  编者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孩子没有及时获得良好的早期教育,错过了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在进入少年期后,智力表现平平,影响了学习效果。对此,家长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有的甚至因此而丧失信心。

  博士生导师、中科大少年班最早也是最富成果的研究者司有和教授,曾经也是这群失落家长中的一员。幸运的是,在长期跟踪研究少年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一些少年大学生小时候并非特别聪颖,甚至没有接受完好的早期教育,但他们在高小或初中时,遇到某件事,激发出某种素质,从而获得了快速发展,最终考进了少年班。据此,他总结出了一套“早期诱发”理论,并将其应用到自己没有受过早期教育、智力中等、成绩平平的儿子身上,竟让儿子超速发展,15岁也考入了科大少年班。

  所谓“早期诱发”,就是指针对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年龄在9~15岁、智力发展在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儿童少年,有意识地诱发其产生超常少年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让非智力因素促使其智力获得快速发展。这个理论的提出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孩子一旦错过了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就无所作为了。只要家长做个教育的有心人,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孩子同样可以成才。

  随着早期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投身于早期教育实践,有些人开始产生另一种极端想法,即抓好了早期教育,孩子成才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相反,如果荒废了早期教育,孩子成才就没多少希望了。这样就出现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只抓早期教育,却放松了后续教育,导致产生不应有的“方仲永现象”;二是对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都放任自流,这样就会让孩子想成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早期诱发”理念的提出,不仅给那些失去早期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长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世上没有无用的教育,只有不会教育的人。教育上的付出是最明智的付出,不论教育对象客观条件如何,只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二,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及其对智力的强大促进作用。

  近些年来,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得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但是,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智力因素,却是个一直被忽视的课题。司老师的“早期诱发”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和证明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强大促进作用(同样,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为化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培养符合时代需要和未来发展的人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事实上,对于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赢,已有不少家长做过有益的探索。他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平时重视素质培养,一旦面临重大考试,则有针对性地强化应试训练。由于有深厚的素质做基础,所以应试训练的效果一般非常好,科大少年班中有的孩子就是这种教育试验的成果。

  第三,像任何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一样,实施“早期诱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模式,只有按照这个模式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不少家长在实施某套教育理论和方法时有个通病,就是喜欢“断章取义”,即对自己“胃口”的就实行,不对自己“胃口”的就舍弃;自己有条件的就实行,没有条件的就舍弃;简便易行的就实行,困难较大的就舍弃。当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有效果时,就对别人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产生怀疑甚至彻底否定。

  其实,教育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诚心和耐心,否则,再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也不会有好结果。实施“早期诱发”也是如此。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早期诱发”也不是什么万应的灵药,如果孩子智力水平过低,或者家长、孩子对诱导内容不能领悟,同样难以产生效果。不过,只要有司老师这种对待孩子教育的认真、执著与钻研,任何孩子都会在家长的正确带领下大踏步地前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关键字: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学习  家庭环境  早期诱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00,000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