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春节,爸妈的是“春劫”!这种心情的落差无非是压岁钱在作祟。

“我们先帮你存着,你长大了再给你啊”做为过来者,有多少人是被爸妈最温馨、最智慧的谎言骗大的。
那些年,我们不翼而飞的压岁钱
家长这头拿来的年终奖那头都包成了红包,这些钱都变相落到了小屁孩口袋里。爸妈就生怕孩子买玩具买零食挥霍完了,绞尽脑汁想出无数理由把红包“骗”走。
那些年“骗”孩子的招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压岁钱,真的不翼而飞了

过年最心塞的事情,莫过于就是刚到手的压岁钱,不 翼 而 飞 了
小菁向我们吐槽:
有一年春节,带着家里的两个孩子和朋友聚餐,一位朋友姗姗来迟,腋下夹着两包纸袋,见到我两个孩子,就一人飞来一包,哐当一下砸在餐桌上……
我还纳闷,什么呀?小宝那时5岁,打开纸包一看,不是玩具呀就顺势塞给了我。我瞅了一眼,厚厚一叠港币,都是100的,事后数数居然有1万。
大宝拿着红包很是开心要自己保管,坐出租车回家的路上,睡得迷迷糊糊的老大居然把红包落在了车里……
事情过去了7、8年了,我现在想想还是心痛、生气。巨额的红包还没到半天就弄丢了;这位朋友本来就没什么交情,这个人情要怎么还?更不敢给家人知道,否则一定鸡犬不宁。

压岁钱应该是吉利的事情!
怎么最后变得孩子也没劲,
父母也烦心呢?
少儿财商教育专家告诉你
“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告诉孩子这只是一种礼节,是礼尚往来,不能因为长辈给了,就认为这是他应得的。如果认为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压岁钱由家长代管更妥当,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应该把压岁钱变为教育子女的契机,让孩子学会自主自律,感恩,培养正确的金钱与理财观念。”

孩子的压岁钱,父母可以这样做:
1。 给她存起来,拿少一部分给她自己用;
2。 平时我会留意她的钱包,有大的支出就要过问;
3。 用她的压岁钱支付一部分学费或杂费;
4。 通过劳动才能换取这部分钱;
5。 一起制定压岁钱使用规则;
要表达祝愿,不只给钱这一种方式。
父母还可以尝试:
1。 把钱换成崭新的小面额纸币;
2。 把钱叠成中国结或其他造型;
3。 给孩子祝愿的明信片;
4。 送孩子一套多国外币组成的纪念品(增广见闻);
5。 满足孩子真正想要的愿望……
其实,压岁钱不管归谁,都是两难的处理方式,问题不在于给谁,而在于“孩子的金钱处理能力没有受过洽当的培养”。
但要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这是令不少家长头痛的问题。不过,培养的原则其实十分简单。这个抽象的概念是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小活动来让孩子感知,举一个例子:
[目标]
在引导孩子使用压岁钱的活动中,先为孩子设定一个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喜欢的目标,比如做一个风筝、包一次饺子。
[资源]
“目标”确定了之后,让孩子思考,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材料?比如包饺子需要买面粉、蔬菜、鸡蛋,做风筝需要布、纸、绳子、木条……这里的材料其实就是一种“资源”。
[计划]
接下来,父母和孩子一起根据拥有的“资源”,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
[行动]
最后,大家一起动手实施,完成这一目标。
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思维模式是可以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就以“制定目标”这个环节为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切入点。
孩子有的是童真,是想象,是心仪已久的愿望,在给予压岁钱的方式上花点心思,压岁钱的意义将远远超越简单的祝福,而变成孩子成长的助力。
本文来源 新浪博主 妈咪Jane育儿妙方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