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别把孩子变“移动硬盘”

2017年10月15日 09:28 家庭医生在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东方网7月20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道历时三年,跟踪拍摄了李跃儿开办的北京“巴学园”里一群2-6岁的孩子,该纪录片《小人国》被称为“中国家长必看的教育纪录片”;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从事幼教工作30多年,曾荣获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园长、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爸爸老师”诸君是上海浦东新区好儿童幼儿园园长,上海市第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男教师,也是上海市第一位科班幼儿园男园长。主持人叶蓉是上海文广集团电视新闻中心首席主播,半年前升级为妈妈的她,渴望得到父母课程的学习。

  “专业爸爸”:爱孩子,就给他们选择的权利

  “中国从来不缺少爱孩子的家长,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还爱孩子的孩子。有几个爷爷奶奶没帮孩子带过孩子?可是我们孩子的幸福指数并不是最高的。”张同道教授一开篇就抛出问题,我们爱孩子爱得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孩子的需要?

  张同道教授提出,第一,孩子是和你一样有同等人格的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你人生行囊中的一件玩具或者是行李。我们的错误观念,往往就输在起跑线上。我们那么爱孩子,但我们有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心灵世界?现场很多家长听到这里,若有所思。

  第二,让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国的家长习惯性地把自己很多没有完成的“伟大愿望”寄托给孩子,我们是否想过,孩子自己想干什么?孩子有没有选择权?一些孩子每天按照父母的“排片表”生活,其结果只能是培养出被动人格。

  张同道教授说:“如果爱孩子,一定要给他选择的权利。否则,孩子会丧失主动人格,进而丧失选择的能力。从学校到家里,家长和老师‘合谋’用爱的方式让孩子变成移动硬盘,每天下载各种各样的唐诗宋词英文等,而不是让他用脑袋思考世界,用他的手感知世界,用身体体验季节的变迁、万物的变化。”这些反思,引来现场家长观众掌声阵阵。

  人格教育远胜于知识教育,在孩子以后的学习时间里,还有充分的时间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对学习有兴趣和动力。张教授说,所有孩子天生都是好学狂,但为什么经过几年正规教育之后我们孩子厌学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远远比学好ABC重要一百倍。

  张教授最后呼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让每对父母和孩子在心理上实现沟通,尊重孩子就给他自由,给他选择,尊重他的人格,这样小人国跟大人国就多了一份和谐,中国的未来才能多一些主动性的人,多一些创造性的人。

  布鞋园长:辨别孩子的需要,给孩子真的快乐

  孩子的快乐始终牵动着我们家长的心,孩子未来的幸福也成为家长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是现实教育当中常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已经为孩子处处着想了,买了很多玩具,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但为什么事与愿违,孩子没有快乐或者只有短暂的快乐?著名幼儿教育家、从事幼儿教育30多年的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说,要辨别孩子的需要,给孩子真的快乐。

  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是否一定会把孩子宠坏?孩子有些要求是否一定不合理?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作”?郭园长表示,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定符合成人的逻辑,所以在大人看来有时不可理喻。比如无限制地要玩具,有时是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同伴情感交流的结果。所以“爱孩子”就需要我们科学地认识孩子,真正读懂孩子,就是要学会怎么来辨别孩子的需要。

  郭园长说,孩子“讨人嫌”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他的学习需要。现场许多家长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努力记下郭园长讲的点点滴滴。对家长们非常关心的“怎么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个问题,郭园长说,每个家长都要了解一下孩子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需要。

  郭园长为家长们献计献策,第一,每天给孩子读故事。第二,每天或者每周给孩子一段模仿劳动的经历或情节,比如叠衣服、扫地等。第三,家里要为孩子设置一个专门放工具材料的箱子,让他有机会摆弄和鼓捣。第四,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好奇心。他眼睛发光的时候就是“机会之窗”,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满足他,尤其是倾听他说什么,鼓励他尝试和探究。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个家庭不一样,孩子成长经历不一样,孩子体验不一样,它产生新需要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满足孩子需要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让他做出选择。郭园长说,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读懂孩子的需要,通过我们满足儿童的需要,发展儿童的需要,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爸爸老师:父亲爱孩子,但保护伞不要开太大

  200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的诸君,被“伯乐”、浦东东方幼儿园园长毛美娟大胆地招入幼儿园,当时,一些家长反对他带教,担心在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不周,在园长的坚持下,“试用”一学期,之后,所有的家长都认可了诸君“爸爸老师”的能力。

  很多孩子喜欢“爸爸老师”,而诸君和孩子们在玩耍、交流的过程中,幽默、勇敢、坦然、闯劲等各种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扳手腕、斗鸡,让班里女孩子评选他们心目中的男子汉……在诸君的教育当中,男孩子们越来越像小男子汉。

