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深圳中小学开学上课的首日,经过一个月的寒假,不少低年龄的学生还未从假期模式调整成上学模式。长假的上课首日,不少学生出现迟到、上课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开学综合征情况。
记者了解到,春节假期的不规律生活,让不少学生的作息紊乱,如何调整成为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
小学教师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改正假期的不规律生物钟。心理专家建议,新学期要孩子收心,要充分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文/广州日报记者周伟良
学生:低年龄普遍患开学综合征
昨日放了一个月假期的学生都返回学校上课。不过记者发现,幼儿园和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普遍患有开学综合征。
家住布吉的陈妈妈向记者表示,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上课第一天就说肚子不舒服,不想去上学。陈妈妈说,孩子每逢开学就肚子不舒服。对于儿子的故技重施,陈妈妈让步给儿子买开学玩具,才把儿子送去了学校。
昨日中午放学,记者在罗湖采访了几名小学生,他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比较紧张”、“不想上学”,“假期再长点就好了”。一名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张称,自己前一天晚上8时就上床睡觉了,结果久久都未入眠,整晚都睡不好,今天顶着“熊猫眼”就到学校了。小张说,过年的时候把平时的良好作息时间都打乱了,不仅睡得晚,起来就吃午饭也是常态,还有许多IPAD游戏可以玩,提起上学就特别紧张。
除了寒假作业,不少小学生都表示,春节假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开学最焦虑的事情。小张说,自己跟较好的几个同学交流都发现,开学前一晚都会有失眠现象,有的是因为紧张,有的是由于马上可以见到同学兴奋得睡不着。
幼儿园的情况更见不容乐观。布吉一家幼儿园的老师称,班上迟到的孩子比平时要多,但这也能够理解,但有些孩子中午才到幼儿园,有些家长搞不掂孩子,索性给孩子请假。
家长:调整孩子作息最难
开学首日,不少孩子都未能准点到学校。罗湖的朴女士称,春节一家人都处于休假模式,每天睡到自然醒,结果开学第一天就迟到了,8时才醒来,升旗仪式都没赶上。朴女士说,上周开始,自己已经要求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起来,但是成效不大。“七点多醒来,培训班都没开门,孩子醒来也不知道干嘛,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还未恢复到上学模式。”朴女士说,作息一般一个星期能调整过来,目前还要孩子适应。
也有对作息敏感的家长在开学前一周就开始做好准备。罗女士在开学前一周就带上小二的儿子到罗湖区图书馆做寒假作业。罗女士说,自己要求孩子7时起床,8时出门步行到罗湖图书馆,走路当作体育锻炼。罗女士说,头两天儿子都会显得比较疲惫,但一天天有改善。在开学第一天,儿子准时到学校,也没有出现困倦。罗女士说,在图书馆还遇见了许多其他培养孩子作息时间的家长,这一方法还比较靠谱。
教师:家长要排除干扰 让孩子早睡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赵老师表示,春节假期,留给孩子收心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出现一些孩子上学迟到的现象。家长首先要调整孩子的生物钟,晚上尽量早一点让孩子上床睡觉。
赵老师表示,孩子早上起不来或者精神不好,肯定是前一晚没好好休息够,需要家长去帮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例如尽量排除电视、网络、游戏等对孩子睡觉晚的干扰,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新学期,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新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进入到学习状态。
专家:学校设立过渡性课程 家长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面对开学,不少学生都会面临开学综合征,例如情绪低落、上课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对此,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陆克俭认为,学校也应该做一些过渡性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孩子度过开学初的焦虑期。例如,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讲讲假期的趣事见闻,活跃课堂气氛。
中小学心理专家王秋英老师认为,开学第一周是过渡阶段,家长要在这一阶段充分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例如帮助孩子做一个比较详尽的学习计划,让孩子有目标感,这样做既能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又能帮助孩子养成了有计划做事的习惯,同时让孩子看到了希望,树立起了新学期的自信心,消除新学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王老师补充说,制定新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能要求孩子门门功课都提高很多。同时家长也可以制定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并告诉孩子,让孩子觉得父母也跟自己并肩作战。
其次,新学期最好给孩子买一些新的学习装备,例如新的文具、笔等,让孩子有新的装备,学习也会有新鲜感。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很不成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要注意在引导孩子收心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一般情况下,给予孩子一到两周的时候适应新学期,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如果孩子上学期成绩不理想,要告诉孩子新学期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学期的成绩,主要靠新学期的努力。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