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丢了“成本意识”

2017年08月13日 06:34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连日来,一篇关于“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暑假”的文章刷屏网络,同时,山东泰安9岁小学生一天连赶9个培训班的新闻也被热传。孩子过个暑假真的如此烧钱?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游学班对孩子成长真的有帮助吗?(8月4日中国新闻网)

  新闻报道中的广州妈妈,月收入3万元,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高薪族,其罗列的女儿暑假开销账单里,生活开销、培训班费用、出国游学费用……加起来竟然达到了3万5千元。显而易见,自己高额的收入此时也显得微不足道,还敌不过女儿的暑假花费。究其原因,是这些高薪族的“成本意识”缺位,倚仗着“有钱任性”的心理,为了给孩子一个“雍荣华贵”的头冠,不计成本,也不问孩子是否乐意,一手操办,从而出现了“家长花了大量金钱,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的双高耗现象。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本无可厚非,但是并不意味着“无脑”报班,“天价”游学就能快速成才。天真的认为投入上去了,广撒网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信奉西方教育,将孩子送到国外,参加夏令营,殊不知这其实是“巨赔本”的买卖。一者,算上往返机票,报名费用,动辄大几万没了,而且孩子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培训时间短暂,很难取得明显的见效。不仅“伤财”,而且“费时”。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本来孩子喜欢踢足球,可以成为“贝克汉姆”,硬是被拉去弹钢琴,想培养为“莫扎特”。可能么?可能,但是概率极低。就像报道中的小孩由于平日里很喜欢打篮球,于是自己提出要求参加篮球兴趣班是,但父母告诉他,参加篮球培训班的附加条件是同时去作文班学习。家长的这种做法,难免欠妥当。兴趣发挥到极致才可能“登峰造极”,分散经历则直接打破了这种可能,更可能激发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和厌学心理,简直就是“丢了西瓜赔了梨”,得不偿失。

  当下,我们推崇“精品”意识。培训班数目众多,质量不一。作为父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挑选出“称心如意”的培训机构和项目。这就需要多方考量,实地调研,和孩子一起商量,确定最终计划。其中“成本”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说“斤斤计较”也要“精打细算”吧。

  用最小的投入换得最大的收益,既是经济常识,也是睿智人生的信条。所以,面对暑假培训,高薪族还是要“捡起”成本意识,做好规划,给孩子一个更为舒适而自由的度假空间。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