  但是,光靠男性魅力去影响孩子,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诸君看来远远不够,他希望从深层次情感的角度去努力。他说:“我觉得我们男幼教就是幼儿园当中的爸爸。”一个正常的家庭结构,应该有爸爸和妈妈组成完整的家庭结构,男老师能让孩子在幼儿园获得更完整的教育。

  诸君很开心地提到,他看到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投入教育,但他提醒爸爸们,不要充当孩子的保护伞。有时候保护伞开得太大让孩子们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孩子们失去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成功的经历是一种学习,其实失败的经历更是一种学习。

  诸君遇到过一些爸爸因为爱孩子而把保护伞开得很大。他的幼儿园里,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争执,每当他“输”了之后,他的爸爸就会出现,当场训斥别的孩子。这位父亲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孩子,其实,这种爱是害了孩子。

  如今,诸君已经从一个普通的男幼教成长为浦东好儿童幼儿园园长,他也是上海市首个科班男园长。他呼吁更多的男性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改变时下幼儿园教师儿童化、女性化的现状。

  [现场问答]

  叶蓉:我的宝宝刚满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放在家里还是送到托班比较合适一点?

  郭宗莉:孩子越年龄小,保育越重要。我的建议是,如果去托班,这个托班一定是要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提早去托班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学东西,而是通过孩子的动手,感知觉的激发。因为家庭可能没有那么好的充分的条件和专业,但前提要顾及到孩子生理需要。2岁是否应该放到托班,目前尚有争议,关键是看你孩子的健康状况、在生理上的需求等,要个别化对待,而没有固定的答案。

  提问:我有两个儿子,一个5岁,一个1岁半,大儿子特别调皮不听话,有时我们对他发火,虽然知道对他成长不利,但是一天下来我们也很累也想休息。为什么有的小孩非常听话,他为什么就是不听话?

  郭宗莉:弟弟小,需要母亲抚摸搂抱和喂食,大儿子难道就让他独立了?其实孩子依恋的需要是很长久的。建议你每天花10分钟-15分钟单独陪伴一下大儿子,安静地交流。

  诸君:大儿子很可能在吃醋。你可以带大儿子干一些小儿子无法去干的事情,比如说带他去看看音乐剧和比赛,这些活动只有你可以参加,小弟弟不能参加。可以跟他说弟弟穿的都是你的旧衣服,你可是一直买新衣服,你说这些东西,他觉得都被认可,是心理上的安慰,原来哥哥弟弟两个人,妈妈对待他们的爱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一样,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哥哥的角色和弟弟的角色所扮演的所决定的。

  [花絮故事]

  张同道:被4岁儿子“喊醒”,开始尊重孩子

  自称并非教育专家,却是“专业爸爸”的张教授说:“我曾经像大多数家长一样认为,能生,就能养,就能教育。但在我孩子4岁时,我发现我错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叫他去洗手,他手一碰就说水很烫。我说,我刚洗完,一点都不烫。他非常平静地看着我说:那是你的感觉,我觉得很烫。这句话一下子把我喊醒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决定要了解我儿子,我突然发现站在我面前,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小生物。那水,对于我这双经历了40年风霜雨雪的手来说确实不烫,但他这来到地球上才四年,他对水温的感受跟我的感受真的不一样。

  于是,从未拍摄过孩子的张教授在之后的三年里把镜头对准了孩子,开始探索孩子察看、感受世界的方式。

  郭宗莉:好玩的镜子,让孩子养成洗手习惯

  郭园长从不说教,而喜欢用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在思南路幼儿园,要求小朋友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前孩子们都能遵守,但小便之后很多孩子省略了洗手。于是,老师在厕所墙的夹角90度地方做了洗手盆,90度夹角装了两面镜子,人站在前面会看到有趣的现象。孩子们觉得好玩,于是上完厕所都要去照镜子洗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种例子在思南路幼儿园非常多。

  另外,很多家庭为了孩子吃饭头疼。郭园长说,对3岁左右的孩子,不妨给出各种选择,比如今天你要动物碗还是花碗?今天坐在爸爸身边还是妈妈身边?孩子必然会做出一个选择,激发吃饭的兴趣。

  诸君:掏下水道,让我坚定了当老师的信念

  起初,诸君觉得男幼师总是身处女老师的阴影之下,被动、跟从。工作最初的两三年他差点失去了信心。但是,有一件事情让他“渐渐苏醒”过来。有一天下暴雨,幼儿园下水道堵塞,水都溢出来了。诸君挖出下水道的垃圾,弄得一身臭味,但是小朋友们却对他超级崇拜。女老师们也对他佩服不已。诸君想,原来在幼儿园当中有很多女老师可能做不到的事情我能做到,当然也可能带给孩子一些女老师无法带给他们的感受。

  那天开始,诸君开始寻找自己在幼儿园当中男幼教的定位。他说:“我希望发挥自己男性的特征,这才是我们在幼儿园当中工作的价值所在。”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